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也要快樂

因為它也要快樂


當我們期待自外在事物得到快樂時,我們對那些事物就產生了執著、迷戀;但當我們發現這些事物會讓我們不快樂時,就會對它們產生憎惡、厭惡。這一個我們喜歡,是因為它好像可以帶來快樂;另一個我們不喜歡,因為它好像會帶來不愉快。所以執著與憎惡,喜歡與不喜歡,在靈性道路上都是障礙。

每一個人都希望快樂,我們是否能找到任何不希望快樂的生命?在大熱天,即使你把一隻小毛蟲放在太陽下,它也會立刻爬向陰涼處;如果我們將一盆植物放在室內,它會慢慢地將臉轉向亮光處,因為它也要快樂。


快樂好像是這個世界所有生命的基本需求,但是卻很少人能找到它。為什麼呢?因為快樂就像麝香。古代聖書裡曾描述關於這種動物的寓言,在它的額頭上方有一個氣味點,會散發出麝香的香味。它卻為了找尋這種氣味而跑來跑去,渾然不知這種氣味是發自自己的額頭。


同樣的,其實快樂早已存在於我們的內心。

因為它也要快樂

文字節自沙吉難陀大師講述的《巴坦伽利的瑜伽經》(陳景園 譯本)


以下文字摘引自本書的“講述者序言”:


“巴坦伽利對瑜伽有完整的詮釋,我欣賞其文辭清晰、簡潔、深刻。他優美地呈現出各個支派——從淺顯到最深入、完整且精確的瑜伽學問,它是一部現行的經典,照亮了我們的心靈通道。

《瑜伽經》的內容既緊密又簡潔,一定要慢慢地念,小心地念,並帶入冥想,你可以用“心”來學習一些最重要、最有用的知識……你每看一次,就會吸收得更多,進而幫助你成長。就讓我們慢慢地學習,不管我們知道多少,讓我們練習它,不斷地練習。練習是瑜伽最重要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