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普說成段子,憑三句話意外成網紅,硬核張文宏到底做什麼?

文/魚白,解讀世事,共話人生。帶上你的關注,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說起2020年的新晉網紅,張文宏,絕對是其中之一的實力擔當。


把科普說成段子,憑三句話意外成網紅,硬核張文宏到底做什麼?

他走進大眾視線,為眾人熟知,絕對要從那段視頻開始。

1月29日,在疫情新聞發佈會現場,作為上海抗擊疫情的領軍人物,張文宏的一波“硬核”發言,刷爆了網絡,兩千多萬人為其點贊。

他一臉嚴肅,高度認真地說:“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把所有的崗位的醫生都換下來,換成誰?換成科室所有的共產黨員,沒有討價還價,因為我自己也上去!”

這不是他在特殊時期的激情發揮,也不是譁眾取寵的即興演講,這就是他的本色作風。

張文宏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黨支部書記、主任,兼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長。在同事看來,他工作能力強,業務能力強,管理工作認真細緻,在華山醫院還有個稱號叫“張爸”,可見他在眾人心目的地位和影響力。

疫情爆發後,他走了兩步棋,讓人讚歎不已。

一是每星期查房一到兩次;二是替換掉第一批從年底工作到現在的醫生,換成黨員上。

為什麼會這樣決定?因為疫情爆發後,前面一批醫生一直奔波在第一線,確實太累了,需要重新組織隊伍去替換他們,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但是選誰替換,是非常困難的,每個人家裡都有自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有自己的計劃。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黨員上!

因為黨員早就簽好了協議,在入黨的時候都宣誓過的,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就迎著困難上。而這其中也包括張文宏自己。


把科普說成段子,憑三句話意外成網紅,硬核張文宏到底做什麼?

他說到:“我也上!領導在關鍵時刻,不能只在後面指手畫腳,要到一線去跟病人親密接觸。”

他一馬當先去病房查房,目的就是為了帶頭做表率,消除醫生的恐慌,作為領導,有難就該衝鋒陷陣,而不是讓下屬替自己去背責任,而他坐享其成。

1月30日,記者採訪張文宏,讓他談一下新型肺炎防控的前景。

張文宏更是直言不諱,絲毫沒有水分和遮掩。

他說:“疫情有三種可能性:第一,最理想情況是取得完全成功,元宵節前控制住武漢疫情,二到四個月內結束戰鬥;第二,膠著,像當年非典那樣,拖個一年半載;第三可能完全失敗,像09年墨西哥豬流感那樣,波及全球。”

不製造恐慌,也不掩蓋事實。

身為醫者,帶有人性的客觀和實事求是,才是最重要的醫德。

當人們問他醫生在防治中主要發揮什麼作用時,他說:“防治,最有用的還是人自身的免疫力。而醫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病人挺過兩個禮拜,兩個禮拜以後,病人自身的抗體就起來了,但有的病人很難熬過這兩個禮拜,可能面臨多器官的衰竭,我們就是幫助病人熬過這兩個禮拜。”

所以,他在給全網講解為什麼要隔離時,用深厚的醫學底蘊,把生硬的專業知識變成了有趣的相聲段子。

他說:“現在開始,每一位都是戰士,這點很重要,我們只要悶兩個星期,就把病毒給悶死了,所以,你現在在家裡,在幹什麼呢?你在家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是在悶啊,把誰給悶死了?你很悶的時候,也把病毒給悶死了。悶兩個禮拜,事情就解決了。”

把科普說成段子,憑三句話意外成網紅,硬核張文宏到底做什麼?

你看,之所以要隔離,道理如此簡單,三歲孩童都能懂。

他還鼓勵企業老闆們說,企業給隔離員工正常開工資就是為國做貢獻。

企業不一定要捐什麼東西,只要安排員工呆在隔離點或者在家工作,你就讓他們照常拿工資,這就是企業的公德和貢獻。

如何防控病毒,他的科普貼心又有趣:

別用喝酒當成殺菌的理由。哪怕是58度的烈酒,到血液裡面可能5度都沒有。

別一咳嗽就要去醫院,冬春季節咳嗽是很常見的,還要結合其他指標來判斷,別一驚一乍地自己嚇自己。

別動不動就要換口罩,四小時就扔沒有根據。不必四處購買N95,外科口罩就夠了。

作為專家醫生的他,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戴的都是普通外科口罩。

在人心惶惶之際,這些話無異於定海神針,有著神奇的安撫功效。

意外成為“網紅”之後,有媒體要採訪張文宏,他都拒絕了,他寧願多花一些時間多救一個病人。

如果有人在採訪時,盯著他提問個人問題,他會立刻迴避,轉移話題。

他說,我們醫務人員只想救好病人,不需要講自己。我就是個醫生。從現在開始,採訪我的話,除了疫情防控的問題,就不要談別的了。


把科普說成段子,憑三句話意外成網紅,硬核張文宏到底做什麼?

他不喜歡出風頭,也不喜歡邀功。在他的辦公室裡,只有一面掛著的錦旗,是一位重症患者康復後送給他的:

之所以接受這個錦旗,是因為張文宏錦旗上的話打動了。

錦旗上說: “我只是你們工作中的匆匆過客,而你們是我的人生轉折。”

張文宏就是那個帶給民族希望,帶來疫情轉折的人。

他爆紅網絡、圈粉無數的背後,只因他做到了兩點:真實和專業。

換句話說就是,他用自己的真誠和人性光輝,說真話,說實話,用自己夯實的醫學知識,帶給民眾專業的指導和治療。

他不是高高在上,冰冷地看著生命來往的過客,他是有血有肉,溫暖地關注著疫情起伏的醫者。

他平凡如你我,卻又高尚如天使。

他是這麼評價自己的:“我並不偉大,這是我的天命。什麼是天命呢?我不做這個事,我晚上就睡不著。”

我想,這就是他的硬核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