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送孩子去學琴?

天下奇聞異事錄


作為一個陪娃學琴兩年多的,且自身也會點皮毛的媽媽來分享下我的感受。

學琴可以發掘孩子的音樂潛能,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和氣質,繼而發展一項孩子的藝術特長。相信這是大部分家長送孩子學琴的初衷。可是往往出發點是好的,但過程是艱辛的。隨著孩子學琴道路的展開,越來越多的家長會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坑。因為在學琴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障礙。比如,孩子練琴不能吃苦,怕疼怕累,專注力不夠;抑或是伴隨學校課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保證每日的練琴時間,提升練琴的效率;以及在學琴的道路上碰到很多瓶頸和困難,懷疑孩子是否是學習樂器的料,等等問題。這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讓孩子的學琴道路戛然而止。並且近年來,隨著特長生政策的取消,相信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反思,會猶豫孩子究竟要不要再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去學習一門樂器。因此,我們讓孩子學琴的初衷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確實值得大家深思。當了孩子兩年的陪練,我也無數次問自己這些問題,有後悔有猶豫,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學琴還有以下這些好處。

學琴可以鍛造孩子的毅力和品格

1)學琴其實是培養孩子專注力很好的一種方式。我家孩子其實就是屬於專注力不太好的。一開始練琴的時候很難長時間精神集中,可能彈著彈著思緒就飄走了,剛開始的時候一首曲子總是這裡錯點,那裡錯點。後來通過練琴慢慢地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2)學琴可以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真正學琴好的孩子,一定是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不管學什麼樂器,三天不練手藝生,每天至少得保證4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練琴時間。但凡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堅持下來的孩子,一定是個自律的孩子。

3)學琴可以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品格。正如前面所說,學琴的道路非常艱辛,一定是一個困難接一個困難,如何教會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喪失信心,堅持下來,這真的是受益終生的鍛鍊。

因此,個人覺得學琴是一種途徑,是一種手段,能啟迪孩子的智慧,鍛造孩子的品格,最後還能收穫不凡的藝術氣質


萱瑩寶媽


先不說是什麼琴吧,一般大眾化的還是鋼琴、古箏這些,但不管是哪種,都不影響我表達的意思。

小時候我樓下有個姐姐,從小被培養彈鋼琴,家裡並不算富裕,還是給她買了一臺鋼琴,以便於她練習,於是我每天放學回家,聽到的都是她那七零八落的琴聲。

我做作業時,她在彈琴,我們一幫小朋友在樓下玩時,她在彈琴,我看電視時,她還是在彈琴。我不認為是她真的那麼喜歡彈琴,一開始她彈得是那麼難聽,也許是因為她家教太嚴,父母逼著她學,她不敢反抗。

所以幾乎在我們小孩子的所有空餘時間,都聽到她在彈鋼琴。琴聲也從之前一下一下的噪音,漸漸變成簡單旋律,再變成開始有點動聽的曲子。

我的童年就在她的琴聲環繞中過去了,後來這個姐姐一家也搬走了。據說她大學唸的專業與音樂無關,她畢業後從事的工作也很普通,在一次公司年會上,表演彈湊鋼琴曲子,憑著出眾的氣質,收穫了一位高富帥的心。

我不是說學琴最終目的是為了被高富帥看上,也不是說學琴就是為了在某些場合表現一下,我只是想說,不管你學什麼,你付出了的努力最終不會白費,你不會知道未來在哪一個時刻,需要用到你這一技之長。

學過鋼琴的人應該知道,在打基礎的時候有多枯燥,那些熒幕上彈著流暢曲子贏得掌聲的,也許付出了不下十年努力,而初學者,最早面對的算不上曲子,只是一個個練指法的譜子而已,聽不到動聽的旋律,一個個鍵生硬地去彈,要漸漸熟悉哪個音在哪個鍵,也要協調左右手,而且每天反反覆覆都是這些,持續好長時間。

可以說,有很多初學者在最初學習的幾個月後,就放棄了,因為太辛苦太枯燥了,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

那麼那些能堅持下來的人,都是毅力過人的,有了這份學琴的毅力,你將來面對很多事情,都會做到比常人更多的堅持,也就會比常人更有可能成功。而且,長期彈琴的人,會有一種優雅的氣質,這種氣質旁人模仿不來,因為在學習鋼琴時,老師會教你如何端正坐姿,如何讓動作更優雅,因為這種樂器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高貴的氣質,長年累月,這種氣質就會落在你身上,揮之不去。

如果有能力,還是讓孩子去學琴吧,只要孩子不是特別反感,就支持他吧,而且要鼓勵他一直學下去,鼓勵他度過最艱難的基礎階段。也許在很多年後,孩子會感謝你。


大小淘娃俏媽媽


分享一個簡短的故事,也分享一個爸爸的心聲。

♦ 有個小女孩剛剛參加過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

她父親就說,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

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這個時刻陪伴著你。

♦ 如果可能,也陪孩子一起學

堅持學琴,很大的功勞在於爸媽的陪學與堅持,當然他個人也很感興趣。一起學習的好處就不用說了,相互攀比,相互刺激,可以“四手亂彈”,可以有很多歡樂。家長會漸漸落後於孩子的進度,剛開始是家長學會了給示範,之後就是反過來了。


天下奇聞異事錄



我家大寶在學鋼琴,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已經三年了。現在想想,真是沒有計劃地就讓他學琴了,記得每次送大寶去畫畫和練跆拳道時,總能聽見各個音樂教室傳來的零星的鋼琴聲、小提琴聲、架子鼓聲、古箏聲等,很是羨慕!跟大寶討論了很長時間,我們也學一門樂器,學什麼樂器呢?



開始我們選的是架子鼓,因為我自己喜歡,以前家裡沒條件學,心願未了,想讓兒子學,不想兒子性格緩慢,練不了,試聽課都沒聽完就出教室啦!可我不死心,總得讓兒子學一種樂器,看過教育家們的文章有說過,讓孩子學一種樂器,可以開發智力,緩解壓為,讓孩子更聰明!當時,我們所在的音樂學校以鋼琴教學為主,有各種各樣的鋼琴展示,供學生練習,兒子在我做了解時,總是去看別人練琴,有時也自己上琴按按,就這樣也沒想讓兒子學鋼琴。在我心裡,雖然學鋼琴高大帥,但學費貴,經濟壓力大,承受不了!但是,有一天畫畫下課,兒子跟我說:“媽媽,我想學鋼琴”,我當時還楞了一下,隨即問他:“鋼琴好難學,要堅持,你能嗎?”小小年紀的他回答道:“能!”當時,我沒有一下做決定,只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講得話不靠譜。在電梯裡碰到幼兒園裡小朋友和她媽媽,聊到他們在學鋼琴,說兒子所在幼兒園班級的小朋友有一半人在這學鋼琴。這時心裡有些受刺激了,別人都在學,我不能落後了,讓兒子學!再說啦,多一門才藝也挺好,說不定以後朝這方面發展呢!就不向這方面發展,做為愛好,緩解以後生活、工作中的壓力,也挺好!

這不,就這樣學上了,不知不覺已經三年多啦!


喜洋洋楊子賢



我孩子的鋼琴老師說,學琴考級對以後升學有幫助。其實學鋼琴是沒有捷徑的。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當然前提是必須建立在正確和科學的方法基礎上。 對於考級的基本要求是:音準、節奏、符號必須準確,而且4首曲子要求完整。也就是說:不能有錯音;節奏正確,按照曲子的規定速度完成;符號主要是指表情符號,要求曲子的風格要彈出來;完整性就是4首曲子從頭到尾要流暢。 在練習的時候,要把重點放在你彈不好的小節和段落,切忌每遍都從頭拉到尾。而且一定要慢練。最好是,3-5遍慢的練好了,再用快速度來完成。 如果你現在練習覺得力不從心,那就要好好總結,是不是手型或別的技巧方法不正確,再進行改進。 當然也不要把考級看的太難了。只要你大致做到能做到音準、節奏、符號這8個子,就問題不大啦!


藝術鍵


為什麼要送孩子去學琴,最怕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如果是這樣的理由,可能支撐你或者孩子繼續學琴的動力不足,這個動力是外在的,沒有內驅力,很容易去放棄,學琴的過程變得被動、枯燥而乏味。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從物質基礎和個人能力獲得方面來說。

一、當前的家庭經濟條件允許。

個人家庭的經濟條件好了,收入除了日常吃喝,能夠支付孩子買琴、學琴的費用。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後,我們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精神方面獲得,有更好的音樂修養。因此送孩子去學琴。

二、現在有更多的,良好的教育資源可供選擇。

我生活在一個經濟並不發達的省會城市,在我小的時候,周圍的同學以學電子琴、手風琴、鋼琴居多,父母很意外地找到一個小提琴老師,我開始小提琴的學習。那時候都是到老師家裡去學習,而現在大部分城市中可供選擇的教育培訓越來越多。學習的樂器種類也多了起來,鍵盤、彈撥、管樂、打擊樂只要你想學習,就可以找到學習的途徑。

三、學琴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綜合學習的能力。

很多家庭現在讓孩子學琴,並不一定是讓孩子要走向藝術的道路,而是希望通過學琴,練琴這個過程,無形之中培養孩子那種持之以恆的品質。學琴一週大多一節課時間,但是需要每天練習,並且堅持下去,這種堅持學習的過程,動手又動腦。

學琴不僅僅只是學習某樣樂器,隨之學習了基礎的樂理知識,聽得多,看得多,練得多,自然而然地豐富了孩子的音樂素養。藝術又是相通的,學琴枯燥在技術練習上,他又豐富在藝術的享受上,當孩子學習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會自然而然地感受了音樂的美好。


理會不理會


我的孩子琴不久,我只是發表下我淺薄的個人觀點和想法若有不足不是之處還望各位指點,學琴好處1.可以提高孩子的整體索養和對生活的熱愛及學會有耐心不浮燥,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氣質,2.孩子手指彈琴過程中更靈活了,俗話說心靈則手巧。識譜彈奏和記譜它會讓記憶力加分,當然看譜太久傷眼必盡字小,所以彈琴也不忘護眼。3.有一個特長孩子在學校也好社會上也罷多份發光點兒有好處無壞處同時孩子更多了份自信和機會,4.當情好與不好時我們彈琴可以舒緩心情,讓壞情緒和心情有處可洩則不亂髮,5.成人後別人可能借菸酒消愁,會彈琴的你則借琴放鬆減少一些不良嗜好的產生讓家庭更幸福美滿。6.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會讓你交什麼樣的朋友和知己,甚至會有什麼樣的人生。7.音樂和其他藝木類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讓人們更懂生活熱愛生活。8.自己的生活習慣性格及品質都會影響下代。


手機用戶59229498433


我自己本身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的古箏,一直到初二,四年學習,古箏過了十級。我學這個沒有什麼要學音樂專業的打算,都只是娛樂而已,初二之後我都幾乎沒有再彈過古箏,到高中,每次同學一知道我古箏過了十級,就會以為我很厲害什麼的(超級尷尬,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已經荒廢多年了。至於學了四年好歹是有用的

1.遇到要表演的時候(不管表演什麼),不一定比旁人要表演的好,但是比大多數人(尤其沒有過類似表演經歷的人)都平靜一些,不會那麼緊張。

2.更加自信一些,可能你自己沒有發現,但是我身邊總是會有人表示:你還挺自信的。之後有一個朋友跟我討論到這件事才表示:可能是因為從小學習樂器,見到的場合與人更多,總讓人一瞭解就會覺得你是比較自信的人。

3.在古箏過級時是一對一邊演奏邊打評的,那時候確實很緊張(不管你經歷過多少次),但是對於你以後的類似情況,你會鎮靜很多(比如面試,面對面交談之類的)


多多趣說事


在現在的社會中,讓孩子有一技之長,比如說會彈琴,對孩子將來的人生路也是有好處的。

我認為學琴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學琴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學琴要看譜,要連續性的談,就必須要注意力集中,否則談不下來。在彈琴中鍛鍊孩子的注意,也有利於在學習上更加集中注意力。


二、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

我們所接觸到的孩子很多,做事沒有連貫性,總是三心二意,沒辦法把一件事情有始有終的完成。彈琴想把一首曲子彈下來,就必須有足夠的耐心。

三、會彈琴,讓孩子有一技之長。

會彈琴是孩子在學習之外額外會的一項技能,那麼對於孩子在學校或者在校外,或者將來走上人生道路,有一項獨特的技能,對於他的工作生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遇見凌薇


我兒子也是從大班開始學的,我和老公都是窮孩子長大,沒有音樂細胞,而且鋼琴投入太大,本來沒有計劃的,可是偶然有次去省城水世界玩兒,正好有鋼琴學校招生,鋼琴隨便彈,兒子也不下水了,就要學鋼琴,只好回來後找了個學校學,開始幾節課興趣很大,後來越來越難了就不想去了。我只能買平常他要沒捨得給他買的東西哄著去,後來因為他們班有新生,就讓他們按新生進度重新來了一遍,孩子越來越有信心了,給他買了電子琴練指法,還是沒錢捨不得買鋼琴,有時會問我學到什麼時候,我說就把七個音學會就行,只有五個手指多出來的兩個音難道用腳趾湊?總之家長的態度和引導還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