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防控指引(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公共交通防控指引


根椐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識制定本指引,適用於飛機、軌道交通(含地鐵、城際軌道、高鐵、火車)、公交車(含長途客運)、出租車、其他類型營運車輛及候車區域等公共交通場所。

一、公共交通候車(機)區域

(一)室內安檢、候車(機)廳和站臺

1.保持空氣流通在疫情流行期間,應保持室內站臺、站廳的空氣流通,確保有足夠新鮮空氣供應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和感染的風險。優先開窗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保證空調系統運轉正常,關閉迴風系統採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室內候車(機)室運營開始前或結束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多運行1小時。

2.設置留觀室。對所有乘客進行體溫測量,發現有發熱、咳嗽的乘客安置於留觀室詢問情況,有異常者通知當地疾控機構協助處理。

3.物體表面清潔及預防性消毒根據需要對站臺、站廳等室內候車室的門把手、電梯按鍵、樓梯扶手、座椅表面及扶手等人員經常接觸的部位進行消毒。可使用有效氯為500mg/L(即84消毒液按照1:100的比例稀釋,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消毒後用清水擦拭,去除殘留消毒劑。應加強清潔次數,出現汙染時隨時消毒,並安排工作人員密切監測站臺、站廳內的清潔狀況。

4.衛生設施洗手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增設有害標識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

(二)室外候車(機)站點

1.物體表面清潔及預防性消毒

環境及物品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應避免過度消毒,受到汙染時隨時進行清潔消毒。應加強清潔次數並安排工作人員密切監測站點的清潔狀況。根據需要對欄杆、座椅表面及扶手等人員經常接觸的部位進行消毒。具體消毒方法同室內候車室。

2.衛生設施

增設有害標識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

(三)乘客限流

在主要地鐵站、人流量大的地鐵換乘站以及公交樞紐等,實施導流措施以控制乘客進站速度,防止出現人群擁擠。

二、人員防護

(一)工作人員

司乘、管理、環境衛生等所有工作人員,應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並佩戴醫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潔衛生。開展體溫檢測的工作人員可以加戴面屏、乳膠手套等防護用品。工作人員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登記體溫和健康狀況,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症狀時,不應帶病上班,應佩戴醫用口罩及時就醫。

(二)乘客

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應服從、配合公交運輸單位疫情流行期間採取的各項措施,儘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有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的乘客,不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他乘客應做好以下防護措施:

1.佩戴口罩,不佩戴口罩的乘客可以拒絕其乘坐。

2.不要觸碰口、眼、鼻。

3.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4.接觸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

5.外出衣物要經常換洗,保持清潔。

三、交通工具

1.保持空氣流通,應適量打開車窗,包括司機艙的窗戶。如屬密閉式/空調式車廂等,應將新風送風量調至最大。

2.日常以清潔為主,一般情況下車廂內每天清潔消毒 1-2次,出現疑似病例時隨時消毒,座椅、桌面、車廂內壁、吊環、扶手、地面等,可用有效氯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配製方法同前)擦拭或噴灑至表面溼潤,作用 15min,不耐腐蝕的表面應使用新潔爾滅類消毒劑。應指派專人進行清潔消毒工作的檢查,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記錄和標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快遞和送餐人員防控指引


根據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知制定本指引,適用於流動性較高的快遞和送餐人員。

1.快遞公司和送餐用工單位應做好工作人員的健康監測,建立每日體溫監測制度,並做好信息登記。

2.用工單位應為快遞員和送餐人員提供足夠的醫用口罩和免洗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

3.用工單位應教育職工儘量減少聚會,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

4.快遞員和送餐員應保持居室清潔,勤開窗通風。

5.外出提供服務時應佩戴醫用口罩。戴口罩前應保持手衛生,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佩戴時應全部遮蓋口鼻處,雙手壓緊鼻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當口罩汙染或潮溼後應及時更換。

6.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勤洗手,取餐前、送餐後都應洗手消毒,洗手時使用洗手液或香皂,使用流動水洗手。

7.儘量減少使用廂式電梯,減少與顧客的接觸機會。

8.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部或紙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觸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9.快遞和送餐人員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自覺停止提供快遞或送餐服務,用工單位應督促其及時就醫。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公共場所防控指引

根據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知,制定本指引,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正常使用的賓館、商場、影院、游泳館、博物館、辦公樓等人群經常聚集活動的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的衛生防護,包括消毒、通風、個人防護等措施。

一、公共場所衛生操作

(一)清潔與消毒。

1.做好物體表面清潔消毒。應當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做好清潔消毒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撤除大門口安裝的使用頻率極高的擋風板、擋風幕布等設施。

2.當出現人員嘔吐時,應當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或有效的消毒幹巾對嘔吐物進行覆蓋消毒,清除嘔吐物後,再使用季銨鹽類消毒劑或含氯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消毒處理。

3.加強餐(飲)具的消毒,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分鐘;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或採用有效氯含量為 250mg/L 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鐘,消毒後應將殘留消毒劑衝淨。

4.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紡織物清潔,可定期洗滌、消毒處理。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鐘,或先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鐘,然後常規清洗。

5.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含量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鐘後,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待用。

6.當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出現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

(二)通風換氣。

場所內應當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首選自然通風,儘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應關閉迴風通道。

(三)洗手設施。

確保場所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四)垃圾處理。

加強垃圾的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加強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可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也可採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

(五)設立應急區域。

建議在公共場所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

(六)健康宣教。

在場所內顯著區域,採用視頻滾動播放或張貼宣傳畫等方式開展防控健康宣教。

二、個人防護

(一)工作人員防護。

1.注意個人防護。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工作人員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罩)。建議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鐘,或先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鐘,然後常規清洗。當有疑似或確診病例出現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個人防護。

2.注意手衛生。應當加強手衛生措施,工作人員隨時進行手衛生。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3.注意身體狀況。在崗期間注意身體狀況,當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要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儘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路上和醫院內應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級別的口罩)。

(二)流動人員防護。

1.減少聚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外出應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佩戴醫用口罩。

2.勤洗手。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在流動水下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減少與他人接觸,以點頭禮取代握手,條件允許時,儘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3.來訪人員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辦公樓等場所應當加強對來訪人員健康監測和登記等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社區排查工作規範

各社區(村)對轄區內來湘返湘人員情況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為規範管理行為,特制定本規範。

一、工作要求

1.做好組織落實,嚴格分類管理。

2.嚴守排查程序,語言友好規範。

3.準確把握標準,不遺漏,不擴大。

二、排查內容

1.詢問居民兩週內外地出行情況、乘坐交通工具情況、家庭居住人口數等情況。

2.對符合近 14 天內湖北等疫情高發地區來湘返湘人員條件的,登記其基本信息和聯繫方式,並要求有條件的集中醫學觀察或嚴格居家觀察 14 天,觀察每日監測體溫並向社區報告,如出現發熱等症狀,佩戴口罩,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醫,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對其他區域來湘人員,要求其開展健康監測,自我觀察 14天,外出佩戴口罩,儘量避免與人近距離接觸。

4.提供社區醫務人員聯繫信息、發熱門診和定點救治醫院名單信息。

三、防護要求

1.排查工作首選使用電話詢問方式開展,如確實需要方可採取上門排查。

2.上門排查時,人員應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並攜帶免洗手消毒劑,有條件可佩帶一次性手套,工作攜行物品不得亂放,離開後應及時更換口罩並做手部清洗。

3.摘除一次性醫用口罩時,把口罩的皮筋從雙耳除下,應儘量避免觸摸口罩外表面。一次性醫用口罩在弄溼或弄髒時應及時更換。一次性醫用口罩廢棄後不要隨地亂扔,應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處理。如果排查中曾遇到發熱和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且懷疑口罩被汙染,摘下的口罩在丟棄前應使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澆灑至完全溼透,紮緊垃圾袋口,作用 30 分鐘,再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處理。在佩戴口罩前和摘除口罩後應注意手衛生。取下口罩後,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洗雙手,清洗前雙手不得接觸眼睛,口鼻。

4.上門排查時工作人員與市民避免不必要的近距離接觸,保持 1 米以上距離,儘量不入戶調查,防止交叉感染。

5.注意工作節奏,避免過度疲勞,保持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