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都是相對的,錯誤的都是絕對的嗎?

活動中心17653708


正確與錯誤都是絕對的,要麼是真理,要麼是謬誤。所謂相對,那是我們在邏輯認識上出了問題,沒有掌握到分辨正確與錯誤的方式方法。

邏輯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僅次於數學的第二大重要學科,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將它撤出教材。現在,高等學府也很少重視邏輯學,只是將它列為選修。近30年來,因為少了邏輯學,我們涉及到需要分辨正確和錯誤的時候,就出現了思維混亂,乃至將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現象類同萬事萬物來一起認識。譬如說自然界弱肉強食,狼捕食羊是出於生存需要,之於狼就是正確。但是從羊的角度來看,又是錯誤,弱者也要生存啊?因此,我們就認為正確只是相對於老虎,對羊就不正確了,正確就不是絕對。反過來看,狼不捕食羊會餓死,顯然是錯誤的,對羊來說就是正確了,原來錯誤也是相對的。這樣看來,就是正確與錯誤都是相對的,都沒有絕對。

從相對的觀點來看,也就無所謂正確與錯誤,因為各有各的立場啊!我們抱持相對的觀點,就會認為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無所謂正確與錯誤。既然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就不能分真假、善惡、美醜、好壞、對錯了,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們現在最流行存在即合理的說法。

其實,稍稍有點邏輯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看問題應該抓住本質。狼捕食羊是弱肉強食,可是我們很少聽說狼捕食狼。在自然界,同類相殘是極其罕見的現象,同類相助才是普遍現象。人與人是同類,怎麼可以套用動物界不同種類才有的弱肉強食法則?無論是從動物界來看,還是從人類社會來看,同類相殘都是絕對錯誤,同類相助都是絕對正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不同物種之間的博弈,同一物種只能從同類相助才能實現強大。所以,從同類來看問題,正確與錯誤就都是絕對的!

人類能夠從動物界脫穎而出,是因為形成了社會。維繫社會存在的根本,就是普遍可以同類相助,同類相助體現的就是絕對正確的智慧行為。人與人之間的同類相殘,其實都是絕對錯誤的愚蠢行為。

異類之間遵循的才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不同種類的弱肉強食屬於自然現象,自然現象沒有正確與錯誤,才可以說是存在即合理。

真理與謬誤,體現的就是絕對的正確與絕對的錯誤。譬如真善美,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要受推崇。誠信與正義,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要被認同。我們之所以願意推崇和認同,就是肯定了這些都是絕對正確的真理!

我們都不想要煩惱,都不想要痛苦,都不想要恨;都希望有喜歡,都希望有快樂,都希望有愛。我們從煩惱、痛苦和恨,可以知道哪些是絕對錯誤。我們從喜歡、快樂和愛,可以知道哪些是絕對正確。

但是,分辨絕對錯誤與絕對正確需要邏輯思維能力,我們要有把握真理的智慧!



劉德山雜談


其實正確的、錯誤的都是相對的。只是你看問題的方向、角度的不同而已,所以才有是非對錯之分,這是個很高級的問題,一般人也理解不了。這需要一定的智慧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打個簡單比方說:某個人比較普通貧窮突然間一夜暴富賺了好多錢好不好呢,肯定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會很羨慕,很希望自己也能這樣一夜暴富,從此以後風光無限。但是有智慧、有眼光的的就不會這樣想,他還會覺得很危險!因為他知道他很快就會飄起來了,人一得意忘形就會招來災禍最終走向滅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同宗的一個堂哥他父母身體都不好,家庭條件從小到大都是村裡最差的,受盡了白眼與人情冷淡,沒有幾個人看得起他們的!經常受人家欺負,這也使他的內心變得異常堅強、堅韌,非常吃苦耐勞,也非常的誠實、聰明、懂事!十四歲就出門打工了,後來他去建築公司工地上幹活,由於他吃苦耐勞,聰明誠實的品格打動了老闆!後來慢慢的提拔他成為了公司高管,聽說前幾年還分了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給他,現在他年薪加分紅都有三百多萬了,在我們那偏僻的農村算得上首富了。

世上所有東西,事情,是非、好壞、對錯都不是絕對的,只是相對的!

祝大家幸福安康,心想事成,感謝您們的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清靜虛無


題中觀點,我不認同。

沒有永遠的正確和錯誤,正確和錯誤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

我的理解如下:

1、沒有前提條件或參照物的結論,本身就是立不住腳的。

無論給出的結論是正確還是錯誤,都是在一定背景和特定對象下得出的。比如:一件事情,你認為別人做錯了。但這只是你站在你的立場在評判,無法看到他人的立場,更無法完全複製當時他人面臨的情景。

2、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應是我們終生追求的目標。

相信沒有絕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真的動力。這不是說懷疑一切,是在一定條件下選擇了相信,是為了更方便我們去追求真。縱觀歷史,追尋真(也就是絕對正確)的腳步從未停歇,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人類才一直不斷的在進步。


黑色暱子外套


我認為在一些標準,數據上談正確錯誤的界面比較清晰,在生活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個生活態度問題,觀點,視覺,角度,層次,職業,都取決於看到的問題心理反應,就是生活的哲理太多稜化,也只有理解和不理解之比,有關對與錯還是對保守一點比較客觀。




學友紫氣東來


二者都是相對的,主要發展進程和立場。

簡單舉了例子:

武松血刃潘金蓮,站在武松角度,這叫有仇必報,彰顯兄弟情義,我殺的是壞人,所以我是對的。站在官府或現在角度,他這叫罔顧法度,濫用私刑,是錯的,所以將他發配。

可以看出,武松錯?官府錯?他們雙方都不會認為自己錯了。同理,雙方也不會認為彼此都對。

望有助!


雨城子拓


【正確的都是相對的,錯誤的都是絕對的】?

這個命題很大。

可以很簡單的從淺層次的,就是社會大眾一般認知來解釋,這個命題是錯的,對錯是相對的。

也可以很複雜的從哲學意識形態認知來解釋,是對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分析說明一下:

1.先從本質來說,

(1)所有的對錯判斷,都是有標準或依據的,或者說是相對的。

(2)這個依據或標準的適應範圍,決定了大眾對這個對錯判斷結果的認可度。

(3)判斷對錯的依據適用範圍越廣,就意味著,對判斷的結果,或對或錯,認同度越高;反之則越低。

2.從現象來說,我們可以從人際關係、科學領域、哲學領域、意識形態等來分析命題。

(1)先從大家熟悉的社會大眾認知層面,和人際關係領域來說,對錯的判斷。

人A與人B之間的交往,A認為對,B認為錯,是A和B的判斷標準或依據不一樣。

現實生活中很多瑣碎事,產生對錯爭執不休,就是這樣的原因。這也是大多數我們面臨的對錯。

所以從大家熟悉的社會大眾普遍認知來說,這個命題是不對的。對錯是相對的。

(2)其次科學領域的對錯。人類社會對物質世界認知的深入,昨天的對,今天就是錯誤的。比如地心說,日心說,在過去是對的,現在大家都知道是錯的。

同理我們現在的科學認知中很多認為是對的,將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認知能力的提高,會推翻現在的科學結論。

從這個層面來說,正確的都是相對,錯誤是絕對的,這個命題是很有道理的。

(3)再次從哲學領域來說,

a,唯物辯證的角度來說,正確的是相對的,錯誤的也是相對的。

b,唯心辨證的角度來說,尤其是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說,這個命題又有新的解釋。

c,我們嘗試著簡單的,從佛教經典的第一義來說此命題。

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判斷正確和錯誤的言語、文字之相和心理活動,都是虛妄之相,對錯都是妄執而已。判斷對錯的依據也是虛妄之相。所以執著與對錯,不是正知正見。

經雲:‘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才是正知正見。

從見諸相,到見非相,到見非非相,直到圓融無礙,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時,對這個命題的理解,又是不同以上的所有解釋。

最後,回到一般認知來說,錯誤和正確是相對的。

附贈:

當面不識佛如來,

翠竹碧葉自性栽。

有來有去非非是,

如來無去正在懷。

竟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手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節日快樂。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加油!


願以此身化明月


世間本無對錯,一切只不過掩人耳目的說辭罷了

區分對錯只因秩序規則存在,為力求體系中力量平衡穩定漸形成的差強人意的社評體系而已

一陰一陽謂之道,凡對的只不過使得了陰陽平衡,凡錯的不過走極陰極陽罷了,偏廢了其一

雖做不到恰到好處,也不可能盡如人意,只要無愧天地人心,差不多就行


七見泊


其實不然,前一句應該改為“正確不都是相對的”,因為實踐證明正確也有一些是絕對的!但是錯誤都是絕對的這句話就太過絕對了,事實和實踐證明錯誤有許多也是相對的錯誤,歷久彌新許多的錯誤卻成了正確,一句話,在我們生存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存在,只有相對的存在;存在決定意識和思維,但是意識和思維對存在的反映和認識確是受制於客觀世界的制約。


老爺上轎


一陰一陽謂之道。不管正確錯誤都是相對的,都是用自己的分別心來判斷的。有善有惡意之動,善惡都是人的心意識變化而產生的。不思善不思惡才是本來面目。所以任何人對任何事都不要執著,都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妄想所生。對錯放一邊,正心誠意對待一切人和事。相信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善惡無門,唯人自招。


看山禪院


世界是相對的,包括大與小、黑與白、善與惡、遠與近、高與低、好與壞、正確與錯誤。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與絕對錯誤,對錯只能相對而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