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是農村防控重中之重

【權威發佈】

面對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農村地區防控面臨著醫療條件薄弱、不少農民群眾防護意識需要提高等諸多問題。在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和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毛德智,以及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回應了社會關切。

對於農村的防控工作,毛德智指出:“我們迅速組織動員,要求基層黨組織、農村各級組織發揮好作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來,形成聯防聯控的機制。”

同時,農業農村部配合衛健委等部門,指導村兩委逐戶督促農民群眾不串門、不聚集,對返鄉人員、流動人口逐一追蹤篩查、登記建檔,做好健康狀況的監測。

毛德智介紹,結合農時季節,引導農民群眾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春耕備耕。

“無論是春耕生產還是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前都要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式的工作或者活動,儘量採取分散式、錯峰式的作業方式,同時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自我防護。”何斌強調。

對農村來說,由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所以防是重中之重,就是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聶春雷指出。

他介紹,要做好“防”的工作,關鍵是做到“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農村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職責就是發現病人,一旦發現發熱或疑似病例,要儘快轉診至上級醫院發熱門診採取救治措施。對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人員,要做好居家隔離,並落實相關醫學觀察措施,提供好相關健康服務。”

在農村地區,鄉村醫生是農民健康的“守門人”。“在排查外來、返回人員,篩查發熱患者方面,他們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邊遠地區,鄉村醫生人手少,服務覆蓋範圍很大,會更辛苦。”聶春雷介紹,為了提升鄉村醫生防控能力,加大了對鄉村醫生的培訓和對村醫的指導。

據瞭解,在建立醫聯體或者醫共體的地方,通過上級專業機構對村醫開展防控進行指導;在沒有建立醫聯體、醫共體的地方,主要由鄉鎮衛生院通過鄉村一體化實行包村服務。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每個村都要有一個上級衛生院的醫生來包村服務,為村民做好防控服務。

對於社會普遍關注的基層壓力大的現狀,聶春雷回應:“我們印發了工作通知,提出基層醫療機構只填報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報表。此外,各地要在地方聯防聯控機制協調下,統籌管理,一個出口,減輕基層的負擔。”

(本報記者 金振婭 張亞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