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評選出“七大名著”,如今只剩4本,剩下的3本去了哪裡?

我們從小都知道四大名著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但一說到七大名著,就會讓許多人感到陌生。中國人好像對四這個字情有獨鍾,什麼事都喜歡和四扯上關係,如四大發明四大美女,四大天王,四小花旦,還有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來歷和七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我們現在很熟悉的一種說法,而實際上四大名著是建國以後才有的,當時有關部門認為人民群眾應該受到一定的文藝薰陶,但由於就是會留下的文學作品良莠不齊,所以經過相關部門千挑萬選之後,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合訂為四大名著,進行集合出版,由此產生了“四大名著”的說法。

清朝曾評選出“七大名著”,如今只剩4本,剩下的3本去了哪裡?

其實早在明朝,就有人提出過四大名著的說法,但當時叫做“四大奇書”,而提出這個說法的人正是明代通俗文學家馮夢龍,他認為當時最好的4本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同樣在明代,歷史學家王世貞提出了他心中的四大奇書,分別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資治通鑑》。

清朝時期,又有民間讀書會選出了他們心中的七大名著。就是在我們現有的四大名著上又增加了《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這就是我們最早所說的“七大名著”。

清朝曾評選出“七大名著”,如今只剩4本,剩下的3本去了哪裡?

落選原因

比我們從文學角度的觀點來看,這7本書都是好書,但為什麼會落選呢?

四大名著屬於建國初期提出的一種說法,這其實和當時提倡的革命精神有一定程度的關係。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敢於挑戰權威,一路保護唐僧,斬妖除魔,這和我們所提倡的革命精神相契合,《水滸傳》也是類似。

清朝曾評選出“七大名著”,如今只剩4本,剩下的3本去了哪裡?

《三國演義》屬於歷史性章回體演義小說,從漢魏的興衰,向大眾普及唯物主義歷史觀。而《紅樓夢》從豪門的興盛到沒落,其實也表示了封建主義舊制度必將失逝去,新社會主義比較興盛。

而這三本書又為什麼沒有入選呢?

《金瓶梅》是也一本書,這本書自問世以來就很受歡迎,多次出版。但同時這本書也不被世俗所認可,又因為書中許多露骨和低俗的描寫,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視為小黃書,同時書中也深層次的揭露了社會背後的黑暗一面。所以清朝統治者認為,這本書必定會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所以被清政府列為禁書,直到現在這本依舊不能光明正大地出現在書架上銷售。


清朝曾評選出“七大名著”,如今只剩4本,剩下的3本去了哪裡?

那麼,另外兩部作品是什麼原因,從名著行列中消失的?

《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這兩本書可不是禁書,而且我們中學還學過這兩本書中的文章。

《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是清朝時期的書,與《紅樓夢》是同一時期面世的,而且這兩本書面世之後所收穫的效果並不比四大名著差,在古代,人們對於“四大名著”的概念並不是很強,所以當時有“六大名著”的說法。

《聊齋志異》近幾年比較火,他所熟悉的電影《倩女幽魂》就是出自《聊齋志異》。但由於這本書寫神鬼怪的比較多,也一直被人視為糟粕。《儒林外史》屬於批判現實性小說,將社會陰暗面進行放大性描寫,所傳播的都是負能量。

清朝曾評選出“七大名著”,如今只剩4本,剩下的3本去了哪裡?

建國以後,由於四大名著作為第一批小說被出版,聊齋和儒林兩本書並沒有被同時期出版,漸漸地便有了四大名著的說法,這兩本書的影響力也開始被淡忘。但這兩本書所含的藝術造詣,也是不容忽視的,就文學估值來講,也是具備和四大名著PK的實力的。

儘管這三本書被踢出了四大名著的序列,但它所留給人們的影響力一直存在人們的心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