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引言

《西遊記》作為明代四大奇書之一,描寫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西天取經的故事。取經故事從史實發展到神魔小說《西遊記》,參與取經的主要人物由唐僧擴充到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而故事的主人公,也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玄奘法師變成了神話英雄孫悟空。

“孫悟空”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學者們熱議的話題,其中不乏文學大家,魯迅,季羨林,胡適等學者。

今天我將為大家梳理總結,古書典籍中的“孫悟空”形象。嘗試從不同角度瞭解如此鮮活的,“神話人物”



一、孫悟空形象原型的三種來源


孫悟空形象原型諸說——“本土說”、“外來說”、“混同說”

歷史上的玄奘法師西行前往印度,歷經千辛萬苦,在這個過程中,他虔誠的信仰、克服困難的決心、出眾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展現。

但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唐僧的身邊則出現了一位猴行者,以徒弟的身份一路盡職的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猴行者被認為是孫悟空形象的雛形,而關於孫悟空的原型究竟是誰的問題,則主要形成了“本土說”、“外來說”以及“混同說”三種不同的意見。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1.本土說

<strong>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李公佐的《古嶽瀆經》時說:“宋朱熹(《楚辭辨證》中)嘗斥僧伽降伏無支祁事為俚說,羅泌(《路史》)有《無支祁辯》,

<strong>元吳昌齡《西遊記》雜劇中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明宋濂亦隱括其事為文,知宋元以來,此說流傳不絕,且廣被民間,致勞學者彈糾,而實則僅出於李公佐假設之作而已。惟後來漸誤禹為僧伽或泗洲大聖。

<strong>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於是禹伏無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

<strong>吳曉鈴在《“西遊記”與“羅摩延書”》一文中指出:印度傳來的釋典翻譯文學中雖提到了“羅摩延書”及羅摩等名字,但考慮到神話傳說在流傳中的轉變,以及“羅摩延書”作為佛教“外道”——婆羅門教的文學作品,通過佛教經典傳播的限制和阻礙等原因,可以得知“羅摩延書”通過翻譯的佛典傳播到中國,並影響到《取經詩話》作者以及吳承恩等人的可能性較小。

<strong>胡光舟在《吳承恩與西遊記》一書中也曾提到:孫悟空與無支祁在法身上具有諸多相似之處,很可能是受到無支祁形象的啟發,再加上作者吳承恩從民間吸取的傳說故事以及生活經驗,由此豐富、創作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無支祁”形象


2.外來說

<strong> 胡適對於孫悟空的原型持“外來說”。胡適在《考證》一文中指出:孫悟空的原型很可能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神猴 。文中提到:“但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照的。

<strong>季羨林也認同哈努曼是孫悟空原型的觀點,在《羅摩衍那初探》一文中,他對中國翻譯的佛經中提到《羅摩衍那》一書和其中的插曲故事,以及主要人物羅摩的情況,作了簡單的介紹,認為孫悟空和無支祁除了相似的猿猴形象外,並無其他相似之處,提出孫悟空形象從哈奴曼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與無支祁的傳說結合在一起較為合理。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哈奴曼”形象


3.混同說

“混同說”是在“本土說”和“外來說”的基礎上形成的,

<strong>蕭兵《無支祁、哈奴曼、孫悟空通考》對“混同說”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

文中提出“作為一個藝術典型,孫悟空的構成,就既是多元的,又是統一的;作為一個文化因素,則既是土生土長,根深蒂固,又是接木移花,枝葉紛繁的。”文中一方面將孫悟空與哈奴曼在技能上進行比較,如善於跳躍、空中飛行等;另一方面又考察了中國古代關於無支祁降伏與演化的神話傳說,結合中國傳統的猿猴傳說故事,以及遠古時期對猿猴圖騰及其靈蹟的崇拜,以說明 “到吳承恩手裡才完成的孫悟空,既是一個綜合的典型,也是一個獨立的形象,

在這個典型形象身上,既有傳統的、繼承的、移植的、外來的因素,更有創造的、本土的成分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哈奴曼


二、“孫悟空”在不同典籍中的形象特點


1.形象模糊的白衣秀才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記載三藏法師在西行的過程中,“偶於一日午時,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

不同於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受觀音點撥而加入取經團隊。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猴行者則是主動前來相幫的,他尋找的目標很明確,看到法師後直接詢問他是否要去西天取經,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主動提出了此行前來是為了幫助唐僧取經,並表明身份是

由此,他與三藏法師一同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並改稱呼為

“猴行者

文中<strong>猴行者白衣秀才的形象與我們平常印象中的孫悟空存在較大差別,而關於他是如何得知三藏法師西天取經的消息,又出於什麼目的來保護三藏法師,文中並沒有詳細的交代。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白衣秀才”形象


2.小心謹慎的敬神者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猴行者對神靈十分敬畏。

猴行者帶領三藏法師到達大梵天王宮,即將離開時,二人虛心“諮告請法”,希望減少路程中的困難,“虛心”二字表現了猴行者在大梵天王面前謙虛的態度。

入王母池之處一節則體現了猴行者的小心謹慎,猴行者對以前因偷吃蟠桃被重罰的經歷記憶猶新,不敢再犯,<strong>他告誡三藏法師:“ 輕輕小話,不要高聲!此是西王母池。我小年曾此作賊了,至今由怕。”

充分展現出猴行者的畏懼心理,這與《西遊記》中的偷吃蟠桃、破壞蟠桃會的孫悟空形象相去甚遠,在此處反而是三藏法師表現得更具世俗氣息,一直鼓動猴行者偷取蟠桃來吃,猴行者小心謹慎的態度,也與《西遊記》中孫悟空面對天庭討伐無所畏懼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謹慎,淵博”的孫悟空形象


3.知識淵博的嚮導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猴行者不僅擔負著保護著三藏法師安全的作用,也充當著嚮導的角色。

猴行者在路程中總是能夠提前向三藏法師作說明,<strong>告知地名,如虵子國、獅子林、樹人國、西王母池、西天竺國,為三藏法師提供了許多沿途的重要信息,讓一行人對路途中即將經過的地方、即將遇到的困難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其次,猴行者<strong>對路途裡的妖魔也瞭如指掌,例如:經過香山寺休息時,猴行者就曾經對三藏法師說:“我師莫訝西路寂寥。

此中別是一天。前去路途盡是虎狼虵兔之處,逢人不語,萬種恓惶。

此去人煙都是邪法”,讓三藏法師對之後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有更加充分的心理準備。

經過長坑大蛇嶺處時,猴行者又告知三藏法師:“我師曾知此嶺有白虎精否?常作狐魅妖怪,以至吃人。”之後,果然出現了化作白衣婦人的白虎精。

4.野性十足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的齊天大聖形象——野性十足

齊天大聖為了滿足“同地久與天長”的願望,偷取了元始天尊用於金丹大會的金丹,並且盜取了仙酒,扳倒了丹爐。逃回花果山水簾洞之後,齊天大聖不僅沒有為自己行為可能會造成的後果擔心,反而積極的安排筵會,讓手下的猿精、石精去邀請<strong>通天大聖,耍耍三郎一起赴會共襄盛舉。

齊天大聖這種為滿足自身需要不計後果,面對天神威嚴囂張無禮的行為,突出表現了他在<strong>未經馴化前的野性。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的齊天大聖在人物形象上,更多表現為<strong>觸犯天條的妖魔形象,

在負責買辦酒菜籌備筵會的老獼猴眼中,他是狐假虎威的<strong>“傻兒凹”,

至於在前去捉拿齊天大聖的天神眼中,二郎神認為他是<strong>理應受罪的邪魔;

郭牙直認為他是“獨逞豪強”、“智謀輕,度量小”的<strong>潑毛團;

梅山大聖認為他是違反天條,罪大惡極的<strong>魍魎山。

總體來說,齊天大聖在文中的形象就是毫無忠良之心,變化多端的兇暴妖魔。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


5.狂妄自大

齊天大聖在觸犯天條後,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躲避天庭眾神的追捕和玉帝的懲罰,而是要將偷盜的仙酒、金丹作為戰利品與兄弟分享,他所依賴的是“廣大神通變化,騰雲駕霧飛霞。

九天神鬼盡皆誇,顯耀千般惡吒。不怕天兵神將,被吾活捉活拿。金精閃爍怒增加,三界神祇懼怕”的高超法力。

也正是依靠這樣的法力,齊天大聖才會產生<strong>“天下神鬼盡歸降,蓋世邪魔聞吾怕”的自我認知。

得知玉帝派出眾神討伐自己,齊天大聖的第一反應並非躲避、求饒,而是召喚大小鬼兵,擺開陣勢,對抗天兵。

齊天大聖自稱與天地同生,態度狂妄,面對天兵威嚴的陣仗,他目中無人表現得非常囂張,不僅在行動上自恃神通廣大與天神對抗,還在語言上多有挑釁。

從眾天神向驅邪院主的講述的雙方爭鬥場面中,可知戰鬥的激烈程度,也可推想齊天大聖的神勇,正是這樣的神勇,給予了齊天大聖對抗天庭眾神底氣與資本,也造成了他狂妄自大的態度。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狂妄自大”的孫悟空形象


6.家庭成員眾多

《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齊天大聖兄弟姐妹共五人,

分別為<strong>大哥通天大聖,姐姐龜山水母,妹妹鐵色獼猴,弟弟耍耍三郎

其中兄弟三人佔據花果山已經千百餘年。齊天大聖要用盜取的仙家之物在花果山水簾洞舉辦筵會,想要邀請通天大聖、耍耍三郎一同赴會,共賞金丹、美景,開懷暢飲,而非獨自享用,體現了他對於兄弟、家人的情誼。

齊天大聖在盜取金丹、仙酒,對抗天兵等情節中,展現出他叛逆的個性,這樣的性格特徵在其親屬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例如:在與天庭眾神爭鬥時,大哥通天大聖依仗手中的鐵棒對二郎神叫囂,要讓天兵粉身碎骨,這與齊天大聖叛逆的個性、囂張的氣焰極為相似。

在被捉拿後齊天大聖的求饒態度與其弟耍耍三郎的推卸責任的討饒表現又有一致之處,齊天大聖的這些相似個性的兄弟姐妹,也從側面展現了他的性格特徵。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通天大聖”“齊天大聖”墓葬


7.叛逆頑劣

<strong>《西遊記平話》殘文中的孫吾空形象

根據《樸通事諺解》所保存的《西遊記平話》殘文可知,孫吾空是西域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萬丈澗邊的老猴精,號齊天大聖,因入天宮偷蟠桃、仙丹和王母繡仙衣,舉辦慶仙衣會,被老君和王母奏報給玉帝,天庭派遣李天王帶領天兵天將前去捉拿。

李天王失利後,又由二郎神前去捉拿,最終孫吾空戰敗被抓,本應處死,卻因觀音上請於玉帝而免於一死,只是讓巨靈神押解他前往下方。

“於花果山石縫內納身,下截畫如來押字封著,使山神土地神鎮守,飢食鐵丸,渴飲銅汁”,等待東土取經之人,最後被玄奘法師救出,收為徒弟,賜法名為“吾空”,改號稱為“孫行者”。

通過文中記載可知,孫吾空是出生在花果山水簾洞的老猴精

這與《西遊記》中天產石猴的傳奇出生有所差異,但文中關於他取經緣由的交代與《西遊記》已較為相似了,他偷仙桃、仙丹、仙衣的行為以及對抗天兵天將的行為,充分展現了他叛逆的個性。

8.機智靈活

《樸通事諺解》裡記載的“車遲國鬥聖”一節在孫吾空與伯眼鬥法時,不僅展現了孫吾空的神通,也展現了他的機智靈活。

伯眼大仙在國王面前立下賭注,設置了起頭坐靜、櫃中猜物、滾油洗澡、割頭再接四個項目與唐僧師徒比試。對此,孫吾空總能隨機應變,視情況為對方設置困難,積極利用山神、土地、神鬼等為他提供的幫助,使自己一方取得勝利。

第一次比試時,孫吾空識破、解決了伯眼的弟子鹿皮的頭髮變作的狗蚤後,用河邊青泥變作青母蠍以擾亂對方,使唐僧取得勝利。

第二次比試時,孫吾空變身焦苗蟲兒飛進藏物櫃中,把櫃中的桃子變成了桃核,再次取得了勝利。

第三次比試,孫吾空求助於千里眼、順風耳,在鹿皮出油鍋時將他拖住,確保了自己的勝利。

最後一次比試,孫吾空則變作狗,將伯眼割下的頭拖走,使其不能歸位,不僅贏得了勝利,還成功的讓國王認識到伯眼的本像。這次鬥法的勝利,解決了當地和尚面臨的困境,也讓車遲國國王對佛門更加敬重,這樣的結果與孫吾空在鬥法過程中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是分不開的。

雖然《樸通事諺解》中保存的《西遊記平話》殘文較少,但是通過其中對孫吾空出身、車遲國鬥法的描寫,可知此文中的孫吾空形象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已經極為相似了。


文學古書中,“孫悟空”有兄弟姐妹共五人,不是猴子是白衣書生

正面,聰慧的孫悟空形象


參考文獻

[1](唐)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唐)道宣著,範祥雍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釋迦方誌[M].北京:中華書局,2000,10.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49.

[3]張友鶴.唐宋傳奇選[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77.

[4]魯迅.魯迅書信集(上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49.

[5]蕭相愷.為有源頭活水來——《西遊記》孫悟空形象探源[J].貴州文史叢刊,1983

[6]張強、周業菊.新時期孫悟空原型研究評述[J].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02(4).

[7]劉毓忱.孫悟空形象的演化——再評“化身論”[J].文學遺產,1984(3).

[8]張錦池.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故事源流考論[J].求是學刊,1990(2).

[9]史雙元. 孫悟空原型又一說[J].社會科學戰線,1988(1).

[10]周勇、潘曉明編撰. 《西遊記》學術檔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5.

[11]蕭兵.無支祁、哈奴曼、孫悟空通考[J].文學評論,1982(5).

[12]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石頭的古代信仰與神話傳說[M].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1,52.

[13]蕭兵.西遊記:文化開放的象徵——兼論泛西域猿猴傳說[J].淮陰師範學院學報,1989,(2).

[14]允平.磯部彰對《西遊記》的研究[J].文學遺產,1983,(2).

[15]朱一玄、劉毓忱編.西遊記資料彙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