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所有的一戰成名,不過是厚積薄發

夜讀|所有的一戰成名,不過是厚積薄發

評論君說

大可不必羨慕奉俊昊,別管文藝片還是商業片,夠不夠用心,有沒有用功,是騙不了觀眾的。

夜读|所有的一战成名,不过是厚积薄发

《寄生蟲》主創團隊上臺領取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作者 |李勤餘

一舉收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獎4大獎項,這是屬於《寄生蟲》的奧斯卡之夜,更是屬於韓國電影的高光時刻。

這條消息來得有些突然,但又不該讓人感到太過驚奇。因為,韓國電影的“崛起”,早已不是兩三天。曾幾何時,我們還熱衷於嘲笑早期韓劇裡的“三寶”(車禍、絕症、失憶),可近年來韓國電影的強勢表現,足以讓所有人注目。

有多強勢呢?當人們談到如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話題時,往往會拿電影《素媛》做例子。當人們談到校園暴力的危害時,就會提到電影《熔爐》。當人們談到女性的社會地位時,又會搬出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而這段因為疫情宅在家的日子裡,網友們第一時間想要重溫的,則是電影《流感》。

夜读|所有的一战成名,不过是厚积薄发

《寄生蟲》海報

這實在是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中國網友討論社會熱點話題,卻要援引韓國電影作論據。一方面,這證明了韓國電影作品自身的質量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顯示了韓國電影人極為敏感的藝術嗅覺,對現實生活、社會問題的高度關注。

《寄生蟲》,當然也不例外。去年,一個女編劇在微博上自家修不好的馬桶,結果引來網友們的“群嘲”。她說:“(我)住小2000萬買的房子,做著所謂人類精英的工作,過著所謂Top5的生活,聞出別人身上的地鐵站味道,和那些暴雨中奔波的人不一樣了。”所謂“地鐵味”,用的就是《寄生蟲》裡的典故。至於她的價值觀有多扭曲,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能心領神會。

但是,如果只是把韓國電影的成功歸結為題材的大膽,那也未免簡單粗暴了些。比方說,韓國電影人也會拍“抗日神劇”,可是一部《暗殺》,照舊讓觀眾看得酣暢淋漓、心潮澎湃。

又比方說,拍攝同一個題材,同一個劇本。韓國的《極限職業》成了年度賣座影片,而中國的《龍蝦刑警》,就一言難盡了。

再說今年奧斯卡的“人生贏家”奉俊昊,其代表作《殺人回憶》的結尾,當宋康昊的大臉轉向熒幕前的觀眾時,我們受到的心靈震撼,是難以忘懷的。

其實,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對“黃金搭檔”一直在默默耕耘。《雪國列車》《漢江怪物》,都稱得上佳作。與其說奉俊昊在奧斯卡一戰成名,不如說是厚積薄發。而積澱了這麼久的韓國電影,也到了該爆發的時候。

說到底,大可不必羨慕奉俊昊,別管文藝片還是商業片,夠不夠用心,有沒有用功,是騙不了觀眾的。因為,一切終究還是要拿作品來說話。

不必諱言,韓國電影人的大放異彩,不會讓身為“鄰居”的我們無動於衷。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孰強孰弱?兩者的關係,又該是怎樣的?相信,有些問題是很難迴避的。

但在我看來,有些問題,又不必非要爭個長短。其實,韓國電影也有很難克服的短板——韓國電影市場的容量和優秀人才的數量畢竟有限。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們到底能從韓國電影人身上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比如,講到“粉絲經濟”“偶像產業”,韓國娛樂圈堪稱“前輩”。可是,韓國電影人並沒有迷失其中,反而為觀眾奉上一部又一部經典作品。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在奧斯卡的舞臺上,奉俊昊在獲獎感言中如是說:“字幕只有一英寸,如果人們能夠跨越字幕的障礙,就能夠享受更多好電影。”這話當然是說給好萊塢聽的:別把眼光侷限在本土電影。但是,取長補短,切磋琢磨,才能取得進步,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中國電影人,加油吧。

夜讀|淚目“女生日記”告訴了我們什麼

夜讀丨要防的是病毒,不是快遞小哥

夜讀丨“方艙醫院”的閱讀者:用書香守護希望

如果說人生是馬拉松,此時的宅家就是加油站

夜讀|愛熬夜的孩子長大了,請給不戴口罩的父母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