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辛納甘步槍已退役70年,為何中東地區還在拿它當狙擊槍用呢?

龔鈺璟


莫辛納甘步槍作為一款誕生於一戰,活躍於二戰的明星武器,伴隨著蘇聯紅軍奪回一座又一座被佔領的城市,消滅了一波又一波的敵人,可謂是栓動步槍中的不老傳奇。你可以把它當做步槍使用,因為它能夠精準點射,你也可以把它當做狙擊槍來使用,因為它有千米射程。至於為什麼已經退役了70年的老式栓動步槍,會在戰火不斷的中東地區被當做狙擊槍來使用,總的來說還要數幾點。

首先就是其栓動結構,我們都清楚任何一支栓動步槍都要比半自動步槍更為精準,而且栓動結構要比半自動結構更為簡單,所以兩者在造價與維護保養上的差別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對於常年戰火不斷的中東地區而言,擁有一支造價便宜,維護成本低廉,射擊精度靠譜,射程又遠的步槍,你很難不將其用作狙擊步槍。因為你要是想連射的話,你會去買一把AK47,可你要想狙擊作戰,莫辛納甘步槍恐怕是狙擊步槍裡最便宜的型號了。

再者就是彈藥的通用性,在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大國都統一了彈藥的口徑與規格,而活躍於二次大戰的許多武器它們所使用的彈藥口徑,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很難找到了。可是明明是活躍於二次大戰期間的莫辛納甘步槍,其使用的彈藥口徑竟然是7.62x54mm,這種規格的彈藥在中東地區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所以選擇莫辛納甘步槍是順利成長的事情。

最後就是作為中東地區狙擊步槍的選擇標準,我們要知道狙擊步槍不同於普通步槍,一支狙擊步槍不僅步槍本身造價奇高,就連配套的彈藥也是貴的離譜,這對於常年受戰火摧殘的中東地區來說,是一種用不起的武器。可是莫辛納甘步槍的出現卻解決了燃眉之急,狙擊步槍口徑的彈藥+栓動步槍的結構+1000米以上的射程,這些都是能夠作為狙擊步槍的必備條件,所以只要家莊一支瞄準鏡,一支普通步槍就可以當狙擊步槍來使用。

綜上所述:為什麼已經退役70年的莫辛納甘步槍會在中東地區充當狙擊步槍的角色?因為中東地區是戰場不是靶場,戰場中所使用的武器絕對不會選擇最好的,只會選擇最合適的。


九品侍衛


說真的,這貨的精度在現代並不能將其稱之為“狙擊步槍”但加上瞄準鏡之後,確實可以將這種老玩意的有效射程從500米增加到800米。(主要是目視極限)

但從精度上來說,當年二戰時產的莫辛納甘精度並不咋地,美國基友告訴我,如果用毛廠普通彈的精度在2-5MOA浮動,很不穩定。但也有喂精糧,調教完了能打入1 MOA以內的。

但不管怎麼說,莫辛納甘的精度和7.62x54R彈藥的彈道比AK那種中間威力彈是要好得多,尤其是敘利亞那邊本身接受蘇聯的庫存貨挺多,7.62x54R子彈也多(PK機槍通用),在大家普遍都知識裝備中間威力步槍,開膛待擊式機槍的時候,莫辛納甘+瞄具之後的精度確實比著兩要好那麼點


瘋狗的輕武


如果單論時間,服役於1891年的莫辛納甘確實是個"老傢伙",距今已有127的歷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發生在二十世紀的所有戰爭中,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莫辛納甘的影子!

現今,許多持有莫辛納甘的人還是將其視為一款頗具收藏價值的槍械,但也偶爾會出現在一些局部戰爭或衝突中;歸結原因無外乎性能尚可、價廉耐用!

雖然莫辛納甘的槍機構造對比毛瑟、李-恩菲爾德來說複雜一些,採用旋轉後拉式,但其易於生產,這對那些軍工基礎薄弱的國家很有吸引力;此外該槍本身簡單易上手,不用太多訓練就能裝備那些軍事素養較差的勢力武裝。

俄國當年決定研發一款步槍時,分別得到了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和艾米爾-納甘、李昂-納甘兄弟的兩種設計方案;最終,俄國人將兩個方案合二為一:莫辛的槍型、納甘兄弟的供彈結構,因此得名莫辛納甘!

莫辛納甘彈容量為5發,裝填方式採用常見的拋殼口單發或橋夾裝彈,下設彈艙底蓋用於清潔和維護!上世紀三十年代後,莫辛納甘被蘇聯改進,比如減短槍管長度、簡化工藝等,而採用光學瞄準鏡的狙擊型莫辛納甘就是在這一時期衍化而生的。

但由於受前蘇聯光學技術的限制,狙擊型莫辛納甘的瞄具曾數次變化:最初的四倍率PT型瞄準具,改進後的VP型瞄準具,不過該型瞄具被固定在機匣蓋後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子彈的裝填;因此後來又改為安裝在一側的PE瞄準具,不僅解決了裝彈問題,還相對提升了命中率和瞄準距離(1400米)。

總而言之,莫辛納甘即便再優秀也已遠遠落後於時代,但其之所以還能在中東戰場上現身,完全是囊中羞澀造成的不得已而為之!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不知道,中東絕大部分國家都是不禁槍的,尤其不禁這種老式的獵槍、步槍。

因為中東阿拉伯人有遊牧的傳統,步槍同藏族人的匕首一樣,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物品。

薩達姆童年時間,就會用步槍射擊。

少年時期,他就開始揹著槍四處遊走,練習射擊。

一個老人曾經對薩達姆說:在我們伊拉克,一個男人不帶槍就在荒野中游蕩,簡直是邀請別人殺了他。

道理就是這樣了。

所以,很多阿拉伯人擅長使用老式步槍獵槍,常見的是英制恩菲爾德步槍。

因為歷史原因,蘇聯曾經將剩餘武器大量輸入中東,所以莫辛納甘步槍也很常見。

所以,戰場中見到有人使用莫辛納甘步槍,很尋常的。

莫辛納甘步槍不安裝瞄準鏡,也能在400米左右距離,精確擊中敵人。

而傳統的AK47、M16自動步槍,射程雖然有400米,但主要是在200米內射擊,存在射程的差距。

如果給它裝上瞄準鏡,莫辛納甘步槍就可以直接當做狙擊槍使用。

因為阿拉伯人常年使用莫辛納甘步槍,用它比用先進狙擊槍還要順手。

使用莫辛納甘步槍可以在射程上壓制敵人的主要武器,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阿富汗游擊隊就用這些老式步槍在遠距離射擊。

蘇聯無可奈何之下,被迫裝備了班用狙擊槍,德拉貢夫狙擊槍。

其實,武器這種東西不是說老舊的就沒用了。只要有戰場使用價值,武器就很有用。

比如地雷用了上百年,各國一樣沒有好辦法對付。


薩沙


上圖的這些都是“莫辛納甘”,從長槍到騎槍到卡賓槍都有。所以說這是一個槍族。

這是一種傳統的旋轉後拉式槍栓與彈倉式供彈的步槍,槍機部分簡單的設計細小零件很少,內部有5發子彈的彈艙。

現在將莫辛納甘作為狙擊槍,實際上並不是這把槍有多優越,而是槍手使用這把槍習慣了。

很多的人從剛用狙擊槍的時候就用這種老槍,以至於很熟悉這把槍的彈道特性。因此就繼續用下去了。

例如上圖,雖然是一把老的莫辛納甘M52步槍也就是這個:

換上了一個高倍率的瞄準鏡也是基本上照用不誤的。


不僅僅是中東有人還在使用這把老槍,就是正式的部隊裡面用這把槍的人也並不少。


這裡就還有一個原因了就是這把槍並不挑彈藥,7.62X54mm的彈藥是世界上最多的彈藥,這把槍可以用這些彈藥。

這也就大大的延續了這把槍的壽命。至於這把槍精度高什麼的就純屬扯淡了。

它只代表了當年步槍的一般水平而已,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

只不過是很多蘇聯和俄羅斯的狙擊電影將這把槍神話了一下而已。


軍武數據庫


雖然已經退役70多年,但莫辛納甘步槍仍是可靠的裝備,就好像印度警察還在用英制恩菲爾德一樣,莫辛納甘在敘利亞出現並不奇怪。

莫辛納甘步槍全稱M1891莫辛-納甘步槍,誕生於帝俄時代,曾是沙俄軍隊、蘇聯紅軍的制式步槍。這種栓動步槍使用7.62×54mm全威力子彈,相比今天滿天飛的減裝藥、小口徑步槍彈而言,威力大的多。相比自動步槍,老式的拴動步槍佔有精度和射程上的優勢,合理使用能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同時莫辛納甘較長的槍管,為其提供了不錯的精度,很適合做狙擊步槍使用,配備瞄準鏡的莫辛納甘能狙殺800開外的目標,而突擊步槍的射程不過四五百米,敘利亞戰場使用最多的AK-47有效射程也就400米而已。而且狙擊步槍恰好又是敘利亞戰場上最需要的角色,因為絕大部分的戰鬥都在城市中進行,想想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明白了,這裡是狙擊手的天堂。

作為俄羅斯的武器,皮實耐用那是必然的,較為簡單的構造給它的維護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操作簡單,只需短暫的訓練即可熟練使用,非常適合敘利亞戰場,因為在這裡打仗的都是非專業人士。



在敘利亞戰爭中,無論是政府軍還是叛軍,我們都看到了莫辛納甘的身影,經過簡單分析,我們不難理解雙方採用它作為狙擊槍的原因。

首先,莫辛納甘這把槍雖然已經誕生超過一個世紀,但是它仍然有大量的庫存,長期在民用市場流通,甚至還有專門生產7.62×54mm彈藥的企業,相對98K、恩菲爾德等更方便保證彈藥供應。同時,它操作便利、維護簡單,非常的皮實耐用,價格也遠遠低於自動步槍。而且它槍管較長、出速高、精度不錯,也可以當作狙擊槍使用,性價比較高。



其次,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各方都打不死了,經過多年的戰爭消耗,財力人力都達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即便是大馬士革也無力再大規模裝備價格昂貴的現代狙擊步槍。敘利亞甚至連坦克都用不上了,看看下圖被魔改到認不出來的T-72就能明白,它沒有心思花到輕武器上。


而精度尚可(至少比大家普遍裝備的AK-47準的多)、價格低廉的莫辛納甘步槍,便成為各方的首選,尤其是它威力大、射程遠,一般的防彈衣無法阻擋它所發射的7.62×54mm子彈,又能提前於小口徑步槍開火,這2點贏得了各方的青睞,畢竟敘利亞戰場上少有裝備昂貴重甲的部隊。

再就是這把槍操作簡單,十分適合泥腿子出身的叛軍使用,畢竟不是正規軍,沒有那麼多時間進行系統訓練,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是把能夠正常使用的槍就行,M82A1和莫辛納甘在他們手裡發揮的作用會有差別嗎?



綜上,莫辛納甘對於交戰雙方來說,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一定是最適合他們的選擇。再說了,連MP40都上了,憑啥我莫辛納甘不能上?


兵器世界


莫辛-納甘,稱得上是一把百年老槍,何止服役僅七十年,這玩意發射的是7.62X54毫米大威力步槍彈,具備射程遠、精度高等特點,當然,後坐力也非常不。


此槍二戰時期,曾經大量裝備蘇軍,是蘇軍的制式步槍,與德制毛瑟-98K、英制李-恩菲爾德齊名,都是戰時著名的栓動步槍。

二戰時,基本上沒有開發專職的狙擊槍和狙擊彈,莫辛-納甘、毛瑟-98K和李-恩菲爾德這三把步槍,在裝上觀瞄器材以後,就成了各自軍隊的狙擊槍。


中東歷來是衝突熱點地區,除了地緣政治因素等原因以外,顯然富含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成了大國相互角逐的戰場,導致中東地區衝突不斷。


在敘利亞戰場上,李-恩菲爾德和莫辛-納甘等栓動步槍,都依然有人在使用,俄軍曾繳獲了整箱的二戰時期的德制MP-43突擊步槍,從圖片上看貌似新槍一般。

狙擊槍,不同於自動步槍強調火力兇猛,而是以精準射擊而著稱,以求一槍斃命的效果。


因此,狙擊槍大都採用栓動方式,半自動步槍當狙擊槍,射擊精度都不如手動單發狙擊槍。

莫辛-納甘作為栓動步槍,由於具備射程遠、精度高等特點,在槍上配備瞄準鏡以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充當狙擊槍的角色,所以即便在當下,此槍依然具備作戰能力。

儘管莫辛-納甘的射擊精度已經無法與當下開發的專職狙擊槍相比,但在其有效距離內擊殺目標的能力還是相當大的,使得老舊的莫辛-納甘生命得以延續。

得不到價格昂貴的專職狙擊槍的抵抗組織,用莫辛-納甘這杆百年老槍,裝上瞄準鏡以後,用來充當狙擊槍,當在情理之中了。


國平軍史


為什麼退役之久還會出現在21世紀的中東戰場上呢?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在俄國誕生了一部二戰中經常使用的狙擊步槍,莫辛納甘步槍。曾經歷過日俄戰爭、一戰、蘇芬戰爭等,堪稱戰場上的不敗王者。隨著二戰步兵武器的不斷髮展,莫辛納甘槍逐漸落後,後於1948年被前蘇聯停產。但是,退役並不代表著消失,作為戰場上的不敗王者,莫辛納甘步槍仍被中東等地區使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退役之久還會出現在21世紀的中東戰場上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性價比高

一方面,中東地區,戰爭多,費用消耗大,更多方面,需要考慮武器的價格與實用性,戰爭往往需要提高武器產量以滿足前線需要,而莫辛納甘步槍的優點恰恰是易於生產和使用簡單可靠。並且在價格方面,它也較一般的新式武器便宜。莫辛納甘步槍的子彈通用性較高,價格也合理低廉,容易買到,反觀其他二戰步槍,適合口徑的子彈早就停產已久,如果想用,就需要專門找人定製,這樣不僅耗時,價錢也更好,相比之下,自然就選擇莫辛納甘步槍了,戰爭結束,莫辛納甘步槍的庫存量也是有目共睹,拿出來繼續用於高激烈戰爭也無可非議。

速度快,精度準

另一方面,莫辛納甘步槍的精準度也是極高的,他的子彈中裝藥量是最多的,造成彈道低伸,可以說是具備狙擊彈的屬性。在槍管長度上,莫辛納甘步槍較長的槍管使得火藥對彈頭做功較多,能夠使彈頭髮出的速度更快,精度更準。

安全可靠性高

莫辛納甘步槍屬於老式武器,在性能和使用方面是可以估計的,他使用歷史較長,值得信任度高一些,合適的戰場上,老裝備更能發揮出效果。

其實不僅僅在中東,其他地區也對莫辛納甘步槍有著極高的興趣。舊的東西依然有他獨特的功效,在面對新的物品與舊的物品時,也需辯證一些,不能喜新厭舊,要了解這些老裝備的歷史和評價,這樣才能最大化發揮老裝備餘熱,讓老裝備在合適它的領悟煥發新生。


說古明今


你好,我是冬雨AK,說下我的看法

爺爺輩的莫辛納甘重新出現在中東地區各個武裝派別手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窮”,誰不想用現代化的高精狙!?但那玩意多貴!窮嗖嗖的武裝分子哪裡裝備的起?!長期的戰爭讓雙方都筋疲力盡損耗嚴重,武器供應出現不足,所以有啥就使啥唄!只要能作戰,還講究個什麼啊!不僅僅是莫辛納甘,還有STG44突擊步槍 ,甚至T-34-85坦克都被從博物館裡拖出來參戰了!

此外,莫辛納甘的性能也能滿足中東地區那種巷戰 亂戰,作為一款爺爺輩的老槍,它使用的是7.62×54全威力步槍彈,射程遠,威力大,最大射程能達到800米,加裝上現代的瞄準鏡完全可以成為一款可靠的狙擊步槍,二戰中就曾作為狙擊步槍被廣泛使用。再者,中東的作戰多是巷戰,雙方交戰距離都不遠,所以擁有幾百米射程的莫辛納甘完全滿足需要!

最後一點就是因為,莫辛納甘使用的7.62×54在中東地區有大量儲備被廣泛使用,物美價廉,很容易就能找到,而且它仍然在生產

在戰場上,只要裝備能適應戰場,那就是一型好裝備,而不一定非要選擇最新的武器裝備,實用最重要!


冬雨AK


莫辛納甘步槍雖然最早在1891年就被俄國軍隊使用,但是我們分析一下這把步槍的優劣再看為什麼為什麼至今中東地區還在拿它當狙擊槍。


當初的莫辛納甘實際上有三個型號,分別是步兵步槍、龍騎兵步槍和哥薩克步槍。後兩種是騎兵步槍。

從1924年開始,這種當時就已經服役三十多年的步槍逐漸開始了改造工程,最早是龍騎兵步槍的改進,然後是1930年改進為M1891/30式步槍,仍然採用六角形機匣不過安裝了新型瞄準器,稱為I型,而圓形機匣的則稱為II型。一直到二戰中,莫辛納甘的改造版本用新型瞄準鏡的有效距離已經達到了八百米。完全能夠當狙擊槍使用了。

雖然二戰結束後,在蘇聯已經退役,但是蘇聯將它的生產線賣給波蘭、中國等其他國家,例如在中國,就被繼續改造成1953式步騎槍。





這種槍既容易保養又容易生產,因此才有了這麼強的生命力,例如在朝鮮戰爭時,我國有記載表明特等功臣張桃芳曾使用這種步槍,在中方紀錄中以442發子彈擊斃或斃傷214名敵人且全部是美軍,創下了志願軍冷槍殺敵的單人最高戰績。


而這種便利性和高性能,使得它參與到了上個世紀幾乎每場戰爭,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到阿富汗戰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而對於那些戰亂地區,更先進的生產線被引進而且要保持生產,還要求這種槍技術要求不高、能應對惡劣氣候,這是很難做到的。再加上世界上有數千萬支莫辛納甘步槍被生產出來,那麼在他們徹底被針對無法發揮作用前一直被使用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高實用性(蘇聯、中國等國家狙擊手都保持該槍殺敵最多,有千米左右的有效殺傷距離)和高性價比(技術要求低、維護容易)決定了莫辛甘納步槍短時間內還會繼續活躍在中東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