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你三十歲了

最近流行的互聯網段子,讓所有 90 後毛骨悚然:

"再過 1 天,20 後即將出生。20 後看 90 後,就像 90 後看 60 後一樣。"

想象一下,不遠的未來,2049 年的某一天,20 後長大成人,使用 55G 的高速網絡發帖《我剛離球出走了,我媽逼著我和 AI 相親,呵呵》,瞬間點燃網絡輿論,引發網友建立話題,細數 #那些 90 後奇葩父母乾的事# 。

面對嘲諷,中老年 90 後們什麼都沒說,只是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篇叫《 90 後的孤單,兒女大多不懂》的文章,裡面配了首 30 年前那個夏天流行過的老歌,歌名長到拗口,20 後只聽懂了最後那句歌詞——"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20 後:????

10 後

00 後:zqsg!

80 後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90 後、80 後、70 後……都一樣,抵達某個特殊節點的時候,總會讓人心生惶恐,時間流逝的速度可比想象中快多了。

90後,你三十歲了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三十而立",這是自立於世、建立人生雛形的關鍵一年。

相對 20 多歲來說,30 歲的人生難度肉眼可見地增加了:30 歲,意味著部分身體機能開始衰退;30 歲,意味著再也不能吃家庭聚餐中最後那隻雞腿;30 歲,意味著應聘時 HR 要對著這個數字皺皺眉;30 歲,意味著喪失了潮流的焦點和中心;30 歲,意味著應該開始為別人遮風擋雨;30 歲,意味著大部分商業品牌不再對這個群體產生興趣……


90後,你三十歲了

都說這屆 90 後"禿頭、佛系、失眠、負債、愛辭職、慾望低",整天喪了吧唧、渾渾噩噩。如今他們也將步入 30 歲的門檻。我們發現:

Kiva 決定要為女性的生存環境出一份力,思遠 不會為過去的選擇後悔,Cara 不把努力掛在嘴邊,卻暗中鞭策自己……似乎第一波 90 後還沒被生活錘壞,他們還想證明自己的勇氣和決心,還想和這個不太友好的世界講講道理——


90後,你三十歲了

90後,你三十歲了

90後,你三十歲了

當你快要 30 歲了,還找不到人生方向、摸不清職業目標怎麼辦?看看上屆 90 後課代表的簡歷,看看60後三十歲的時候在幹什麼。你會發現他們的 30 歲也不算特別耀眼。

時光飛逝 100 年,如今的社會日新月異,21 世紀 10 年代的最後兩天,環境危機沒有解決,大國博弈還在繼續,AI 尚未征服世界,人類也找不出移民宇宙的方法,大多數人依舊庸庸碌碌,躺在熙熙攘攘的生命流水線上,按部就班地等待下一個關卡。

但歷史上哪一代的 30 歲不是這麼過來的?過去的 30 歲不一定比現在的 30 歲煩惱更少。大多數人迎來 30 歲那個門檻的時候,都還在摸爬滾打,甚至平平無奇,或者剛剛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

撕掉"佛系""禿頂""負債"的標籤," 90 後"只是一個簡單粗暴的年齡劃分,背後是一個個獨立、有自我意志個體;拋開" 30 歲就應該如何"的印象,"30 歲"只是意味著地球繞太陽轉了 30 圈,不代表人生已經被世俗規則鎖死——

第一波 90 後還年輕,拿出當年發明"火星文"的傻氣去創造,拿出當年穿著"非主流"的臉皮去蹉磨,拿出當年練習"勁舞團"的堅韌去闖蕩……十年之後的今天,你一定會謝謝今天 30 歲的自己。

90後,你三十歲了


未來,90 後的標籤也許只是"父母、長輩、奇葩"——和之前的無數代一樣,劃入歷史,成為被吐槽的一代,因為佔據舞臺中心的,永遠都是最年輕的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