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劉備痛哭倒地,為何張飛被殺劉備卻是隻嘆息一聲?

諾壓壓壓壓壓最有愛的說丶


簡單來說,這是演義跟史書的錯亂。

在《三國演義》中,不管是關羽被殺,還是張飛被殺,劉備都很悲痛。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一手打造出冠絕其他朝代的三國IP,就連漢唐這種功業無雙的大一統王朝,都壓不住這個分裂時期,而這一切,當然歸功於小說的作者羅貫中。

《三國演義》雖然有史實背景,但畢竟是一部小說,羅貫中在書中虛構了很多情節,比如桃園結義之類的,此場景作為情景助推劑,在後面的劇情起到很大作用,比如關羽和張飛身死時,劉備作為義兄,表現就很統一。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未及天明,一連數次,報說關公夜走臨沮,為吳將所獲,義不屈節,父子歸神。玄德聽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第八十一回:忽侍臣奏曰:“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差人齎表至。”先主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醒。

得知義弟死訊,劉備的反應是一模一樣的,都是昏絕於地,要說區別,也不過是關羽死時是大叫而昏倒,張飛死時是大哭而昏倒。至於那一句“噫!三弟休矣!”乃是化用史書記載(這就是羅貫中的高明之處,虛虛實實嘛),但羅貫中也作了鋪墊,讓觀星預言家諸葛亮提前劇透了一番。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卻說先主是夜心驚肉顫,寢臥不安。出帳仰觀天文,見西北一星,其大如鬥,忽然墜地。先主大疑,連夜令人求問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損一上將。三日之內,必有驚報。”先主因此按兵不動。

劉備沒等多久,就等來了張飛的死訊。因為有了諸葛亮的預言,所以他在知道張飛駐地有人來報時,就已經料到張飛出事了。但心中還有些許幻想,直到使者把死訊報告給他,他就直接大哭昏倒了。

在《三國志》中,沒記載關羽、張飛死時劉備的情緒。

《三國志》的一大特點就是簡略,不僅體裁少,只有本紀跟列傳,沒有表和志;內容也少,往好了說是文辭簡約,往壞了說就是史料不足,看得人一頭霧水,所以讀《三國志》必備《裴注》,不然人物面貌可能截然相反。

《三國志》裡沒有記載桃園結義,但提到了三人關係很好,劉備當平原相的時候,三個人是睡在一起的,就跟兄弟一樣。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這樣算起來,小說中的桃園結義也不算空穴來風,那三人的關係在劉備稱王稱帝后有沒有改變呢?不清楚,因為史書根本沒記載關羽、張飛死後劉備的情緒。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追諡羽曰壯繆侯。《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諡飛曰桓侯。

關羽死時,劉備沒有什麼大叫昏倒的記載,只是很常規地給關羽定諡號為壯繆侯,張飛死時也一樣,定諡號為桓侯。唯一的區別就是張飛死時劉備多說了一句話。

在小說中,羅貫中把這句話解釋為諸葛亮預言的驗證,實際上,這是劉備自己預言的驗證。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張飛一直輕視下屬,喜歡鞭打兵士,劉備老早就勸過他:老弟,你這樣不行啊,指不定哪天這些人就把你給捅了。果不其然,張飛就是被帳中士兵張達、範強暗殺的,首級還被他們獻給了孫權。

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也無從得知劉備對關羽、張飛二人被殺的態度,其實,劉備一般不會表現得非常悲痛,因為他的定力非常強。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劉備)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劉備是喜還是悲,往往不會表現出來,外人無從得知,自然也寫不出來,畢竟他們不是劉備肚子裡的蛔蟲。


平沙趣說歷史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情深義重,關張二人在劉備建立蜀漢的過程中,是立下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年的劉備頗為落魄而四處奔走,但關羽、張飛二人卻從來沒有離棄劉備,而是堅定不移的支持著、幫助著劉備。所以關羽、張飛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荊州,為了取得蜀地,於是就留關羽鎮守荊州。荊州為兵家重地,東吳一直想得到此地。後來關羽水淹曹軍、擒于禁、斬龐德,關羽之名威震華夏,但是東吳卻襲取荊州,不僅如此,之後關羽本人亦遭擒被殺。

劉備得知關羽死訊後,非常難過。因劉備和關羽之間的情義,劉備於是決定出兵征討東吳,當然張飛也是要去為關羽報仇的。但是結果還沒出兵,張飛卻被屬下部將所殺。當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劉備則嘆息了一聲“噫,飛死矣。”

當然正史和《三國演義》還是有些不同的。那《三國演義》中,關羽被殺,劉備痛哭倒地,為什麼張飛被殺,劉備卻只是嘆息一聲呢?


其實,不管劉備面對關羽、張飛死時是如何的表情,首先一點的是,關羽、張飛在劉備心中都是有地位的。之所以會出現一個痛哭倒地,一個嘆息一聲的情況,還是有原因的。

其一,關羽死於張飛之前,劉關張三人情深義重。然關羽卻被東吳所殺。劉備面對關羽的死,想到他們的情義,他當然很難過的。試想曾經關羽隨他東奔西走,如今好不容有了自己的政權,但關羽卻沒有機會享受榮耀。劉備想到他們的情義,心中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之後當張飛被殺時,此時的劉備正要起兵征討東吳為關羽報仇,當他聽到張飛的死訊後,非常震驚,震驚之下,只說了一句“噫,飛死矣。”


同時,劉備之前因為關羽之死,已經難過的不能再難過,此時聽聞張飛死訊,覺得關羽、張飛之死都是和東吳有關,所以唯有化悲痛為力量,征討東吳為他們報仇。

其二,劉備對於張飛之死,曾早有擔心,當張飛被殺後,正應劉備所擔心的,那時的劉備對張飛之死是意料之中的無奈,無奈之中的悲痛。悲痛無奈之下,就嘆息了一聲。

張飛性格暴躁,特別是喝了酒後又會鞭打士兵,而主要的是他鞭打士兵後,還讓士兵留在自己身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備就多次勸誡張飛,有一次劉備就對張飛說“你鞭打士卒,然後還讓他們留在身邊,這是取禍之道!”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備雖然多次勸誡張飛,但張飛性格如此,又怎會輕易改變。故而關羽死後,張飛準備出兵為關羽報仇時,因為鞭打屬下,從而導致其屬下不堪忍受其苦,最終趁張飛不備而殺死了張飛。

劉備曾告誡過張飛,但是結果張飛還是因為暴躁、不體恤士兵而被殺,這正如劉備所料,換句話說,就是劉備意料之中的事。而對於意料之中的事,本來都會提前做有準備,也就是說張飛的死,劉備在心中多少是做了一些心理準備的。故而當劉備真的聽聞張飛噩耗時,他無奈的嘆息一聲。


所以會出現,關羽被殺劉備悲痛欲絕,而張飛被殺,劉備嘆息一聲。當然話雖如此,並不是說張飛在劉備心中沒有什麼份量的。相反的,張飛和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他們都是劉備最為信任、倚重之人。


中孚鑑


題主估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關羽被殺後劉備痛哭倒地,但是劉備確實很憤怒,東吳前來求和的使者被劉備拒絕;而張飛被殺後,卻記載了劉備一句話,“噫!飛死矣”。

其實劉備對關羽、張飛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結合當時情況還是可以理解的。


①兩人的地位不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此時關羽為劉備鎮守荊州,正是實現“隆中對策”,北伐中原荊州一路的上將人選;張飛雖然也受重用,但地位遠無法與關羽的重要性相比。

②兩人結局的意料不同。

劉備對兩人的結局的意料不同,關羽的死完全是出劉備的意料之外。關羽在荊州方面北伐,正是節節勝利,一度威脅到曹操的許都,曹操甚至有了遷都的想法;然而就在這樣有利的情況下,關羽突然被東吳背後捅了一刀,不但兵敗身死,而且同時荊州進攻中原的橋頭堡。這一切無論那一樣都不是劉備所能接受得了的,所以面對東吳的求和使者,劉備很憤怒;藉著給關羽報仇的口號,更重要的是南下奪回荊州;甚至給這個背後捅刀子的東吳一些教訓,因為劉備已經意識到有東吳在後面掣肘,自己是很難北上圖謀中原的。



對於張飛的死,劉備還是有準備的。張飛的性格與關羽正好相反,就是對待手下士卒過於苛刻。張飛很早就在這個脾氣上吃過虧,就在徐州劉備外出迎敵袁術時,張飛負責守衛後方,結果張飛激化與丹陽兵的矛盾,讓剛成為諸侯的劉備重新淪為客將。其實劉備對張飛的這個缺點進行過勸誡,誰料到張飛最後還是死在自己士兵的手上。此時已經經歷過關羽之死的劉備,面對第二次的打擊,也只有嘆息了。


安定郡小書生


題主這個問題明顯錯了,正史上並沒有提到關羽和張飛死後劉備痛哭倒地,而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兩次聽聞噩耗都是昏絕於地,沒有區別對待。

在正史記載中,沒有提到關羽死後劉備什麼反應,而在知道張飛屬下送來急報時,劉備說了一句“噫!飛死矣。”沒有提到劉備痛哭兩人之事。

而在《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自桃園結義以後一直情深意重,彼此之間那是比親兄弟還親。因此劉備在得知關羽死訊的時候大叫一聲,昏絕於地。左右趕忙搶救,半晌方醒,可見劉備的傷心程度。

劉備在得知張飛死訊時表現的傷心程度也是不亞於關羽,在《三國演義》第81回劉備得知張飛手下吳班派人送來奏表時,先是驚呼了一聲“噫!三弟休矣!”後來看了吳班奏表的內容得知張飛遇害時,劉備也是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文武百官又是好一陣搶救,可見劉備的悲傷程度不亞於關羽死時。

所以題主的問題明顯錯了,劉備在得知兩人死訊時表現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不沉的經遠


方圓論壇在線

現在有很多人被《三國演義》影響的太深了。他們認為劉關張是三兄弟。所以關羽和張飛死後劉備悲痛異常。但事實上劉關張三人並未結拜。歷史記載劉關張三人“情同手足”。也就是說關係好的像兄弟一樣。但他們並不是兄弟。


關羽死後和張飛死後,劉備同樣非常的悲傷。但這個“悲傷”的原因卻各不相同。關於死後劉備失聲痛哭。劉備之所以如此悲痛個人認為因為關羽的成分很小。劉備之所以在關於死後悲痛異常並不是因為關羽了。而是因為關羽把荊州給丟了。荊州對蜀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荊州是劉備的龍興之地。其次,荊州之地易守難攻,不管是劉備攻打東吳還是曹魏都非常的方便。關羽把荊州丟了無異於把劉備關在籠子裡。所以劉備失聲痛哭與其說是因為傷心關羽。還不如說是傷心荊州的丟失。甚至我都懷疑劉備心中對關羽都有怨恨。

而關羽死後劉備馬上準備討伐東吳。名義上打著為關羽報仇的名義。但實際上劉備是要奪回荊州。荊州對劉備來說太重要了。不容有失。而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導致。所以劉備不能名正言順的以奪回荊州為名討伐東吳。並且方面荊州是東吳分給劉備的。而且南郡和一般的江夏還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劉備有借無還道義上站不住腳,所以只能以給關羽報仇的名義討伐孫權。

張飛的死確實很憋屈。因為張飛性情暴虐經常鞭打士卒。所以士卒多怨恨張飛。而關羽同樣如此,雖然關羽沒有鞭打士卒。但是關羽對於士大夫卻非常的驕橫。糜芳、士仁素來厭惡關羽的輕慢態度。後來兩人之所以不救援關羽就是因為關羽對待他倆非常苛刻。兩人不滿關羽。所以見死不救。而張飛在出征討伐東吳之前又喝酒鞭打了手下士卒。最後張飛部將趁著張飛熟睡殺了他投奔了東吳。


張飛死後劉備是真正的悲傷。史書記載,張飛死後劉備說“噫!飛死矣”。注意這個語氣詞“噫”。噫是一個動詞,表示的意思就是悲痛和嘆息。所以說張飛死後劉備只說了四個字並不代表劉備不悲傷。相反張飛死後劉備是真的悲傷。而關於死後劉備更多的是悲傷荊州的丟失。對於關羽恐怕更多的是怨恨了。畢竟蜀漢的戰略重鎮在關羽手中丟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首先糾正現在網上朋友普遍犯下的一個錯誤,《三國志》並不是所謂的正史,不具有蓋棺定論的性質。它的存在其實跟《三國演義》沒什麼區別,都是根據作者個人的好惡而編寫的小說而已。

只不過《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生活在三國時期,所以這本書的權威性,要比《三國演義》高得多。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原因,那就把《三國志》評定為正史,它只是我們研究三國曆史的一個重要工具,跟《三國演義》是一樣的。

\t在《三國志》中,並沒有描寫劉備得知消息後的感情變化。

說實話,劉備是個很少表現感情的人,他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愛哭鼻子,而是一個比較冷冰冰的人。

關羽的死訊傳到益州的時候,劉備的內心當然是比較悲傷的,但是在《三國志》中,劉備得知消息的表情和狀態,壓根就沒有被提起。

顯然是因為作者壓根就沒有蒐集到這些資料,關羽死後13年,作者陳壽才剛剛出生,所以說陳壽壓根就沒辦法目睹劉備的狀態。

就算是去搞調研,似乎也沒能找到有關這方面的記錄。要麼是因為劉備在人前沒有表現出比較傷心的狀態,要麼就是劉備比較鎮定,壓根就沒有往其他地方去想。

至於張飛的死訊傳來的時候,《三國志》中是有明確記載的,劉備說了一聲:“噫!飛死矣。”這個時候張飛手下人還沒說來傳達什麼消息,劉備就猜到了這件事,由此可見,劉備早就料到張飛會遭到不測。所以也沒有太多傷心的戲份在裡面。



\t《三國演義》裡對這兩個鏡頭的描寫就生動得多了。

演義是實錘小說,所以真實性不用去考察了,基本都是作者臆想出來的。但是作者的臆想水平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們能有幸讀到《三國演義》,我覺得是挺幸福的一件事,可是現在很多人卻覺得讀這本書掉檔次,真不知道他們的優越感是哪兒來的。看了一本自以為是正史的《三國志》,居然就來貶低《三國演義》,孺子不可教。

在演義中,劉備得知關羽的死訊後,大喊了一聲,隨後昏死在了地上。由此可見,劉備對關羽的感情是非常深刻的。他認為他們是結拜兄弟,義同生死。所以揚言要點兵為關羽報仇,並且命人通知他們的三弟張飛,要一起去報仇。

玄德泣曰:“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遂一面差人赴閬中報知翼德,一面差人會集人馬。未及天明,一連數次,報說關公夜走臨沮,為吳將所獲,義不屈節,父子歸神。玄德聽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三國演義》

在得知張飛的死訊以後,劉備所表現出來的傷心,那就更加明顯了。他先是聽說閬中有人前來,便認定了張飛應該遭遇不測了。結果得到消息以後,劉備放聲大哭,當場昏死了過去,可謂是比關羽死的時候還要傷心。

忽侍臣奏曰:“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差人齎表至。”先主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醒。---《三國演義》

這麼來看的話,關羽和張飛對劉備來說,都太重要了。尤其是關羽死後,張飛是劉備唯一的兄弟,所以再失去張飛,無疑是給劉備雙重打擊。



\t劉備當然為兄弟的死傷心,但他是梟雄,情緒不可能展現給所有人看。

有些話只能說給懂得人聽。”有一句這樣的歌詞,其實就能夠表達劉備當時的心聲。劉備是一位正兒八經的梟雄,他雖然沒有《三國志》寫的那麼冷酷,但也絕不會像《三國演義》裡所描寫的那麼愛哭鼻子。

我認為,劉備應該是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人在場時,表現出自己的悲傷。比如說諸葛亮趙雲等人在場的時候,劉備必須要表現出悲傷。畢竟關羽張飛和他們一樣,都是跟隨劉備幾十年的老夥計。

而在普通將領面前,劉備則一定會表現出自己的大義凜然,至於他的小心情,那倒不會表現出來。

所以我們會發現,陳壽在採集這方面資料的時候,相當匱乏。主要原因就是陳壽所能接觸到的人,都是比較低等級的人。高層次的官員,陳壽這樣的地位是接觸不到的,所以當然也就無法得知當時劉備的真實感受了。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江湖小曉生


關羽死了,劉備痛失荊州。劉備的北伐大業受到傷害。

而張飛所守的地方相對荊州戰略地位要輕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