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軍哥聊電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當下這個節點,希望武漢早日戰勝病毒

《流感》是由金成洙編導,張赫、秀愛主演的一部韓國災難驚悚電影,入選豆瓣評分9.0以上災難片

第一

詮釋了"母愛",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自私的,在人性和母性面前,母性戰勝了。而影片結局當槍口瞄準小女孩的母親時,小女孩飛奔過去擋在媽媽面前,一邊跑一邊喊"不要打我媽媽,不要打我媽媽"。媽媽愛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

第二

在面對末日流感的時候,是親情支撐著她們。這部影片不單只是一味的展示驚險,諷刺人性,更包含了政治元素,所以後半段格局瞬間變大,從單純的傳染病災難上升到了國家內政,結尾更是充滿了正能量。

第三

沒有解藥,城市陷入失序狀態,人們為求自保,超市遭到哄搶,警察紛紛被派來維持秩序。與此同時,為了杜絕傳染源,官方只好一一排查,對確診者實行隔離,為了儘快破除危機,被災難衝昏頭的高層竟殘忍命令將他們活活推入焚屍爐,導致大規模暴亂

儘管如此,影片給了一個光明的結局:

男主不顧危險從死人堆裡找出那名被感染的小女孩(女主的女兒),而這名小女孩則是擁有抵抗病毒血清的獨苗,最終,靠她挽救了市民的生命。與此同時,官方也轉變策略,不放棄任何一名被感染的市民而獲得公眾的諒解與和平。


說說你我他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喵給大家帶來一部由張赫,秀愛,樸敏荷,柳海真,李熙俊,車仁表,樸孝朱,李相燁,馬東錫主演,金成洙導演的韓國災難片《流感》,本片講述了一群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前來接應偷渡客的兄弟朱秉基,朱秉宇二人打開集裝箱後發現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個人僥倖存活下來,二人為拿到酬金帶他進入了市區,哪知一個不留意讓他逃跑了,殊不知此人身上攜帶致命豬流感病毒,而之前的兄弟二人的弟弟已被感染,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已被病毒感染。美女女醫生金仁海是一位單身媽媽,不久前遭遇的一場車禍,讓她不僅陷入危機也丟失了重要的論文資料,幸運的時她被消防隊救援人員姜智久救出。

短短一天時間,病毒迅速蔓延城市的各個角落。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某天弟弟因流感病重送入仁海所在的醫院治療,通過弟弟兜內的手機,眾人終於發現流感的起因,集裝箱無疑成為調查對象。

倖存的偷渡客在地下停車場與仁海的女兒相遇,小女孩也不幸被傳染上致命病毒,未過多久,豬流感病毒成幾何式爆發蔓延,瞬間成了人間煉獄,人們在商場裡瘋狂的搶奪生活物資

本應該乘坐飛機離開的金仁海卻因小女兒的漸漸展露出的症狀被拒絕上飛機,無奈只好臨時進入軍隊管制的臨時營地,在進入營地時仁海發現女兒身上出現感染病毒的紅斑,仁海趁亂讓女兒偷偷的溜進營地,這一幕正好被姜智久發現,但是紙包不住火,女兒被檢查出患病,姜智久出於好心和女兒換了ID卡,被關入了患病者隔離區。此時最初偷渡的人被找到,仁海為救女兒,冒著被抓的危險將偷渡者的血清注入到女兒體內,而她被注射麻藥昏倒

女兒則被送往隔離區,姜智久在路上發現女孩的髮卡,他冒著危險進入到隔離區,哪想到這根本不是什麼隔離區而是焚燒廠,在姜智久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找到了女孩,得知真相的大眾發生了暴亂,

在暴亂中抗體攜帶偷渡者被慘死弟弟的哥哥一刀捅死,在這種情況下漸漸好轉的女孩成為唯一的抗體攜帶者。暴亂的人越聚越多,眼看馬上要衝破軍隊的防線,這是美國駐韓國司令官法令要戰機轟炸人群以防止病毒擴散,可韓總統為保護民眾與司令官僵持不下,最終在韓總統強硬的堅持下保護了民眾

女孩的以倖存,事後醫院將小女孩接走研製抗體,民眾得以被解救,眼看危機慢慢的平靜下來。本片看點在於該片是韓國史上首次以流感病毒為題材,面對災難既有人性的光耀,也有齷齪與醜陋,在劇情上流感造成人心恐慌,社會失序混亂,導演貼切營造了人類與致命感冒病毒展開的苦戰,心驚膽跳的情節一氣呵成。總之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災難片。


小蝸牛奔跑ing


2013年8月,韓國災難片《流感》上映,港澳臺地區也譯為《戰疫》

作為以瘟疫為題材的災難片,影片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有著好萊塢大片的韻味,但其各個層面的滲透,部分環節的設計也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礙它的成功。

《流感》想告訴我們什麼?

  • 比天災更恐怖的是人禍

縱觀歷史長河,世界上也經受了許多重大的自然災害,遭受了嚴重的損失與死亡。

但即使是2004年的印度洋9.0級地震,也只造成了23萬人的死亡

1975年中國的板橋大壩垮塌,造成了23萬人死亡

1970年博拉旋風,直接或間接造成了50-100萬人死亡

等等數不盡的天災,但造成的死傷和下面一比就微不足道

1347-1351期間的黑死病造成全世界約7500萬人死亡,造成了多個國家從鼎盛走向了沒落,甚至徹底動搖了當時的歐洲宗教桎梏,直接或間接促成了文藝復興的萌芽

美洲大瘟疫,造成了約3000萬人死亡

中國西南鼠疫,約1200萬人死亡(僅中國和印度)

還有許許多多的瘟疫,每一次的爆發都對人類社會造成著致命的打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

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1億人,大約9000萬士兵和平民傷亡,3000多萬人流離失所。

太平天國運動

約2000萬人死亡

往往一次次的人禍,都遠遠超過了天災。。。

<strong>

  • 人性也有弱點,在災難面前我們都是凡人

面對突發的流感,人們顯得無助弱小,每個人都哄搶食物,只為自己的生存考慮當疫情已經無法控制,政府無奈只能選擇封鎖城市來控制疫情的蔓延,當人們一次次的被騙,發現毫無生機時,只有對政府進行反抗。

還記得那個司令員麼?

當面對自己感染,並知道並沒有治療的方法時,作為政府高層的他,卻最終帶頭反抗政府,坐在指揮車裡指導群眾:進攻到首爾去,這樣總統才會管我們!自己不能活,別人也別想活體現的淋漓盡致。到底是對死亡的恐懼還是對政府的不滿,才使得曾經的司令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我們再來看政府,面對越逼越近的人群,放出去只會導致病毒的擴散,唯一的辦法就是美國佬的轟炸......

這部電影的重頭戲不是病毒肆虐的無法控制的災難,而是形態各異、千姿百態的人性。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很好的人性片,十分完美的詮釋了各種社會地位的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姿態與態度。

以上就是王哥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並且也製作了相關的電影解說短片,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移步觀看

《流感》終將戰勝,新型冠狀病毒還會遠麼?最後祝祖國早日戰勝疫情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strong>

<strong>


王哥說片


《流感》中的善良,沒那麼直接,更像是暗流湧動。你能直觀感受到恐慌、殘忍和絕望,想要摸到善良,則需要一點回味和思考。

縱觀《流感》全片,至少隱藏著三條善良主線,為了支撐這三條主線,又至少匹配了三條輔線。這些線條,就隱藏在豐富的敘事之下。

這六條線,被分別畫在六個人身上。他們是誰呢?

第一條善良主線,消防員姜智久

一隻神秘的集裝箱,不僅給韓國帶來了一堆屍體,還帶來了致命豬流感H5N1。僅一人僥倖生還,他成了移動的病毒擴散者。

疫情迅速爆發,盆塘市危機重重。

作為一名消防員,救援是智久的天職。

疫情發生前,在車禍救援中,智久救下了美女醫生金仁海。

疫情鋪開後,智久又多次搭救了金的小女兒美日。

在隔離大本營,為保美日,他挺身而出,代替孩子進了重病感染區。

當政府開始焚燒病人時,他衝進死人堆,翻找奄奄一息的美日。

沒錯,在等候焚燒的死人堆裡,其實還有不少活人。

最初照顧美日,是為了追求金醫生,可到了後來,他一次次拼命施救,完全是出自善良的本能。

“沒有人知道你是救助隊員。”

“可是我知道啊。”在智久身上,勇敢和善良兼而有之,為了救人,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疫情肆虐,大眾百姓的反應如何呢?膽小恐慌,哄搶超市,隱藏病情,暴力相向,趁機作亂……

而智久很少表現出恐慌和絕望,更多的是焦急,為別人而急,尤其是為金醫生母女。

第二條善良主線,醫生金仁海

金仁海,一位單身媽媽。

這是本片最具爭議的一個人物。

在她身上,沒有偉光正的濾鏡,只有極度真實。正是因為這份真實,才讓人覺得複雜難言。

一開始,金醫生就給人不知感恩的印象,被智久救了,連句謝謝都沒有。

疫情爆發,作為醫生,金仁海被緊急召到一線救治病患。

本想救別人,不成想,女兒美日卻不幸被感染了。

按規定,應該交出美日,她沒有交,而且刻意隱瞞了病情。

當智久站出來代替美日去重病區時,她明白智久很可能無法再回來,但為了保護女兒,在糾結的眼神中,她默許了。

金仁海目送智久去感染區

發現偷渡客生還者體內有抗體,她私自為女兒注射了抗體的血清。

無論是放棄智久,還是救治女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仁海是自私的。

可正是由於她的自私,美日最終成了挽救疫情的關鍵。

金醫生身上的善良,主要來自人性深處最原始的母愛。她善良的方式,有爭議,卻無法質疑。

在她眼中,女兒美日即是一切。

第三條善良主線,美日

美日,人見人愛的小女孩。

她極少給媽媽添亂,不管是在家還是學校,都乖巧懂事。

她與智久相處很融洽,跟其他陌生人也能很快成為朋友。

她經常給流浪貓餵食,還把偷渡客當成流浪漢,給他吃的。

影片最後,大兵們向媽媽開槍,她伸出雙臂,擋在媽媽前面。

孩子纖細的胳膊,攔住了子彈,也警醒了所有人

美日身上的純淨和善良,使得某些成年人相形見絀,更令那些施暴者無地自容。

孩子、抗體和希望三合一,不得不說,美日的角色設定十分巧妙,給觀眾帶來頗多感動和震撼。

由於在《流感》中的表現太過精彩,小演員樸旻廈一舉獲得第50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好了,主線說完了,再來看看次要人物身上的善良輔線。

第一條善良輔線,智久的同事敬燁

表面上看,敬燁貧嘴雞賊,是無比普通的小人物形象。

當盆塘市封城時,他搬來電鋸,鋸斷超市的鐵門,救出大量被困百姓。

隔離大本營裡,他幾次冒死搭救智久,以致最後遍體鱗傷。

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也有善良之光。

打傷他的,是原隔離大本營的指揮官,這位指揮官在感染後,一心煽動暴亂,想故意傳染更多無辜的人。

第二條善良輔線,偷渡客孟瑟

全世界都在找孟瑟,蛇頭找他是為了殺死他,醫生找他是為了提取抗體。

作為集裝箱裡的唯一倖存者,身為病毒傳染源,孟瑟本該是萬惡加身的設定,可影片恰恰沒有這樣做。

知道自己有傳染病,他主動與美日保持距離。

得知美日被感染,他願意提供血清,他救了美日,也救了整個盆塘。

孟瑟最後還是被蛇頭所殺,真正該死的恰是組織偷渡的蛇頭。

臨死前他說:媽媽對不起,我可能回不了家了

第三條善良輔線,大韓民國的總統

在高層決策圈裡,總理、專家與美軍代表穿一條褲子,主張強硬鎮壓和速戰速決。

只有總統一人在為民請命。

說好的48小時無症狀就解除隔離,可超時後依然不放人,總統執意要放。

軍隊和醫生率先撤離,總統勃然大怒,卻無能為力。

美軍的戰鬥機打算轟炸盆塘市,總統以地對空導彈硬頂,這才避免了平民被批量屠戮的慘劇。

在自己的地盤上,總統好像傀儡一般,完全做不了主,凡事都要聽命美方人員。

美韓作戰協定?可悲,又可笑。

《流感》在描繪疫情災難之餘,還無情地鞭笞了韓國政治制度的積弊。

從隔離封鎖,到殘酷鎮壓,一切都靠拍腦袋做決定,而且是外人佔據主導位置。

看似強大的官員、美方代表和專家團,實則低效低能,既不人性化,也不科學。

萬幸,結局沒有萬劫不復。

抗體已經產生,特效藥也不遠了,盆塘最終一定會渡過難關。

疫情是結束了,可人們是不是該思考些什麼呢?

大災大難發生時,一定有恐慌,一定有殘忍,一定有絕望,可同時,也一定有化解前三者的善良。

罪惡,無處不在。善良,星火燎原。兩者,水火不容。

人類之所以沒有垮掉,正是因為有善良這根巨柱在支撐。善良,是一切愛的源頭。有愛,就有希望。

目光回到現實,回到中國正在發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如此規模的突發性疫情,又恰逢春節這一人員流動性最強的時間點,想盡善盡美幾乎不可能,一定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國家已經儘可能做到了最好。

這個好,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在這個好字後面,是無數人的行動和付出。

各類重要資源緊急調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的費用由財政兜底。

鍾南山80多歲臨危受命,李蘭娟年過七旬每天睡三小時,不斷有醫務人員因感染離世,各地醫療隊仍火速趕往武漢……

以人為本,不是說說而已。

正像本文的標題一樣,如果你只關注醜惡,那會得到一堆負能量。可假如你凝視善良,你就會獲得無邊的溫暖。

黑暗肆虐時,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意味著有等量的光明在興盛。

看完《流感》,你會慶幸,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偉大的國度。


影視丫頭


你好,我是影視咖醬,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韓國電影《流感》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當疫情來臨時,最美好的還是人性。

母愛的偉大

女主角金仁海是感染內科專家醫師,擁有極強的使命感,是一位獨自撫養著女兒的單親媽媽。金仁海的女兒因為接觸了從集裝箱裡倖存下來帶流感病毒的人,不幸感染上了豬流感。作為感染科醫師,她一邊為解決流感努力,一邊照顧自己的女兒。最後,經過巨大的努力,她使出渾身解數,用盡方法,最終拯救了自己女兒,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愛情的力量

男主角姜智久是消防隊救援人員,在救援遭遇車禍的美麗女醫生金仁海時,不慎丟失重要論文資料因此而受到上司苛責。在豬流感大爆發的時期,他本來完全可以逃出隔離區,但因為愛上女主角金仁海,主動留下了陪母女二人,棄自己的生命於不顧,與車仁慧共同踏上尋找病毒宿主之路,並冒險在病屍橫枕的萬人坑中將心上人金仁海的小女孩搶救出來,體現了愛情的力量。

兄弟的深情

當致命流感來襲時,即便是普通小混混,見到自己的兄弟染病致死也變得奮不顧身,竭盡全力,不顧一切,不禁被義薄雲天的兄弟情感動。這種兄弟情深,讓人難忘,讓人感動。讓人相信在危機之時,人間依舊有美好的存在,依舊有兄弟陪伴,體現了兄弟情深。

雖然影片中有不好的、骯髒的、醜陋的人性,但是黑暗汙濁不能遮蔽人性的美好。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相信人間有真情,人間有溫暖,最美好的還是人性。正值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期,我們在家隔離,但隔離人但不隔離愛,仍然有一大批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病的一線,從死神手裡搶生命,守護著我們。我們也要相信人間美好,人間值得。

個人感想,希望對你有用。


影視咖醬


影片整體來說值得深思的地方很多,特別是對於人性的深度挖掘,面臨生死時的抉擇。前半部分讓人覺得有點乏味,直到流感迅速擴散這一段開始,影片漸漸走入佳境。特別是那段在體育廣場中焚燒屍體的那一幕,一具具屍體堆成了山堆,簡直觸目驚心。

《流感》有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也是全片的高潮部分,或許有人認為這過於樂觀了,但這其實是創作者對人性的相信。因為小女孩一開始對倖存偷渡者(他身上已有病毒抗體)的善意,他才同意輸血給小女孩,小女孩也獲得抗體,在偷渡者被殺害後,小女孩身上的抗體成了所有人的希望;而電影最後,也是小女孩用身體擋住媽媽,“不要開槍打我媽媽”,所有人都淚目了,狙擊手放下了槍,總理面對施壓終於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最終讓40萬人免於被射殺。

在任何大災面前,心存仁念,相信國家,保持理智,這個是這個電影讓小編體會到的,也是我國面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做的,此生不悔入華夏,相信我們一定會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和國家一起,迎來最終的勝利。







二炮推電影


由於疫情原因,很多朋友閒在家中無事可做, 這個時候看看電影是不錯的選擇。下面推薦一部韓國電影《流感》(又名《戰疫》)。

被病毒入侵的城市

《流感》講述的是一群東南亞偷渡客躲在密閉集裝箱中冒險來到韓國,其中有人不幸染上變異後的豬流感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靠飛沫傳播傳染人類,導致集裝箱內的偷渡客們全部斃命,唯有一名男子僥倖逃出,他也成為病毒傳播的源頭。

因為沒有有效證件,這名男子只好在韓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所到之處,無形中感染了市民,而市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病毒便蔓延了整座城市,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視。

因為沒有解藥,城市陷入失序狀態,人們為求自保,超市遭到哄搶,警察紛紛被派來維持秩序。與此同時,為了杜絕傳染源,官方只好一一排查,對確診者實行隔離,為了儘快破除危機,被災難衝昏頭的高層竟殘忍命令將他們活活推入焚屍爐,導致大規模暴亂

影片將疫情的源頭指向人性之惡

《流感》格局宏大,以高度寫實的手法從偷渡者、醫生、普通人、官方等多個角度展現“戰疫”的過程,是一部頗為嚴謹的災難片。

更難得的是影片沒有激烈的控訴,也沒有嚴明的界定好人與壞人,但看過之後,靜下心來,卻細思極恐:引起瘟疫的絕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人性之惡。

為一己私利打破秩序是導致疫情的源頭

看完電影,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疫情究竟因何而起。

電影中,韓國本沒有瘟疫,卻因外來者的偷渡行為帶來病毒,引起災難。不難發現罪魁禍首其實是這起“偷渡行為”——如果沒有偷渡行為,病毒便會在通關時被檢測出來,也就不會傳染給更多人。

那為什麼明知違法,卻仍要“偷渡”呢?

根源還是為了一己私利,想得到非分的東西,所以,才冒險打破秩序,最終,殃及他人與自己。

事實上,歷史中,絕大多數瘟疫的引子多半是人類因一己私利打破秩序導致。比如,歐洲著名的中世紀大瘟疫便是因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的,這場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堪稱悽慘。

自私自保導致疫情氾濫

其實,就算病毒入侵,能夠有效隔離病源,也能防止擴散與惡化,但為什麼沒能做到?

通過電影我們發現自私自保是主因:

那名首例病毒攜帶者如果不選擇自保而主動投案,或許能挽救整座城市的市民,至少能防止病毒傳播得那麼厲害,但是他沒有。結果呢,不僅害了別人,自己也沒好到哪兒去,不僅沒過上想要的生活,反而被因仇恨衝昏頭的市民所殺害。

韓國市民如能考慮他人利益,不去哄搶超市,會減少很多公共負擔,不至於釀成各種慘禍。

女主的行為也不值得讚揚,為了救自己被感染的女兒而故意讓她矇混過關——雖然,出於母愛,卻陷公眾於不義。

韓國官方為求自保,在美軍的唆使下對病人死活的不管不問則是導致暴亂的原因,凡此種種,都是自私自保的下場。

不放棄存活的希望,永保勇氣與愛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儘管如此,影片給了一個光明的結局:

男主不顧危險從死人堆裡找出那名被感染的小女孩(女主的女兒),而這名小女孩則是擁有抵抗病毒血清的獨苗,最終,靠她挽救了市民的生命。與此同時,官方也轉變策略,不放棄任何一名被感染的市民而獲得公眾的諒解與和平。

不過,影片也非十全十美,其要害在於:

女主讓自己被感染的女兒矇混過關這一行為本身存在爭議,可結局卻又讓這名小女孩成為解救韓國的希望,這樣就使故事傳輸了錯誤的觀念。

我們一定要理智地意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相信醫護人員,遵守秩序讓傳染者隔離,而不能因一己之私庇護,那才是對人對己最大的不負責。

饒是如此,這部《流感》仍不失是一部優質的災難片,看完後,我們也會為自己的祖國人民在本次疫情面前所表現出的愛、勇氣與秩序而感到驕傲自豪,最後,祝願疫情早日過去。


小豬剪輯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大部分災難片裡,都有些許科幻的元素,可看著眼前的疫情,你會感嘆,《流感》太真實了,真實到觸手可及。我甚至覺得,這簡直像是一部紀錄片。另外,我也看到了一些影評,說《流感》把心思都留給了故事,但在內核價值方面,有明顯短板,對人性的惡突出過度,忽略了善良的建設和傳遞。對此,我有不同意見。《流感》中的善良,沒那麼直接,更像是暗流湧動。你能直觀感受到恐慌、殘忍和絕望,想要摸到善良,則需要一點回味和思考。

縱觀《流感》全片,至少隱藏著三條善良主線,為了支撐這三條主線,又至少匹配了三條輔線。這些線條,就隱藏在豐富的敘事之下。這六條線,被分別畫在六個人身上。他們是誰呢?

第一條善良主線,消防員姜智久

一隻神秘的集裝箱,不僅給韓國帶來了一堆屍體,還帶來了致命豬流感H5N1。僅一人僥倖生還,他成了移動的病毒擴散者。疫情迅速爆發,盆塘市危機重重。作為一名消防員,救援是智久的天職。疫情發生前,在車禍救援中,智久救下了美女醫生金仁海。疫情鋪開後,智久又多次搭救了金的小女兒美日。在隔離大本營,為保美日,他挺身而出,代替孩子進了重病感染區。當政府開始焚燒病人時,他衝進死人堆,翻找奄奄一息的美日。沒錯,在等候焚燒的死人堆裡,其實還有不少活人。最初照顧美日,是為了追求金醫生,可到了後來,他一次次拼命施救,完全是出自善良的本身,在智久身上,勇敢和善良兼而有之,為了救人,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疫情肆虐,大眾百姓的反應如何呢?膽小恐慌,哄搶超市,隱藏病情,暴力相向,趁機作亂……而智久很少表現出恐慌和絕望,更多的是焦急,為別人而急,尤其是為金醫生母女。

第二條善良主線,醫生金仁海

金仁海,一位單身媽媽。這是本片最具爭議的一個人物。在她身上,沒有偉光正的濾鏡,只有極度真實。正是因為這份真實,才讓人覺得複雜難言。一開始,金醫生就給人不知感恩的印象,被智久救了,連句謝謝都沒有。疫情爆發,作為醫生,金仁海被緊急召到一線救治病患。本想救別人,不成想,女兒美日卻不幸被感染了。按規定,應該交出美日,她沒有交,而且刻意隱瞞了病情。當智久站出來代替美日去重病區時,她明白智久很可能無法再回來,但為了保護女兒,在糾結的眼神中,她默許了。金仁海目送智久去感染區發現偷渡客生還者體內有抗體,她私自為女兒注射了抗體的血清。無論是放棄智久,還是救治女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仁海是自私的。可正是由於她的自私,美日最終成了挽救疫情的關鍵。金醫生身上的善良,主要來自人性深處最原始的母愛。她善良的方式,有爭議,卻無法質疑。在她眼中,女兒美日即是一切。

第三條善良主線,美日

美日,人見人愛的小女孩。她極少給媽媽添亂,不管是在家還是學校,都乖巧懂事。她與智久相處很融洽,跟其他陌生人也能很快成為朋友。她經常給流浪貓餵食,還把偷渡客當成流浪漢,給他吃的。影片最後,大兵們向媽媽開槍,她伸出雙臂,擋在媽媽前面。孩子纖細的胳膊,攔住了子彈,也警醒了美日身上的純淨和善良,使得某些成年人相形見絀,更令那些施暴者無地自容。孩子、抗體和希望三合一,不得不說,美日的角色設定十分巧妙,給觀眾帶來頗多感動和震撼。

由於在《流感》中的表現太過精彩,小演員樸旻廈一舉獲得第50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好了,主線說完了,再來看看次要人物身上的善良輔線。

第一條善良輔線,智久的同事敬燁

表面上看,敬燁貧嘴雞賊,是無比普通的小人物形象。當盆塘市封城時,他搬來電鋸,鋸斷超市的鐵門,救出大量被困百姓。隔離大本營裡,他幾次冒死搭救智久,以致最後遍體鱗傷。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也有善良之光。打傷他的,是原隔離大本營的指揮官,這位指揮官在感染後,一心煽動暴亂,想故意傳染更多無辜的人。

第二條善良輔線,偷渡客孟瑟

全世界都在找孟瑟,蛇頭找他是為了殺死他,醫生找他是為了提取抗體。作為集裝箱裡的唯一倖存者,身為病毒傳染源,孟瑟本該是萬惡加身的設定,可影片恰恰沒有這樣做。知道自己有傳染病,他主動與美日保持距離。得知美日被感染,他願意提供血清,他救了美日,也救了整個盆塘。孟瑟最後還是被蛇頭所殺,真正該死的恰是組織偷渡的蛇頭。臨死前他說:媽媽對不起,我可能回不了

第三條善良輔線,大韓民國的總統

在高層決策圈裡,總理、專家與美軍代表穿一條褲子,主張強硬鎮壓和速戰速決。只有總統一人在為民請命。說好的48小時無症狀就解除隔離,可超時後依然不放人,總統執意要放。軍隊和醫生率先撤離,總統勃然大怒,卻無能為力。美軍的戰鬥機打算轟炸盆塘市,總統以地對空導彈硬頂,這才避免了平民被批量屠戮的慘劇。在自己的地盤上,總統好像傀儡一般,完全做不了主,凡事都要聽命美方人員。美韓作戰協定?可悲,又可笑。

《流感》在描繪疫情災難之餘,還無情地鞭笞了韓國政治制度的積弊。從隔離封鎖,到殘酷鎮壓,一切都靠拍腦袋做決定,而且是外人佔據主導位置。看似強大的官員、美方代表和專家團,實則低效低能,既不人性化,也不科學。萬幸,結局沒有萬劫不復。抗體已經產生,特效藥也不遠了,盆塘最終一定會渡過難關。疫情是結束了,可人們是不是該思考些什麼呢?大災大難發生時,一定有恐慌,一定有殘忍,一定有絕望,可同時,也一定有化解前三者的善良。罪惡,無處不在。善良,星火燎原。兩者,水火不容。

人類之所以沒有垮掉,正是因為有善良這根巨柱在支撐。善良,是一切愛的源頭。有愛,就有希望。看完這個電影,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國度。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謝謝!






KK玩電影


我來給你解答

眾所周知,韓國電影最大的魅力就是它可以把人性通過一個又一個極小的細節在短短2個小時的時間裡完全展現出來。我認為所有韓國口碑佳片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追求極致細節,不論是演員還是劇情。這是國產電影比不上的。比如《七號房的禮物》,《釜山行》,《辦公室》以及這部《流感》,都是很好的口碑佳片。我看過一些打低分的人的影評,他們有很多人說電影漏洞很多,包括《釜山行》和《辦公室》,他們說情節連不起來,我覺得是他們自己忽略了電影中很細微的細節鏡頭才致如此。韓國導演最擅長的就是用最不經意的鏡頭表達關乎整部影片質量的線索。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因為《辦公室》這部影片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沒看懂就是因為當時看的時候漫不經心忽略了很多細節,看到最後只是一臉懵逼。所以我認為韓國電影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求細節並且安排妥當就是完美。

第二件事就是社會影射。所有的社會問題永遠都是隱藏著的,能被媒體公開報道的都不是最恐怖的。驚悚片也一樣,細思極恐才最恐怖。所以要想把社會問題以及人性很好地展現,就不能像喊口號或是寫課文一樣把它完全暴露在觀眾面前,而是要讓觀眾自己通過細微的鏡頭去琢磨鏡頭背後究竟想要表達什麼。韓國電影最擅長催淚和人性刻畫,因為它很懂如何埋伏筆,伏筆埋得深但又不會在下一個情節需要的時候被人忘掉,這才是精彩的伏筆,而這就需要之前說的追求細節來打基礎。

第三就是分散展現。分散展現就是人性刻畫不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情節變化和起伏不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或間隔時間太短。有的同類型國產影片為什麼會讓人沒有看下去的慾望,因為它很容易讓人性的特點全部通過一個角色來展現,主角就是主角,群演就是群演的分割式表演很容易讓人覺得無聊;其次是情節,整部電影的情節發展節奏應該是均勻的,而不是緩慢的時候就真的只是緩慢,緊張的時候又把觀眾逼得很緊,節奏的變化很重要,這關係到觀眾對電影的觀影舒適度。韓國口碑佳片中的角色都是獨立的,有個性的,但同時又不脫離電影而是讓整部電影更緊湊。反觀國產影片,有很多電影由於過分強調主配角而忽略群演導致群演漫不經心,而群演的漫不經心又會讓整部電影也漫不經心。像《流感》和《釜山行》這類災難片都需要大量群演,但是當我看完影片時我覺得他們才是主角。你可以隨便定格一個鏡頭仔細去看,每個群演的表情都很到位,沒有在裡面混的。可是當同樣的檢驗方法用在國產片上,那可能會有點尷尬……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韓國電影告訴我們的事,如果有不同見解的可以提出來,咱們交流交流,順便我可以學習一下。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寫影評~謝謝~~(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我這個與《流感》影評無關,但其實我說的這三件事都是這部電影做得很好的地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影視新看法


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不知道,每個人看電影的感覺和看事物的方向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我就從自己觀看後的角度說一說。

從人性角度看

女主是個醫生,自己的女兒也感染了,在最危機關頭她隱瞞女兒的病情,雖然電影表現的是母愛的偉大,但在現實中這樣的行為也是非常自私,這樣的行為必然導致更多的人被感染病毒,但是女主根本不想這個,就想著不能讓女兒隔離,於是就是可勁的禍禍人啊,我去,這也真是沒誰了。但在看看其他,在面臨這個致命病毒的時候,那真是個人顧個人,各種手段各種技術全給你整出來了,從整體的大方向上,女主的母愛還算是正能量的了。至於男主就因為看到女主.女兒反覆出現,然後可能因為視覺疲勞就愛上了女主,我去啊,都這個時候還能想著情啊愛啊的,這身體素質是真好。

從大局角度看

我覺得雖然覺得韓國政府直接把感染者隔離後焚燒有些過分,但在真正的瘟疫面前,這樣的措施卻又是決絕而正確的。不論這些人中有多少是感染者,有多少是未感染者,但只要將這些人隔離後處理了,即便不能真正將病毒隔離也絕對可以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為其他人贏得時間。從大局講,雖然殘忍一點但不可否認是有意義的。

所以從人性角度講,政府的措施是殘忍和不人道的,但從整體局面來看卻又是必要的。就好像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武漢市沒有及時採取封城措施,全國各省沒有及時採取相應的隔離應對措施,那麼現在的確診人數必定是現在的百倍千倍。很多人都覺得封城就是一句話,為啥不早下,但作為地方政府要下這個決定是不容易,首先是封城後地方經濟會受到嚴重影響,其次是會造成人民群眾的恐慌甚至導致社會動盪。好在咱們國家應對得當,全國人民大局意識強,雖然有個別人腦子進水不聽話,但總體形勢平穩,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

扯回話題,繼續說電影流感,我感覺這個電影就一直在強調的主題就是死一人就百人,還是死百人救一人,面對大災大難人性必定展露無疑。在電影中,女主千方百計就已經感染的女兒,我們稱之為母愛的偉大,如果她放棄女兒獨自逃生我們又會罵她自私自利不是人,雖然導演最後讓小女孩身上有了抗體完美解決了這個矛盾,但實際上這個母親救自己女兒的過程就是讓其他人冒了更大的風險,她的行為也是自私的。

記得有一篇報道是關於東德西德合併前有人越過柏林牆而被士兵擊斃,雖然辯護律師稱士兵在執行命令,但法官的說法是: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作為警察,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準是無罪的,你有把槍口抬高一釐米的權利。

開槍是責任,抬高槍口是人性。

在這部電影的結尾處,士兵就是這樣的展現了人性,但情況不同,面對這樣的災難,其實士兵展現出人性就是對全國的不負責,就他個人而言他當了好人,但對於千千萬萬的平民他就是罪人。

如果作為安全的人,我當然希望大家都顧全大局,但如果我是一名感染者,我肯定會想辦法自救,沒有人能坦然面對死亡,更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人死在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