Q4營收、淨虧損均好於預期,Lyft為何卻不被投資者“偏愛”?

北京時間2月12日,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公司Lyft公佈了其2019財年第四季度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期內營收10.17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2%,創下公司歷史上最高紀錄,並超出分析師預期,但低於三季度63%的增幅;淨虧損3.56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489億美元有所擴大,不過好於分析師預期的4.08億美元。

財報公佈後,Lyft盤後股價卻跌超5%。

Q4營收、淨虧損均好於預期,Lyft為何卻不被投資者“偏愛”?

單從財務數據來看,Lyft著實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財報,但資本市場的表現卻略顯疲軟,這是為何?在公佈財報之前,Lyft股價在2020年不斷攀升,並被分析師唱多。如今這份好於預期的財報卻並依舊令投資者失望,問題在於上週五競品Uber的財報將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的時間從2021年提前至2020年四季度,對於市佔率第二的Lyft而言,獲得資本市場認可的門檻無疑又提高了許多。

但在本次的財報中,Lyft卻沒有提及"早些時候預測的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的時間點為2021年四季度"這件事。換言之,投資者們看不到Lyft的盈利時間表,這或是引發股價大跌的導火線。這意味著,Lyft的財報背後實際上存在不少隱患,究竟Lyft能否在好轉的財務數據背後,迎來發展拐點?離走上盈利的道路究竟還有多遠?美股研究社通過這份財報來進行剖析。

營收同比增52% 淨虧損同比擴大但好於市場預期

從營收來看,Lyft四季度的營收為10.17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695億美元相比增長52%,創下公司歷史上的最高紀錄,並超出分析師普遍預期的9.84億美元。

四季度淨虧損金額達3.56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49億美元有所擴大。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其調整後的淨虧損為1.214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2.385億美元,這一業績好於分析師預期。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Lyft第四季度淨虧損將達1.61億美元。Lfyt並未提供本季度的每股虧損數據。

其他數據方面,四季度,Lyft的活躍乘客人數為2290.5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的1858.6萬人次相比增長23%;每活躍乘客收入為44.40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6.02美元相比增長23%。

從2019年全年數據來看,Lyft全年營收為36億美元,與2018財年的22億美元相比增長68%,也創下公司歷史上的最高紀錄,並超出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35.8億美元;全年淨虧損為26億美元,相比2018財年9億美元的淨虧損擴大了兩倍多。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Lyft全年調整後淨虧損為6.518億美元,相比2018財年的8.887億美元有所收窄。

對於2020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展望,Lyft預計營收可達到10.55億美元到10.60億美元之間;調整後EBITDA虧損預計將達1.4億美元到1.45億美元之間。預計2020財年全年,總營收可達到45.75億美元到46.50億美元之間;全年營收的同比增長率預計將可達到27%到29%之間;調整後EBITDA虧損預計將達4.5億美元到4.9億美元之間。

綜上所述,Lyft四季度的財報數據表現不錯,營收和虧損均好於市場預期,只不過盈利遙遙無期的狀態依舊沒有改變,財報缺乏盈利時間表也引發了其盤後股價的大跌,透過這份財報,我們該如何看待Lyft數字背後的優與劣?

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後 實則暗藏風險

Lyft雖然作為美國第二大打車軟件,雖然市佔率位居第二但其業務具有地域侷限性,而且需要面臨多元化發展的大敵Uber。從市場來看,Lyft存在的痛點並不少。

1、營收增速放緩 重拾自行車業務的背後或將影響Lyft的現金流

四季度,Lyft的營收為1.171億美元,同比增速為52%,營收創下歷史記錄。但對比過去幾個季度財報來看,不難發現Lyft的營收增速正在放緩。2019年Q1Lyft的營收增速為95%;Q2為72%;Q3為63%;Q4為52%,營收增速正在不斷下滑。這或許與Lyft的業務範圍有關係,Lyft網約車的主要經營區域在北美地區,這一市場的發掘空間日趨見頂,若不拓展其他地區市場,Lyft的營收增速或許還會下降。2019年底自行車業務的再次啟動,不管是出於優化營收結構的初衷還是尋求更大的市場空間,但我們可以看到這是Lyft想要尋求蛻變的想法。

Q4營收、淨虧損均好於預期,Lyft為何卻不被投資者“偏愛”?

當然,網約車依舊是Lyft的核心業務,其掌握了美國三分之一的網約車市場,在交通出行方面多元化佈局也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營收來源,畢竟若能夠實現業務聯動,拓寬在美國出行界的佔據地,也會為其在資本市場帶來重新的估量。

根據Lyft的計劃,在自行車業務方面,Lyft每週將推出數百輛自行車,到2020年4月底達將到4000輛,帶動營收的增長是理所當然的,但自行車業務也存在不小風險。縱觀國內的摩拜,ofo均以"燒錢"聞名,對資金的投入都比較高,基於不同的國界最終的發展趨勢我們暫不好下定論,但對資本投入的要求肯定是較高的,屆時對Lyft的影響也會反應的現金流上。

2、與Uber的競爭趨緩但仍未結束 如何平衡營銷和研發成本仍是難題

眾所周知,Lyft和Uber是美國的兩大網約車平臺,但在發展路徑上二者的選擇卻有所不同,Uber尋求多元化發展,在餐飲外賣等業務也有所涉足,並將業務拓展至國際;但Lyft卻一直專注於打車。即使眼下二者在在網約車領域的競爭有所放緩,但長遠看來,二者的競爭關係不會變化。

當然,現階段二者競爭的放緩有利於緩解Lyft的營銷費用壓力。這一特點在上個季度的財務數據中便有所顯示,彼時,其銷售與營銷支出為1.6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4億美元。營銷成本確實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但未來能否長期壓低營銷成本這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畢竟短期內Lyft和Uber的競爭關係的緩和並不代表會長期如此,而且Lyft的作戰區域主要在北美地區,具有地區侷限性,而Uber卻正在向全球化擴張,將目光逐漸聚焦於國際市場。隨著Uber規模的逐漸擴大,Lyft也將面臨更多壓力。

從Lyft的研發支出或許可以窺得一二。上季度,其研發支出為2.88億美元,大幅高於上年同期的7720萬美元;本次財報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Lyft的研發成本高達21.76億美元,大幅高於上個財年的12.4億美元。雖然對四季度的研發成本沒有做出詳細的闡述,但從全年度的研發成本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頗高的研發成本是其目前難以有效控制的難題。面對Uber的日趨強大,美股研究社估計Lyft的研發支出還將不斷上漲。畢竟Lyft四季度10.171億美元的營收,與Uber同期40.69億美元的營收體量相比,差距不小;從市值的角度來看,Uber的市值也相當於Lyft的4倍還不止。

3、監管環境拉高運營成本的背後 Lyft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承壓

Lyft這樣的網約車平臺一方面要面臨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們要求其早日實現盈利的壓力,另一方面,嚴峻的法律監管環境正在提升網約車公司的運營成本,對網約車市場存在巨大的影響。

Lyft的主要市場在北美,加州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然而根據加州2020年初生效的新法律,包括網約車在內的零工經濟公司(即從業者自由安排時間的兼職經濟)必須把從業者當做正式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而不是外包工。在傳統的外包模式之下,網約車司機要負擔油費、汽車保養費、保險費,網約車公司最大可能降低了成本。

Q4營收、淨虧損均好於預期,Lyft為何卻不被投資者“偏愛”?

要知道,Lyft的成本支出本身並不好看。上個季度的財報顯示,期內總成本與支出為14.4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8.54億美元,其中,運營與支持支出為1.50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9250萬美元;總務和行政支出2.64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1.20億美元。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總成本和支出為63.18億美元,相比上年的31.34億美元翻了一倍,其中的運營和支出為6.3億美元,同樣高於上年的3.38億美元。總務和行政支出為11.86億美元,相比之下2018財年為4.48億美元。剔除前幾個季度的運營成本,Q4佔到的數目並不小。而全年的數據來看,各項指標數據均大幅高於上個財年。

在本身就已經承受著巨大運營成本支出的情況下,這一數據還在不斷走高,新法律的頒發對Lyft這樣的網約車公司的打擊無疑是非常巨大的,這將會拉大公司走上盈利軌道的距離。

結語:裁員重組公司結構 盈利之路還有多遠?

2020年1月底傳出消息稱,Lyft公司正在進行業務重組,涉及Lyft市場營銷和企業銷售部門,這將導致約90人受到裁員影響。在市場營銷方面,Lyft正從逐個城市的市場營銷團隊轉向區域營銷團隊,而其企業銷售團隊則在調整哪些城市是其首要任務。此次裁員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來的首次裁員。作為一家擁有5500名員工的企業,此次裁員的規模並不算大,並表示計劃再僱傭1000多名新員工。

重組公司內部結構,可以被解讀為Lyft遇到了不少難題,但同時也是為了能早日走上盈利的道路所做的一些調整。不過,當分析師面對Uber和Lyft時,大多數還是會偏愛Uber,畢竟Uber規模更大,打車業務已經扭虧,它可以抵抗地區衰退,在單個市場對抗監管機構時免疫力更強,所以從長遠看Uber也會更加吸引人。但與Uber相比,Lyft風險更低。Lyft並未陷入企業負面新聞的風暴中,公司形象良好,也未展開業務多元化,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國際化擴張,迄今為止主要耕耘美國市場,這裡是最大的打車市場,利潤也是最高的,這也是Lyft被投資者們相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營收及虧損均好於預期,讓市場看到了其好轉的苗頭,但盈利時間表的不確定性也讓投資者們多了幾分擔憂,能否在下一份財報帶來驚喜,美股研究社也將持續關注其接下來的表現。

本文來源:華爾街那點事/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http://www.meigush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