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要復活裡海怪物,冷戰時曾令對手聞風喪膽


上個世紀美蘇爭霸,兩國在常規裝備和核裝備領域都卯足了勁發展,希望能壓倒對方。尤其是蘇聯的工程師們造出了許多驚世駭俗的大型武器,比如圖中這個像船又像飛機的大傢伙。

這個大傢伙學名叫地效飛行器,地面效應亦稱為翼地效應或翼面效應,簡單的說就是當運動的飛行器距離地面很近時,整個飛行器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

由於最早在裡海被發現,因此美國給他起了個裡海怪物的綽號。飛行器長106米,重495噸,8臺渦輪風扇發動機每一個都能產生12萬7千牛的推力,起飛重量達到了495噸,最大航程7500KM,足以覆蓋西歐各國海岸。

圖中個頭最大的就是美國C5銀河運輸機,起飛重量379噸,是美軍最大的戰略運輸機。裡海怪物比他還足足大了一圈。

裡海怪物設計的第一個用途就是運輸和執行登陸任務,它可以同時搭載一個步兵營,約850人執行登陸任務。因為其艙門設計較寬,這850名士兵可以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離開飛行器,登陸到地面進行戰鬥,還可以攜帶步兵營標配的各種輕重武器及支持一天高強度作戰的補給。

和登陸艇比起來,裡海怪物航程遠可以自行出發到達登陸區域,二是載荷大可以一次投送更多人員裝備,三是速度快,可以以三百節的高速衝上灘頭,這麼大個傢伙高速衝上海灘基本沒法組織防禦。

前蘇聯還開發了小鷹,這款飛行器比裡海怪物小,專門用於登陸作戰,計劃裝備120架,但因為支持她的國防部長下臺不了了之,只裝備了4架。

當然這還不夠,裡海怪物還可以背上六枚重型反艦導彈去偷襲美軍的航母戰鬥群。因為其飛行高度很低,受限於地球曲率,戰艦攜帶的雷達對其探測距離很近,往往不到30公里,對於裡海怪物來說,三十公里幾乎是一眨眼就可以飛到的。等到對手反應過來並準備攻擊時,裡海怪物早就完成了自己的攻擊任務並逃離對手反艦導彈射程了。

這個威脅可比一般的轟炸機大很多,因為貼海飛行航母很難探測到,而且裡海怪物本身速度高,反艦導彈射程會增加一大截。打擊航母的成功率高了不少。


現在俄羅斯提出了用裡海怪物改造航空母艦的計劃,在飛行器的背部中央設置飛行甲板,兩側分別是反艦導彈和艦島。好處在於母艦速度高,難以被追蹤,而且母艦速度高逆風強艦載機起飛也更容易。但是缺點在於不好控制,一旦左右重量失衡就會掉海,而且飛行甲板面積太小。

裡海怪物僅僅製造了兩臺,一方面是因為經費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地效飛行器天生的缺點,就是必須貼海飛行,這就造成她很容易被海浪襲擊,兩百節的高速直接撞擊海浪可不是鬧著玩的。

因此這臺紅色巨獸一直只能在內海實驗,戰時如果跑到外海能否安全抵達還不好說。現在這臺紅色巨獸就被廢棄在造船廠,巨大的個頭還是足以讓人望而生畏。

現在俄羅斯要復活這些地效飛行器,更多的是想讓他們作為緊急救援,民用運輸的領域。在俄羅斯的內海,北極地區作用還是非常大的。期待這些大塊頭能早日再出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