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在嘉峪關市西南的祁連山中,因為是由當時中蘇兩國的地質人員在1958年7月1日發現的,故取名為“七一冰川”。這裡距嘉峪關市市區130公里,是亞洲離城市最近的冰川。該冰川的冰舌部位海拔430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川面積達5平方公里,冰層平均厚度78米;坡度小於45度,易於攀登。冰舌終點雕刻著“青山不老,白雪為頭”的紀念碑。遊客們可從專門的登山小道上山,冰川晶瑩潔白,冬季冰柱懸掛,夏季消融的雪水隨風飛舞,清冽的河水滾滾而下,景觀十分奇特。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祁連山是河西走廊南側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皺斷塊山脈,長900-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祁連山為古代匈奴語,意本為“天山”,極言其山峰聳入天際。山上共有冰川3066條,總面積2062.72平方公里,為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儲量為1145億立方米,其融水為河西走廊綠洲生成的水源基礎,被譽為“高山水庫”。七一冰川只是祁連山眾多冰川中的一處。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旅遊區域約4平方公里,每到夏秋季節,冰峰在藍天麗日下分外晶瑩耀眼,與潺潺的溪流以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的高山牧場,共同構成一幅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迷人畫卷。由於冰川海拔較高,遊客登臨時常常會遇到陰、晴、雨、雪等天氣,在一日之內經歷四季,堪稱一生中難忘的體驗。“七一”冰川還以“亞洲距離城市最近的可遊覽冰川”被編入了部分高等院校旅遊專業的教科書。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形成於約2億年以前,終年積雪,“青山不老、為雪白頭”是它生動的寫照。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它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七一冰川發育在高山上,所以稱這種冰川為山嶽冰川。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夠發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要過於陡峭。如果山峰過於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形不成積雪。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雪花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之為粒雪,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流下(當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旅遊區域約4平方公里,每到夏秋季節,冰峰在藍天麗日下分外晶瑩耀眼,與潺潺的溪流以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的高山牧場,共同構成一幅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迷人畫卷。由於冰川海拔較高,遊客登臨時常常會遇到陰、晴、雨、雪等天氣,在一日之內經歷四季,堪稱一生中難忘的體驗。 七一冰川景觀奇特,遠望似銀河倒掛,白練懸垂;近看則冰舌斜伸,冰牆矗立,冰簾垂吊,冰斗深陷,神秘莫測。冰川處修建有5公里人行山道,立有“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紀念碑,旅遊區域約4平方公里。夏秋季節旅遊,但見冰舌處雪消融,水流四注,瀑布飛瀉,聲震山谷。山坡上時有雪雞棲息;雪蓮與冰晶爭芳鬥豔; 山下草坡上則牛羊遍野,牧人的帳篷中炊煙裊裊,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 “七一”冰川氣候獨特,景色迷人,是開展登山探險、避暑休閒、科考研究等旅遊活動的好去處,也是嘉峪關市旅遊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旅遊記,大西北以發現日命名的冰川-七一冰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