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西部在編教師,月工資3500左右,可否辭職選擇沿海年薪20萬以上的民辦學校?

奔跑的人666


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只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肯定可以辭職。沿海民辦的教育經驗肯定比西部公立的更加先進,你去那邊努力幹,老了絕對是香餑餑,你不知道香港好點的培訓老師年薪幾千萬嗎?教育這個行業在越發達的地方是越有錢!加油!


搬磚大叔666


我也是老師,拋開所謂奉獻之類的話不談。講講我的經歷供你參考。

我是四川人,09年師大畢業考入雲南省紅河州一所省級重點中學教美術,最初工資1800/月(當地房價2000/㎡。照理來說學校還可以,工資雖低,但比較房價也不差,要安身立足也得行。但我決定辭職,原因有三:①離家遠了點,當時去也是權益之計。②學校自認為是重點,對藝術學科充滿偏見,藝體老師沒有發展的空間。③作為我而言,我不甘充當任何人的配角,我有我的人生規劃。

終於,2014年我回到了四川,先在遂寧一私立學校教美術,感覺不如意,2015就辭職到了成都。

2015年7月到成都後,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了書法培訓行業。由於在這塊是新手,我制定了三步走的規劃。第一步,選擇一所學校作全職為依託,磨練自己、培養生源。第二步,選擇一家有實力的書法培訓機構實習,積累必要的業務經驗與人脈。第三步在條件具備時獨立創辦自己的書法培訓品牌。根據三步規劃,2015年暑假,我先應聘了一小學臨聘書法教師。然後自掏腰包參加了一知名書法培訓機構的師資培訓。培訓班結束後實習了個多月(花了一萬多,掙了兩千多)。9月結束實習入職小學。在這所小學,一方面進行大班教學,另一方面免費訓練特長生參加展覽和比賽。(工資3000多)經過不斷努力,業務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家長也開始讓我私下輔導自己的娃娃。

2018年6月,隨著政府對在職教師兼職的禁止,我決定走規劃中的第三步。於是離開學校,在附近辦了個書法培訓班。到現在大半年了,手上有70多個學生了,收入平均一個月也有一萬多點了。今年2月初,又與一貴族私立學校進行合作,承擔他們學校的書法教育。一年下來也有7~8萬的穩定收入,最關鍵是這還不干擾到書法培訓班的訓練,所以可以兩邊兼顧。收入初步估算一年下來也有近20萬了。

所以作為過來人,對想辭職創業的老師,我想建議這樣幾點:①辭與不辭不要受太多幹擾,就一點:這份工作到底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如果真喜歡,工資多少也不會太在意。如果不喜歡,幹得心裡堵得慌,錢再多也沒用。②要有一定規劃,找準自己的長項,找準突破口。如果涉及到異地從業,一定要清楚你到底是去打拼還是去安家?如果要安家,你就要綜合考慮房價、物價、居住環境等因素了,做到心裡有數。人生有限,尤其是而立之年以後了,就一定不能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③要有定力。做什麼事都不是朝夕之功,需要一定的積累,尤其是涉及轉行。不管什麼行業,只要真正用心了,時間久了有經驗有人脈了,自然錢就來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歷和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半月軒書法教育


法律上講沒有問題,但是,從宏觀上說,與大環境不相符。因為,西部師資力量不足,教育理念有一定差距,每年東部都要派老師去“支教”可見一斑。

就個人來說,因生活壓力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在東部,四線城市向三線流動,三線城市向二線一線城市流動也有。但是,有編的辭職,然後又應聘到民辦學校從教,也不多見。一是家庭的意見不統一,二是民辦學校的生存時間沒底。

民辦學校老師收入高,並不是按月固定發放的工資高,而是獎金和各種補貼高些。記住,非特殊人才,沒幾個能靠工資發財的!從趨勢上說,國家對西部的政策和資源都是傾斜的,“西部不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任何地方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基本是匹配的,建議你謹慎行事,做老師~註定就別想高收入!


紅藍推演


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談一談這件事怎麼選擇。

職業生涯規劃包括工作、學習、休閒、愛和家庭四個部分,也就是學業規劃、職業規劃、休閒規劃和愛的規劃。

那我們就從這四個方面分析

第一:崗位匹配度,勝任力

老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社會變化太快,知識更新速度超乎想像,昨天的方式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需要掌握先進教育理念, 不斷學習,本領過硬,需要判斷20萬年薪需要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是否和自身能力匹配,如果不能勝任,前路能走多遠?

第二、是選擇激情還是選擇安穩

西部在編教師,工資雖說不高,如果沒有意外,工作會一直到退休,可安享晚年,此生不一定大富大貴,但也可桃李滿天下,驕傲和幸福著呢。

沿海私立學校的老師,薪資雖高,但未來變數較大,可能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可能發展良好,掙得盆滿缽滿,但沿海地區生活成本高,私企競爭壓力力。

第三:薪酬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薪資一直是職業選擇過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覺得20萬的年薪有足夠的吸引力,放棄編制又何妨,人生這樣選擇的機會並不多。

第四:選擇愛和家庭還是飄泊

不同的年齡段選擇會有不同: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剛大學畢業,未成家立業前可以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開闊眼界和視野。

如果中年的你,上有老下有小,建議慎重選擇,除非能舉家全遷。但有時未必會適應,畢竟生活除了錢和事業還有家庭和愛。

如果一直不甘寂寞的你在毫無牽掛時,可以選擇,豐富自己的人生。同事在52歲選擇北漂,帶著愛人,工作在哪裡家在哪裡。

生活的不快樂,不幸福,有時是我們要求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教師是一個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是我一直嚮往的,但一直沒有成行,心中一直有著小小的遺憾。

我是職業生涯規劃師陳秋豔,歡迎關注交流。



陳秋豔生涯規劃師


完全可以。你真正到了沿海城市,你會發現一個人心懷、眼界都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青衫君和你分享我一個同事的經歷,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示。

他當時30出頭,年富力強,在我們學校已經做到年級副主任,據說下學期就要委以重任,提拔他做年級主任。就在那年暑假,他想學校遞交了辭職報告,去了廣東一所民辦學校。

因為和我關係較好,走時他和我交流了體會,目的一,就是孩子將來的上學和就業問題。在沿海發達地區肯定比內地發展要好。

目的二,就是工資比在原學校高出很多,廣東一年是現在5倍,幹10年就相當於在家幹50年。一個民辦學校10年還是能夠撐得住的!

他還有一個打算,就是將來養老的事情,也就是如何應當民辦學校生存危機的問題,就是對於工資的支配,他原先準備在家鄉買房。

因為許多民辦學校老師都是這樣乾的,有一位在廣州民辦學校的老師現在在家鄉已經買了八套房子了。

他後來發現投資房產在廣州獲利更大,這幾年他已經買了3套房子,兩套付了首付,用租金養房,一套自住,負擔不重,現在發展得非常好。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孔雀東南飛,他鄉有富貴。

一個人只要懷瑜握瑾,是民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沒有什麼區別,已故偉人有一句話: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教師亦如此!


青衫李探花


作為個人的職業選擇,有其自由。這是當今社會開放以後的最大的特點,至於你是否能夠到沿海去,當民辦學校的老師,或者是說應不應該去,我覺得有如下幾點,作為參考。

第一,從待遇上來看。

從絕對數字上來看,西部當老師的待遇可能低於東部的老師,但是如果你從整體上來看的話,月薪3500,除了這個工資,可能還有其他的一些績效還有一些公積金,還有一些其他的隱形的福利,當公立老師年薪應該有到5萬左右。相對來講,西部的消費沒有東部那麼高,所以說,整體水平可能會比東部低一些,但也不至於說生活不下去。如果再從房價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東部需要買一套房子的,所揹負的負擔可能就更重。

第二,從個人發展來看。

東部年薪20萬的老師,也不一定說想去就能去的。民辦學校最主要的看重的就是教學能力,如果你有這個教學能力,當然可以考慮。如果你教學能力不一定達的到,那你可能就未必能過去。在公立學校有編制的情況下,個人可以沿著職稱一直往上,當達到高級職稱的時候,工資待遇也相應會上去。而且民辦學校,20萬是一個最高值還是一個最低值?那麼跟的業績有非常大的關係,能夠教好當然可以拿到,如果教不好,那未必你能夠拿到工資,而且隨時有可能被開除。

第三,從對教師職業的敬畏來看

不知道你目前3500的工資,在學校是一個什麼地位,也許你工資很低,但是也許你是學校的骨幹。也許這所學校靠的就是你這種骨幹,沒有你這種骨幹,這個西部學校也許就會缺失很多,也許就會關閉。所以我認為,如果你對教師這個職業是熱愛的,這個學校對你是需要的。

我覺得,你能否支持一下中國教育事業,留在西部,為我們的教育做出一點貢獻。也許是我在這裡唱高調。但是我是出於真心說這樣的話的,不要所有的老師都往工資高的地方去,我們還是應該有一份犧牲自我的精神,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一點力量。

在此,我真心的感謝那些在西部的老師,那些拿著低工資,卻在為教育所奉獻的老師,感謝你們,我們的教育才有今天。


義哥說教育


這個得看年齡,30歲以下別有那麼多顧慮,大膽去;但是30歲以後,結婚成家的就得慎重考慮了,拖家帶口不容易;40歲以後就別折騰了,安安穩穩,保養好身體,這個時候你不是為自己而活。

我先講一個故事哈:老家鄰居,和我年紀差不多,我98年中師畢業,他98年大專畢業,都分在鎮上一所初中。當時工資是198元,鎮財政,工資不是按月給的,常常拖著欠著,到年底才發工資,和農民工一樣。一年後,他辭職去縣城私立學校,聽說工資是500多元,是我的三倍還多,我羨慕得不得了,但無奈我的第一學歷是中師,不符合人家的招教標準。就這樣又過了幾年,我們的工資發放逐漸走向正規,聽說他的工資更高了。可是慢慢地聽說他所在的學校效益不好,我們工資在慢慢增長,他的沒怎麼漲。現在他的工資比我們稍高一點,但是寒暑假沒有工資,總的算下來並不必我的高。未來會怎麼樣,誰都不好說。


這個就是人的機遇問題,但也是能力問題,如果你本身能力強,就不用怕平臺不給力,這個倒了,你可以換下一個。所以,怕就怕,你辭職之後,發現你新換的這個地方並不怎麼樣,可是再也沒有能力去換新的了。

所以,要看你的年齡,如果年輕,有拼搏的資本,可以選擇辭職;如果能力強,有試錯的資本,也可以辭職。就怕這些條件都不具備,而你又想背水一戰。



另外,不管辭不辭職,我都想再補充幾點:

1.不管在哪個地方,要懂得經營自己,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社交能力,使自己有議價能力,這樣心裡才有底氣,即使將來再遇危機,心裡也不害怕。

2.給自己另外開闢一個新天地,小和尚挖井的故事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寺廟裡兩個和尚每天結伴去山下打水,後來有一天小和尚不去了,說,他每天花一點時間在後院挖井,現在井已經出水了,不用再去山下打水了。我們也要這樣善於給自己經營一個開源的渠道。



3.放平心態。不管最終選擇什麼,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再後悔,踏踏實實在一處好好經營自己,切不可這山望著那山高,覺得“當初那樣選就好了”,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


終將長大


支持你到沿海地區去發展,我就是一名老師,已經27年的教齡了,現在每月6000塊,而你一年的工資,比我三年掙得還多,不要講什麼有地位,教師的地位並不高,而且看到你們那裡的待遇並不好,可以說一眼就看到頭了,所以呢,你到沿海去吧!那裡有挑戰,但更有機遇!


優哉善哉


對於這個問題,我挺有感觸的。早在我上師範期間就有到深山任教的機會,但我是個俗人,也是個極為普通的人,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就猶豫了。之所以會這樣,一是做老師並非我的本意,二是遠離了家鄉,獨自一人,想想都會讓我酸楚和落淚。於是,我就值當不知道這樣的消息。

後來參加工作了,也又有了到西部支教的機會,為期兩年,雙倍工資,但我依然沒有前去。《鳳凰琴》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電影,其艱苦程度不言而喻。想來想去,竟然還是之前的那個原因。是不是孬種,恐怕也不能這麼說。因為我想的很多。西部教育,本應該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就算我個人去了,又能改變多少?當有人把到西部支教當做一件偉大的事情時,我會感覺有什麼東西綁架了我。而對於勇敢前去的人,我表示欽佩和歎服。特別是那些願意到西部支教的國內外人士。我的同學裡有到西部支教的,為期兩年。我覺得他們很了不起,比我強。

現在,我辭職了,為何辭職?我是這樣想的,與其同床異夢,不如趕緊了斷。只有這樣,才能各歸其位。同時,我也希望沒有辭職仍然在崗的人,不僅是老師,其他行業也如此,既然沒有離開,那就是真愛。而是真愛了,就要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但我所瞭解的情況,恐怕又不是這樣。因為真愛的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是能夠讓人感受到來自於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試問一下,那對於工作的激情和火熱還有多少?

拋開大道理不說,換個工作,理所應當,到沿海城市去發展,也不是不可以,關鍵就是自身,真的準備好了嗎?左右逢源,瞻前顧後,束縛手腳的,從來都不是別人,只有自己。自己放得開,誰也攔不住。因為我始終相信,人生在世難免會有一個圈子,出了這個圈兒,又進了那個圈兒,等時間久了,也就平常了。如果能夠接受,真的到哪兒都差不多的。

我不是勸你做出什麼決定來,或者給你指出一條明路來,我沒這個本事,只有我自己的體會。

現在我相信,世界雖然很大,層次眾多,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個自己。找到自己,比找到什麼都更為關鍵和重要。

就說這麼多吧,何去何從,問自己。


紀誠


這樣的選擇是個矛盾體,主要看你的想法,西部3500塊的工資,也許在一個小地方也只能勉強生活了, 對於買房買車,壓力是非常的大,說實在的,在編教師千千萬,有的人喜歡安居樂業,在老家無憂無慮的生活,做一個辛勤的園丁,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做教師哪裡都可以,都是教書育人,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我講一個真實的例子吧,我覺得是兩種生活的選擇。當年我表哥師範學院本科畢業,那個時候不分配工作,需要考編制,所以一畢業出來就來到了溫州教書,教初中,他女朋友也和他一起,其實挺好的,工資還不錯,寒暑假還可以補課,目的也是賺錢,有的老師補習班開的很火的,工資都是小數目,再後來,女孩父母要女孩回家考編制,最後女孩考上了,在縣城中學教書,在當時來講,還是很有面子的,鐵飯碗,你是一打工的,真的瞧不起,就這樣,她們分手了。

10年後,我表哥買房買車,腰包賺的鼓鼓的,在家裡教書的前女友,還是很普通的人民教師,工資也就幾千塊,很普通,這就有點像當年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城裡人在工廠做工,每天混日子感覺都比鄉下人高人一等,但是改革開放後呢,農村人進城很容易,大家都在城裡買了房,鄉下還蓋一棟小洋樓,有田有地,這在過去是地主😁😁。

所以我的建議是,你想過上好日子,有錢的生活,去沿海城市,當年改革開放,不是很多人放棄鐵飯碗,下海去嗎,勇敢一點,你的未來會有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