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芣苢》:做一個有夢的快樂勞動的人

《詩經》中有《芣苢》一首,我以為寫出了人在勞動中的美麗。


原詩如下:

采采芣苢(fú yǐ,即車前子),薄言(發語詞)採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拾取)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提衣襟兜東西)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把衣襟別在腰間兜東西)之。

《詩經.芣苢》:做一個有夢的快樂勞動的人

詩歌寫了一個婦女採摘車前子的情景,節奏輕快,充滿勞動的快樂和濃濃的生活氣息。

《毛詩序》認為說后妃“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即盛世的婦人樂於生子。車前子比喻子女。鄭玄《箋》解釋:“天下和,政教平也。”讚美太平盛世人們安居樂業。方玉潤《詩經原始》認為是描寫田家女的勞動和對歌情景。後說更近詩旨。

芣苢,即車前子,一種野菜,可食可用藥。傳說古代“三皇”之一的炎帝,因發現五穀被尊為“神農”,傳說他還嘗百草發現了中草藥,所以中醫界稱他為“藥王神”。先民們吃的糧食蔬菜,以及治病的藥物,都是從嘗百草開始的。

在《詩經》中,常有采摘野菜的句子,說明這是先人的日常生活。車前子生長普遍,古人多食之。每到春天,女人們成群結隊到野外採摘車前子,她們邊採摘邊對歌,歡聲笑語,充滿田園之樂趣。真是如詩如歌的生活呀!

《詩經.芣苢》:做一個有夢的快樂勞動的人

直到清代,民間還有人在採食車前子,清代學者郝懿行《爾雅義疏》有句:“野人亦煮啖之。”現在,國人已很少人吃它了,但朝鮮人還在吃,他們採其嫩葉,熱水焯一下,然後煮湯,據說味道鮮美。

自從很多蔬菜被搬上餐桌後,吃野菜就少了。但近年來,吃膩了大棚裡的蔬菜,人們對野菜又來了興趣,致使野菜價格不斷升高。時代不同了,但老東西不斷翻新為新時尚,吃野菜就是一個反映。比如人們現在吃薺菜和苦菜,我用這兩種野菜包過餃子,味道的確鮮美。現代人吃野菜,也是對原生態的一種懷念。

再說這詩裡的勞動,充滿田園樂趣。因為他們邊勞動邊唱歌。其實《詩經》就是這麼產生的呀!這比我們現在在KTV唱歌其實快樂得多。今天一些少數民族中還留對歌的風俗,當是此遺風。

在這裡,生活是慢節奏的,人們是快樂陽光的,沒有勞動的苦累,充滿快樂和對生活的熱愛。這讓我想到勞動的意義。

《詩經.芣苢》:做一個有夢的快樂勞動的人

勞動既是謀生手段,也是一種樂趣。古今一樣。熱愛生活的人,都熱愛勞動。他勞動他快樂。否則,他會覺得虛度光陰,浪費生命。勞動著最有尊嚴感,一個人在勞動時散發的光芒最美。

現在很多人的勞動是被動的壓抑的,沒有快樂而言。為了生存,很多人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壓力大,麻木而機械地勞動著,沒有激情。想擺脫這不快樂,只有努力,儘量做自己喜歡的事。

而那些追夢人,他們的勞動是積極主動的,是有樂趣的。他樂於體驗勞動,並在勞動中自得其樂,樂在其中。於是,他的勞動也是有創造性的高效的,容易出成績。因為有夢想,他的勞動有源頭活水,所以他的勞動少了一份累,多了一份快樂。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的勞動不需要提醒,那麼你的勞動就是快樂的,勞動中的你也是最美的。

《詩經.芣苢》:做一個有夢的快樂勞動的人

勞動是最有尊嚴的。每個人的勞動都應得到尊重,每個人都該有勞有所得的理念,社會也應該給每個人勤勞致富的機會。當勞動成了自覺行動,就會帶來豐碩成果;當勤勞致富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這個社會才是光明的。

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生活,古今同理。只有勞動著,不斷創造著,才能感覺到自我價值,才活得更踏實,更快樂。


——重讀《詩經.國風》感悟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