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紅樓夢》是無法超越的神作?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傲劍問蒼穹


其實,《紅樓夢》本身被神話了。

要承認,《紅樓夢》是一本代表中國古代晚期最高水平的文學作品。


不論《紅樓夢》的作者是誰,作品整體文詞優美,立意深刻,是作者親身體會,真實反應勳貴階層走向沒落的必然歷程。

同時,這也是十八世紀中國文化與風俗的小百科全書,我們依據書籍就能瞭解當時的北方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社會形態。

然而,《紅樓夢》核心思想是極端消極,逃避現實的。因為困於知識體系,限於經濟政治環境,作者雖認識到勳貴沒落的必然,卻找不到任何解決辦法,只能歸於宿命論,讓主角尋仙求道,以求解脫。


因此,單純從文學意義上說,《紅樓夢》差距同時期《哈姆雷特》不少,因為猶豫遲疑的哈姆雷特最終選擇拔劍戰鬥。而《紅樓夢》之所以至今不衰,養活了太多大師,主要原因還在於斷尾。

個人愚見,若《紅樓夢》作品是完整的,最多與《儒林外史》屬一個等級。


四川達州


紅樓夢所要表達的思想與量子力學的觀點有很多的交集,驚人的不謀而合。其實,人生沒有絕對真正的贏家,追名逐利、貪汙受賄、騙財騙色等等皆是不同人的人生過程所自產出來的汙垢,所有人的人生結局都是一場慘不忍睹的尷尬[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耶][耶][耶][大金牙][大金牙][大金牙]


2019BZD


一部《紅樓夢》,史學家看到歷史興衰,哲學家看到道家 佛家的宗教思想,文學家看到文學藝術盛宴,平常人看到人情世故、體味人生因果,各種況味。一部社會的百科全書,包羅萬象。

1.賈家從榮華到覆滅,不光是寫了一個家族的興衰,也是當時社會,一段歷史的寫照。

賈家原本榮華盛世,世襲榮國公和寧國公兩個官爵。但是後輩子孫中,除了榮國府的賈政,為官勤勉正直。大哥賈赦一把年紀卻還在鬧著討小老婆。寧國府的賈珍世襲將軍,生活卻窮奢極欲,帶頭敗家毀業。

家族內如此,家族外官場中,當時的賈 史 王 薛 四大家族,千絲萬縷,官官相互。例如,薛姨媽的兒子薛蟠鬧出的人命官司,賈家輕而易舉就擺平了。王熙鳳私下收錢替別人擺平糾紛。

一個家庭尚經不起內部的腐朽,一個朝代更經不起朝政內部官員的腐敗。最終,樹倒猢猻散,幾大家族一一沒落,預示著當時清朝的命運。

2.紅樓夢中,大觀園中的大大小小人物關係中,最能體現人情世故。

薛寶釵初來乍到,卻步步為營,討得賈家老小的喜歡,最終嫁給賈寶玉。而林黛玉自小被接進賈府,雖然深得寶玉的喜歡。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卻不討喜,落得一個牙尖嘴利的名聲。在生命最後的光景中,賈母漸漸對她淡了心腸,臨死時,也唯有丫鬟紫娟,寥寥數人陪伴在身邊。

很多人讀過紅樓夢後,都感嘆:年少不懂薛寶釵,中年方知做人難。

年輕時都以為生活就像林黛玉那樣的詩情畫意,活的真實灑脫。

在林林總總的世道中走一遭,才慢慢發現,大千世界,人世複雜,如果不懂得圓滑周到,八面玲瓏,很多時候你會走的舉步維艱。這就是人情世故,情商的緣故。

適當的去變通,圓滑而不油膩,慢慢的會讓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遊刃有餘。尤其是在職場中。

3.讀紅樓夢,還有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人這一生,因果使然。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王熙鳳短短一生,卻為惡害命,面對調戲她的賈瑞,她沒有手下留情,賈瑞慘死。面對賈璉偷娶尤二姐,她假意接尤二姐進府,卻暗暗用心計逼迫尤二姐吞金自殺。

雖然討得賈母的歡心,但是對下人極其嚴苛,榮國府幾百口,她管理的滴水不漏,但是也結下了很多怨。

一生中結下的唯一的一點善緣,就是和鄉野來的劉姥姥,劉姥姥窮困投奔來時,王熙鳳給了20兩銀子,臨走猶記得多給一串錢,讓劉姥姥和孫子租車回去。

就是這一點善緣,後來,賈家遭難,親戚都避之不及,唯有劉姥姥連夜趕來打探消息,後來去牢中探望王熙鳳,答應其囑託,找回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

百因必有果。紅樓夢中,講述因果的章節片段還有很多。最深刻的一段便是王熙鳳這段。

人的一生,遇人無數,結下深深淺淺的緣分。很多時候,善緣還是惡緣,常常在一念之間。

心存悲憫,才有慈悲。心存因果,才有敬畏。


木魜石心


《紅樓夢》是無法超越的神作。毛主席叫看幾遍,沒錯,不信你擠時間看幾遍,得益多多,氣度自會升華。什麼繁華富麗、青春鮮豔都是暫短一霎,作品中仁(人)面獸心笑裡藏刀恩將仇報讓人心冷;而豔詞、佳句、警語讓人心悅。捧起就不願放下,想起就不易丟開,思索則有味,強記則自得。《紅樓夢》,經典。


老程7548



老閒同志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有多高?裡邊有多少迷?書裡所述的人物有多少種結局?這些人是向上,向下?又是代表哪些階層人物的動向,思維和發展(用現在語言說的三觀),這些對現在我們的紅學專家乃然還是一個又一個迷。連迷還未解,怎麼去超越?《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永遠不可能被超越。


河南白光


我用《好了歌》來回答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婉然從物


從反映封建社會現實的深度廣度和高超的藝術表達技巧高度融合在一鉅著裡這一角度看,《紅樓夢》確實空前絕後。


逢春186177958


人類文明總是在不斷超越中前進,紅樓並非不能超越,只是沒有孕育精品的土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