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北京时间202年的2月10日,对于喜欢电影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值得铭记的大日子。

在这一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韩国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横扫奥斯卡四项大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不仅冲破了外国电影在奥斯卡上的枷锁,还实现了最具有分量的两项大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碰撞。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今年的奥斯卡,终于成功地抱上《寄生虫》这条大腿,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毫不留情地将所有人的眼镜从脸上扯下去,摔在地上后再狠狠踩两脚。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历史一贯在<strong>相对中前进和发展,有人意难平,就有人乐呵呵。那些看着《寄生虫》在戛纳问鼎的人,终于等来了这历史性的一刻。但那些等着为《1917》《好莱坞往事》《小丑》和《爱尔兰人》开香槟的人,欲哭无泪。

但这一次大家的态度出奇的一致——没人怀疑奥斯卡拿错了信封。就算质疑,在《寄生虫》远赴戛纳的时候,《场刊》难得和金棕榈产生分歧的时候就该质疑完了。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那么奥斯卡这个说到底不过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一个连电影节等级划分都榜上无名的奖项,因何受到全世界的追捧?《寄生虫》拿奖究竟是“潜规则”还是“顺势而行”?

接下来的内容将为您一一解答。


奥斯卡究竟是何方神圣?


哪怕你对电影一无所知,或者说,你对电影所有的信息都来自大众媒体,细心观察后也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奥斯卡没有电影展

不同于<strong>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奥斯卡的节目顺序一贯是"三部曲":红毯、颁奖和庆功宴。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其实如果按照电影节等级划分来说,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中,根本没有"奥斯卡"这仨字。只有前面说到的三大电影节和和、才是最纯正的血统——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并承认。连我们国家的上海电影节都位列A类中。

那么奥斯卡能走到今天,并享有较其他奖项多得多的关注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单来说,四个字就可以概括:<strong>造势、顺势。


从1929年那次仅有270多人参加的第一届奥斯卡开始,同步的媒体宣传一直是奥斯卡前期筹备工作的主要环节。从第二届开始,以洛杉矶电台为首的主流媒体就开始对奥斯卡进行同步直播。

<strong>想方设法牵动所有人的心,是奥斯卡自始至终贯彻落实的宣传手段。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极尽奢华的会场,大牌云集的演出


那么对于专业电影制作者来说,奥斯卡这座小金人本身的魔力又在哪里呢?


不同于三大电影节的全程专业人员内部评审的规则,也不同于其他专业奖项的评审铁律:<strong>综合考量每一位创作者在既有投资规模和社会环境下的完成度,展现出创作者本身对于电影的热情和忠诚。

奥斯卡的"二级金字塔"评审规则明显更面向大众。

奥斯卡学院主席评审团下属的14个分支协会从2016年开始就启用了"淘汰制"——每一位新会员的投票权期限均为10年,若该会员在这期间仍活跃在电影领域,则可被延长10年投票权。如果连续被延长两次,即30年后,该会员才能享有终身投票权。

那么简单来说,<strong>获得奥斯卡相当于获得同行的肯定,三大电影节意味着更专业的肯定。对于电影发展和观众喜好来说,不分高下,各有千秋。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索菲亚·罗兰


美丽的索菲亚罗兰有一句话说的特别贴切:

"在我演出《母女情》之前,我是一个戏子;在那之后,我成了一名女演员。不管是好是坏,获奥斯卡奖已经成为选择电影题材的一项重要动力,标准就是那些电影具有'奥斯卡潜质 "。

可以说,奥斯卡是绝大多数电影人的梦想,也是他们创作的动力所在。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伍迪·艾伦


但影史上对奥斯卡不买单的大神也比比皆是,比如伍迪艾伦老爷子最著名的《安迪霍尔》就曾横扫四项奥斯卡大奖,但颁奖当天人们却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酒吧里发现这位才华横溢的小老头儿。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奥斯卡与他的审美不符。

但在随后的第74届奥斯卡上,伍迪艾伦还是出来亮了相,并留下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

"我能为纽约做任何事。"

因为那次奥斯卡邀请伍迪艾伦的原因就是基于他创作的剪辑短片——纪念911事件后被重创的纽约。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由此可以看出,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奖,它更是一个和政治、时事有关的美国电影奖。

再加上<strong>得到奥斯卡就相当于拿到一张没有甲方的电影工作Offer——后续的事业会受到大力的提携和扶持,也是奥斯卡被越捧越热的主要原因。


每年的终审环节,是什么左右着评委的选择?


如果有人问,全世界哪个电影奖被打脸的次数最多?奥斯卡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无论是败给《青山翠谷》的电影史教科书级别的《公民凯恩》,还是败给《阿甘正传》的各大榜单第一名的《肖申克的救赎》,亦或是近两年饱受争议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水形物语》,奥斯卡会极大程度地结合电影市场的形式,更多时候是考量国家或世界的政治动态以及社会现状去决定将最大的奖颁给谁。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至今饱受争议


我在过往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strong>要结合创作年代这一重要背景去考量一部作品出现的原因和电影真正的表达企图。这句话放到奥斯卡身上,也同样成立。


《公民凯恩》被电影工作者奉若神明,但其拍摄手法和叙事章程在观众看来特别"曲高和寡",这也注定其票房的惨败。所以即使这部神作当年拿了9项提名,也最终差不多等于空手而归。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再说《肖申克的救赎》。那时候的美国大环境太苦了,经济下滑、民心不安、社会局势动荡,百姓对民主社会失去了最基本的耐心和信任,"绝望"的气氛蔓延在每一个人心中。诚然《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希望,但这样的希望时建立在体制和"国家机器"的基础上,人们不想抽丝剥茧去体味深层次的含义,倒不如《阿甘正传》来得简单直接、一目了然。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时间和观众给了《肖申克的救赎》最大的肯定

但随后的口碑和地位的分差,让《肖申克的救赎》尝到了"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却再也拿不到属于自己的小金人。


所以奥斯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是用来鼓舞民心的,体现甚至引导美国人,或者说世界电影工作者的价值观走向。

反过来讲,一部作品的优劣只能决定是否入围,但最终能否将小金人揣回来,主要还是看大环境——社会的,和电影工业的。


这样一梳理,《寄生虫》的获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了。<strong>并非《寄生虫》高攀奥斯卡,而是奥斯卡抱着《寄生虫》的大腿走向了全世界。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贫富差距、阶级内斗、权钱倾轧......这些不是美国现象,而是世界现象。

而且结合《寄生虫》电影本身来看,真正的"寄生者"不是能力傍身的穷人,恰恰是"坐享其成"的富人。

资源决定穷富真的合适吗?这是电影留给所有人的问题,也是奥斯卡借由这部电影向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发出的诘问。


结语:奥斯卡从来都不是普利策,却是面向所有电影和电影人敞开的"龙门"


毫无疑问,本届奥斯卡收获遗憾的叹息最多的莫过于高龄大神马丁斯科塞斯。但令人欣慰的是,奉俊昊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专门向马老爷子致敬,全场也起立鼓掌给这位为了电影奉献一生的杰出贡献者致以最崇高的尊重。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但如果了解马丁,就会知道他自己应该没什么可遗憾的了。马丁在成名之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暗无天日的日子,提携新人不仅是奥斯卡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老一辈电影大师们想做的事情。


本来《爱尔兰人》就像一部"老友聚会"(我心中的最佳影片),马丁的艺术造诣和电影成就也早已不需要一座小金人去证明。况且他在创作中期选择搭上奈飞的全球发行顺风车,应该早就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寄生虫》获奖意难平?硬核解读真实的奥斯卡


奥斯卡从来不是普利策奖,但他们用很多年的时间都在渴望一种平衡——<strong>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之间的平衡。

一座小金人,可以让一部作品一群人被全世界认识的同时,需要被普及的价值观和需要被认清的现实也顺带被所有人了然于胸。

这才是奥斯卡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寄生虫》实至名归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