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難及格?用這10個方法徹底根治


數學是一門延續性很強科目,學習主要以基礎為重,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是打基礎基礎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數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基礎和邏輯的學科,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培養較強的思維能力,那麼肯定是會影響今後的數學學習和發展的。


另外數學的學習也是非常注重方法和習慣的,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才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因此,對於孩子這一方面的培養是千萬不能忽視的。
今天小家長就給大家分享一份學習數學的10個方法,比死記硬背是要管用很多的,家長們也可以借鑑,從根本上去提升孩子的一個數學學習的效率。

小學數學難及格?用這10個方法徹底根治


1
孩子在數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
孩子計算總出錯。
計算錯主要表現為抄錯數,抄反數(32抄成23,28抄成82等等),還有常見的加法不進位,減法不退位,乘法口訣背錯,除法該商零的時候不商零。
抄錯數、抄反數請不要歸結為孩子馬虎的問題,馬虎是一個形容詞,它沒有一個具象的解決措施,抄錯數、抄反數主要是記憶力和觀察力的問題。我們要對孩子專門進行抄數的訓練。
在四則運算當中出現的問題,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對算理的不理解,或者書寫的不規範,再有是計算程序上出了問題。這個必須具體的問題找具體的原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不能孩子一算錯了就多練,這個絕對是起不到相應的效果的。
比如,孩子為什麼有的時候做加法忘了加那個進位,或者不寫那個進位?加法豎式寫的橫線我們叫作豎式線,如果它已經貼近第二個加數寫了,這個時候他就沒給他的進位留出地來,你說他往哪兒寫?他要麼就往歪處寫,要麼就不寫。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求他書寫規範,要把豎式線和第二個加數分開至少半個數的距離,而且加法進位一定要對齊數位寫,也就是個位加完了滿十向十位進一的時候必須要寫在十位下面,絕不能寫在十位和個位之間。


另外在進位寫的時候一定要先寫進位。比如說我向十位進要先寫進位再寫個位上的數字。
2
應用題總錯。
大多數情況其實就是讀題和審題的問題。對於不讀題的孩子要讓他出聲朗讀題目,一定到讀對了為止。連續練一個月左右,再進行默讀,默讀的時候針對題目的重點提出問題讓孩子解答,瞭解他默讀的情況。對於讀不懂題的孩子我們根據題目反覆提問,幫助孩子提高理解題意的能力。
3
應用題列式總錯。
這是因為沒有建立數學知識與生活問題的聯繫。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得從四則運算的意義講起,認識加減乘除法則各自的意義是什麼,它能解決生活中的哪類問題,然後進行相應的聯繫。
4
應用題當中的單位名稱錯。
名稱錯不是馬虎問題是理解問題。就是說他每列完一個算式求完了是什麼,他自己想都不想,可能有些孩子就看問題的單位,他把所有每一步的算式寫成問題的單位,說明前面每一步做什麼沒有經過仔細的思考。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辦?就是要求他每列完一個算式,如果你沒有時間聽,你讓他在邊上簡單寫幾個字,我這求的是什麼?根據題意來寫,第二個算式我求的是什麼?他就會把這個問題都解決好了,他自然就知道單位應該寫什麼了。

小學數學難及格?用這10個方法徹底根治


低年級的學習對高年級產生了負面影響。
比如說低年級只認識整數、正整數,這個時候他就會認為除法就是拿大數除以小數,減法就是拿大數減去小數,對倍數的概念的認識,就是求大數是小數的幾倍,而且倍數用整數來表示。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影響到孩子高年級的數學學習。因為高年級學了分數和小數之後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逆過來算的。
其實,在課下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打開思路認識數學是整體和全面的。可以嘗試自我去探索,比如:“除法,小數能不能除以大數呢?能不能求小數是大數的幾倍呢?這個倍數怎麼表示呢?”這樣讓孩子的學習處於開放探索的狀態。

6
錯題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小竅門坑的。
我們知道懶惰是人的天性,總希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找一些捷徑。這個捷徑有些在數學上是可用的、科學的,有些就不可用,甚至是坑害自己的。
7
對題目的混淆和方法的混淆。
任何一種解題方法都是有它的適用範國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解法。舉個例子,六年級的分數化成百分數,我們可以先把分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但是所有的分數都能這樣做嗎?不是,前提條件這個100一定是原來分數分母的倍數。


8
用機械記憶的方法來學習數學。
數學主要學習方法是理解。如果孩子要通過背題、套題,數學當然會越學越死,越學越差。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都已經中高年級了,他還用這種方法學習數學的話,這類問題其實比較難解決,他要重新建立數學學習的一種思維體系。
9
難題、靈活題不會做。
這是為什麼?其實是因為他對數學的概念認識是比較孤立的,對數學知識間的聯繫把握得不好。我們訓練的方法除了要強調數學知識間的聯繫外,可以通過例如一題多變,怎麼一題多變看算式編題這樣的方式進行訓練等等。

小學數學難及格?用這10個方法徹底根治


10
丟題落題。
這是因為他沒有記住題目要求,對題目要求的理解不到位,應試能力比較差。這種情況一定要在平常加強審題的練習。我們可以通過對題目要求標個記號或者標個數字,比如說三個要求標圈一、圈二、圏三,最後對照這個圏一、圏二、圈三我是不是都完成了,通過這樣的有針對性的訓練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2
家長輔導孩子容易出現的5大誤區
1.只做難題,忽視基礎知識。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讓孩子多做難題有利於孩子成績的快速提高,所以在孩子的複習任務中安排了大量難題的練習。
但是在期末考試時,卷面上其實並沒有難題,而是以基礎知識為主,即使是稍微有一點難度的問題,也不是孩子不能獨立解決的。
另外大量練習難題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同時會耗費孩子大量精力,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複習時間,還佔用了孩子的休息時間,得不償失。

2.在時間上搞疲勞戰。


有一部分家長會認為,期末考試複習期間必須抓緊每分每秒進行學習,有的家長甚至會督促孩子挑燈夜戰。
其實,在指導孩子複習時,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勞逸結合,有張有弛,合理安排複習科目和時間,讓大腦得到適當休息,使其保持思維活躍性,這樣才有助於取得較好的複習效果。
3.只看不足,經常批評孩子。
有些孩子,平時成績還可以,家長也不太注意學習中潛在的不足。臨近考試,家長才發現孩子還有一些問題理解得不透徹、掌握得不牢固,很多題目都不會做等等。
這時候家長開始慌作一團,連忙給孩子佈置一大堆新任務,讓孩子重新學習一大堆知識,還會動不動就批評孩子一頓。
家長的這種反應不僅會影響到孩子已有知識的鞏固和複習,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信心。最後的結果就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複習效果和考試成績。
4.避重就輕,忽視基礎。
在複習中,學生應該從專題訓練迴歸到基礎知識的理解,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考試大綱中對出題目標和能力要求其實都有表現。
現階段基礎知識是考生複習的重點,是考生其他能力在考試中得以發揮的基礎,不要一味鑽難題、怪題、生題,也不要因為題目簡單而掉以輕心,在考試中無謂丟分。

注意查缺補漏,將以前考試試卷中出現的錯題進行訂正、分類並及時改正,做到“題不二錯”,就能在考試中出奇制勝。
5.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對於每個考生而言,無論從全局的角度,還是從單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況且,由於試卷受卷面、考試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識點,必定是有重有輕,有主有次。
因此,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知識的複習。重點突出,主次分清,複習效果才會好。
最後想說的是,不管在考前複習中發現孩子有哪些不足,家長都要保持一個平常心,正視孩子現有的不足。
重點是幫助孩子鞏固和掌握已有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幫助孩子理解學習掌握得不好的地方,不要盲目地在複習階段學習新的知識和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