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平臺、防疫讀物、在線教育......戰疫!版權界在行動


資訊平臺、防疫讀物、在線教育......戰疫!版權界在行動

資訊平臺:織就戰疫新聞傳播密網

  在這場戰役的最前線,不僅有醫護人員、科研人員負重前行,新聞宣傳戰線同樣擔負著重要使命。實時更新疫情數據信息及各地防疫舉措進展,爭取的是速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強科普宣傳,及時查核信息源進行闢謠,彰顯的是態度;報道各地支援湖北的實際行動,講述前線人員的先進事蹟,傳播的是溫度。

  公開、透明,建立有效聯防聯控機制,是我國面對此次疫情的大治之道。自1月下旬起,除傳統的紙媒、電視、廣播等傳播陣地外,新聞客戶端、社交平臺、視頻平臺、音頻平臺等也成為聚合分發疫情信息的關鍵渠道,新聞資訊的融媒體傳播生態獲得充分調動。

  在這場疫情面前,大眾對信息的需求空前龐大,各級主流媒體開始有意增加疫情信息的輸出量,並對這些信息進行集中整理。人民網於1月21日晚推出評論《面對疫情,任何僥倖都可能奪人性命》,隨後每天都會推出疫情相關評論;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不斷加大疫情新聞播報比重,並開設了《戰疫情》等特別節目;湖北、湖南、浙江、安徽等多家省級衛視均開設了抗擊疫情新聞直播節目和特別報道。媒體記者記錄下的來自武漢醫院門診的現場觀察、醫生和患者的口述實錄、醫療及防護設備需求等防疫一線信息通過這些渠道不斷傳遞各方。

  除了媒體自有的報網微端等傳播渠道外,社交平臺、視頻平臺、音頻平臺等對這些權威聲音的快速傳播、精準分發及有效觸達同樣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微博已然成為這次疫情信息的最大集散地和意見廣場,承擔起政務機構和主流媒體向社會公開疫情信息的重要平臺功能,切實反應著輿論關注焦點;今日頭條客戶端、抖音等頭條系產品互通有無,形成了“圖文資訊+短視頻”的疫情信息傳播矩陣;快手聯合各級媒體和政務機構,通過“短視頻+直播”的形式,不間斷輸出權威專業資訊,截至1月31日發佈的疫情內容總播放量已高達250億次;喜馬拉雅則聯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打造了“抗肺炎”專題頁面,每日接入央視新聞、人民網進行抗疫主題直播,春節期間直播參與人數超1.2億人次。

  公開、透明、權威、及時,為這場防疫阻擊戰搭建起牢固的信息防線,做出正向輿論引導,凝民心,聚士氣。融合報道、可聽可視、快速傳播、有效觸達,深刻記錄著疫情下的不同切面。感同身受,方能激發國民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的決心與底氣。(李楊芳)

  防疫讀物: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

  面對疫情,獲取科學、權威的防護知識至關重要。在疫情發生後,多家權威機構聯合出版社在第一時間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宣傳手冊》等一批科學權威又通俗易懂的防疫普及讀物,並授權給眾多數字平臺,以電子書、PDF、有聲讀物等形式免費傳播給公眾。

  伴隨疫情的日趨嚴重,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需求與日俱增,不少人會去網上查詢檢索相關知識,然而網絡信息鋪天蓋地,其中摻雜著很多錯誤信息和謠言,誤導民眾。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疫情,積極做到防治結合、科學防護、消除恐慌、理性應對,需要權威的聲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遼寧省疾控中心等機構積極行動,及時推出了上述讀物。

  1月3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人民衛生出版社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該書聚焦個人與家庭防護、居家醫學觀察、理性就醫、心理疏導等防治細節,通過問答形式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關問題疑惑。面對疫情期間需隔離情況,出版方採取紙質圖書、電子書、網絡版讀物等同步發行的形式,第一批紙質圖書緊急送往武漢抗擊疫情第一線,電子書、網絡版讀物則同步發行,在健康中國、學習強國、亞馬遜kindle、掌閱科技、微信讀書、京東閱讀等眾多網絡平臺公益傳播。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也在第一時間組織編寫了《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解讀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關的專業問題與疑惑。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任何單位如有印刷版需求,該社將免費提供高精度PDF印刷文件及相關服務。

  面對疫情,人們的恐慌情緒蔓延,為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與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月1日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配合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為公眾提供心理自助與疏導等內容。目前,第一批紙質圖書已緊急送往武漢,電子書、網絡版讀物也全文向公眾贈閱,幫助公眾科學防治,打贏這一場“戰疫”。(姜 旭)

  在線教育:精品課程力保停課不停學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1月27日,教育部發布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宣佈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都要延遲開學,同時要求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挑戰與機遇並存,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在線教育在這場大戰中大展身手。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統籌整合國內教學資源,擬於多數地區原計劃正常開學的2月17日開通國家網絡雲課堂,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項目獲得部級獎的課程資源為基礎,吸收其他優質網絡課程教學資源,供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學習。為豐富網上優質學習資源,教育部還協調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部門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等中小學將本地本校網絡學習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免費向社會開放。

  “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需要有條件的學校免費提供網上學習課堂,也需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配合,提供更多樣的公益性優質學習資源。疫情暴發後,擁有師生資源優勢的專業教育機構率先行動。1月24日,網易有道精品課宣佈,即日向武漢市中小學生免費提供寒假線上課程,1月27日,新東方免費開放“新東方在線”所有春季班直播課程,1月26日,好未來教育集團宣佈,好未來設立1億元抗擊疫情專項基金,為湖北全省和全國其他疫區的中小學免費提供直播平臺和技術支持,為線下培訓機構提供線上直播授課解決方案,當日就新開通培訓機構直播賬戶共計713個,學而思網校也於2月1日開始進行全天試運行授課。此外,好未來還與眾多平臺合作,拓展渠道,如與學習強國平臺聯手推出中小學免費課堂,與央視頻聯合為全國各地開學延期的中小學生推出全年級、各學科免費直播課和自學課等豐富的學習內容。

  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加入這場在線教育的接力,支付寶的“小寶教育”、淘寶大學等也紛紛推出在線教育內容或服務,騰訊視頻則聯合學而思網校、作業幫、新東方在線等30家機構,推出“在家上課啦”計劃,面向全國學前及中小學生群體免費提供超過100門類課程,超2萬分鐘的精品內容,超1000場的在線直播公開課。

  2月17日即將到來,在線教育將面臨一次大考。“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既是戰疫情應急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成果應用展示,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竇新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