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內容 鍾南山:拐點要看二次返程情況︱事後恢復更果斷的措施

新聞摘要

澎湃新聞:澎湃新聞11日消息,鍾南山院士在遠程視頻期間,通過連線回答公眾關切問題。鍾南山估計,2月中下旬到峰值,至於拐點,要看二次返程情況。如何處理好事後恢復、重建與果斷措施,又一次考驗各級政府依法決策的智慧。

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經營自主,是現代企業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經濟主體自主化要求,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法律的基礎上,企業自行調配使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自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

經營自主權不容侵犯。經營自主權是私營企業依法享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對其經營自主權非法干涉,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經營自主的限制

在經營範圍上,企業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規定可能被認定為無效,受到法律上的限制。我們不能因此得出不違反上述規定的經營範圍的均不受限制的結論;同樣,經營行為亦往往受到法律相應地禁止。例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等行為,法律也予以嚴格禁止和懲治。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也是對經營自主權的特定限制。

事後恢復、重建與依法決策

發生突發事件,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時,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的影響,相關的主管部門可以採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應急措施,如,疫情防控時間,各地口罩企業的恢復生產等。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措施隨著突發事件的發生而實施,應當隨著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和解除而停止。如果不停止,就會失去其正當性和合法性。

  • 問題是:在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後,原生型突發事件仍然有可能會轉化為派生型突發事件。即,公共衛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發社會安全事件仍有可能發生。事後恢復、重建與依法決策機制必然又一次考驗各級政府的智慧。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得到控制後,受到應急處置措施影響的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可以恢復。恢復的範圍、規模仍需要建立在依法決策機制上來:專家論證、風險評估是確保決策制度科學性的必要前提;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

事後恢復、重建的更果斷的措施

誠如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所言,不復工不復產損害人民利益;復工復產可能出現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存在疫情進一步擴散傳播的潛在風險。本文認為,如何處理好事後恢復、重建與採取更果斷的措施之間的關係上,應當遵循以下規則:

  • 受到應急處置措施影響的企業的恢復,應當經過專家論證、進行風險評估,方可恢復。
  • 未受到應急處置措施影響的企業的恢復,由企業自主決定,但各級政府應當對二次返程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不符合防控要求的二次返程人員嚴格控制。
  • 對已經恢復營業的企業,威脅和危害消除前,仍應針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必要措施,如,限制與外界接觸等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 疫情防控基本結束後,組織處置工作的人民政府也不能放鬆警惕,應當採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強巡邏警戒,對受傷人員及時進行救治、安撫工作等,以防止公共衛生事件演化為社會安全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