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月薪6000就可以戰勝中國80%的人群,你覺得可信嗎,為什麼?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認為月入6000(稅後)可以戰勝80%的人可信。


01 來,做道簡單數學題

不可信的人無非是看多了年薪50、30萬的帖子,看多了有房有車的年輕人,覺得中國高收入人群很多。

但你知道麼?

中國連本科生比例都不超過4%。

Ok,,就算學歷和收入無直接關係,但是在這很多人以為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的時代,本科生依然佔比很小,就很能說明問題。

現實與我們的直觀感覺,有很大的出入。

月薪超過6000(稅後)的人真的不多,我們不能因為看不到,就能忽略那部分人的存在。

我曾一度認為月入6000的人是徹底的窮人,因為網絡上太多帖子渲染了我焦慮的情緒,類似:

30歲沒有存100萬,是不是就得打一輩子光棍?

35歲,年薪沒有50萬,是不是很失敗?

40歲沒有財務自由,是不是loser?

諸如此類。

知乎上,甚至一個瀏覽量超過千萬的熱門問題:

“女友認為畢業以後年薪五十萬是正常水平,但我個人對此懷疑,認為錢不是這麼好賺。發生矛盾,該如何解決?”

我扳著手指一算,月薪6000,一年才10W不到,跟年薪50萬、100萬差距是有多大,按照這個標準處對象,我恐怕一輩子都沒戲。

後來看多了統計數據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有數據統計,應屆畢業生平均年齡23歲,工作0-5年平均收入8000左右,除去佔比4%的大學生,剩下年輕人有多少能突破6000?

再來做道數學題。

2109年個人所得稅改革之前,起徵點是3500元,每年全國達到徵稅最低點的人有1.87億左右。

個人所得稅改革之後,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每年全國達到徵稅最低點的人大概在6700萬左右。

如果按全國人口13億來計算, 6700萬的人口占比5%。

這就說明,如果每月收入達5000元,其實你就已經超過了全國95%的人,保守估計超過90%的人完全沒問題。

所以,稅後月入6000已經遠超80%了,就算是稅前6000(五險一金及個稅扣除後大概在5100左右)其實都已經超過80%了。


02 事實是,常見的未必是普遍的

為什麼結果與常識不太符合?

統計學上有個說法,叫“選擇偏倚”。

指的是,我們在統計時容易用局部樣本代替總體的隨機樣本,導致對總體描述出現偏倚。

隨著自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高收入的人群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他們之間彼此之間的宣傳和競爭,在無形之中給人留下一種印象,高收入的人越來越多。

比如,在全民開寫作訓練營的時代,各種宣傳文案都在說自己的品牌創始人年薪50萬、甚至100萬等等。

以至於吃瓜群眾以為靠寫作為生的自媒體人,都能夠實現年薪30萬以上,實際上呢,太多做自媒體的人飽一頓餓一頓,拼盡全力月薪4000多的也都是常態。

同樣的道理。

有人看到朋友圈幾張國外旅遊照片一傳,以為大家都這麼輕鬆,大家都貌似離財務自由不遠了,大家貌似都不用工作了。

實際上呢?

有多少人是假精緻,有多少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人看到幾個畢業才1、2年的年輕人買房,以為買房買車很簡單。

實際上呢?

有統計數據顯示畢業一兩年靠自己買房的年輕人不足3%,而在我身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人,大多數是父母給首付,自己還房貸。

我大學的時候,某專業課的老師在第一次上課時自我介紹,當她說到自己是某某名校的博士生時,我們紛紛表示震驚。

她卻說,你們這麼驚訝幹嘛?博士現在很常見啊。我周圍的基本上都是博士。

你看,當我們身處什麼樣的環境,接受什麼樣的信息,就會覺得某樣東西它就是常識,是普遍現象。

高工資如此,剛畢業就買房如此,博士學歷亦如此。

而事實上,這是選擇偏倚在作祟,我們犯了用局部數據描述整體的錯誤。

我相信看過太多事實之後,你一定會發現,能成為分子的那部分人真的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一直在掙扎的分母。


03 真相是,甲乙丙丁多過超級英雄

邏輯學上有個陷阱叫:倖存者偏差。

指的是,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吃瓜群眾們渴求成功,找不到方法論就跟成功者學,找不到門路就跟成功者走。

成功的人說的話成了金科玉律,失敗的人說的話一文不值。

成王敗寇,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寫照。

由於成王敗寇的過濾,成功者得到更多的曝光,越來越多的事蹟得到更多的關注,時間一長吃瓜群眾們以為成功的人很多,年薪30、50萬的人很多,創業成功的人很多。

多麼?不多。

不過是倖存者偏差罷了,人們不自覺的把有限注意力聚焦到成功者的事蹟,“有色眼鏡”的篩選機制,讓大家都忽略了那部分失敗的人。

他們是真實世界樣本數據的提供者,在統計時卻未被考量入內。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有人看到幾位朋友創業成功,每年賺幾十萬,以為創業能掙到大錢是大概率的事。

實際上呢?堅持住一年不死的創業者不足20%,堅持住兩年不死的不足10%,最後成功的不足5%。

更扎心的是,有人以為的創業根本不是創業,而是做生意養家餬口。

有個學姐創業做電商,不太熟的人閒聊時羨慕的說,“那誰誰月入30多萬啊,真有本事,有能力”。

事實是怎樣的呢? 她公司養了10個人的團隊,每月要發工資、墊付貨款、還有不少五花八門的支出。

“月入30萬”有幾分錢在自己手裡?

說來你可能不信,除掉收成很好的幾個月份,刨掉開支她只能算勉強維持生活。

人們都喜歡英雄,人們也都想成為英雄。

電影電視中,英雄出場時,聚光燈也只會打在他身上,群眾的目光也只會聚焦在他身上,有誰會注意到身邊的普通人呢?

英雄到底是少數,電影散場迴歸現實時,身邊一抓一大把,行色匆忙的甲乙丙丁才是生活的真實底色。

綜上,我認為月薪6000就可以戰勝中國80%的人群,完全可信。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覺得這與常識不符合,不過是“選擇偏倚”和“倖存者偏差”在作祟罷了。


文山


根據某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春季求職平均薪酬,北京最高,達到10970元。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超過6000元。

因此,有人說月薪6000就可以戰勝中國80%的人群這種說法,是不大可信的。

1、6000元意味著什麼

在一線城市:

比如深圳,現在平均工資10000左右。那工資6000,也就是60%而已。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很大:

如果你是單身:

租房:單間1000

水電費:400

伙食:1500

交通費:300

電話費:100

其他吃喝玩樂,比如你抽菸,請客,去玩等:1500

一個月可能需要4800元。假如你很省,那一個月可以存個兩三千,一年也有兩三萬。不省的話,一個月有1000左右剩,一年可以存1萬左右,但是,一旦你有大額消費,比如旅遊,買個手機,電腦等,你就沒有錢了。

如果你是已婚且有一個小孩,那你的消費就要翻一倍了。所以月薪6000,在一線城市是遠遠不夠的。

這樣的工資,房子就不用想了。

二三線城市:

二三線城市的工資大部分都是6000左右,但是應該也佔不到80%。二三線城市的房子雖然便宜,但是消費也很貴,所以6000也是不夠花的。

2、如果6000元的工資就可以戰勝80%,那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太慢了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每年還有6%的增長速度。而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就是消費。只有大家的收入增加,人們的消費意願才會高。6000元的工資,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夠生存的,但是是無法有大額消費的。比如,你買一些奢侈品,買一些電子產品,買一些電器,買房買車等。所以,月薪6000,就贏了80%的人,這是不符合現在中國的現狀的!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絕對可信。。。也許我身邊的人都是底層人吧。。。普遍都三四千。。。。。當然那種幹工地的。。。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沒有休假,沒有社保的,工資會高點。。。。一般公司上班,,,一個星期休息一天的,徐州這邊三四千。。。。已經算很好的了。飯店服務員一個月3000左右。。。座標江蘇徐州。。


imvipself


我正好在一個物業上班,我們小區白班夜班保安共18人,保潔10人,物業七七八八共12人,這部分人員加起來有三十人,另外小區垃圾箱長期被三個人承包,兩個女的一個男的,看著像小區的無業人員,在加三人,就是33人,一個小區就是33個,我們這個三線城市有大概三百多個小區,另外幾乎所有的商場,學校,工廠都有保安和保潔,所以這是一個異乎尋常龐大的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是被忽略的,他們的收入遠低於六千

我爸我媽都是鐵路上退下來的,退休工資都是三千多,據我所知退休工資超過六千的鳳毛麟角,不會超過百分之五,而退休人群也是相當大的一個群體

我老婆所在的一個為奇瑞提供配件的一個廠一百多號人,收入超過六千的不超過百分之十,我老婆財務數據可靠,她自己扣完五險只拿兩千八,而這樣的廠遍佈這個城市的東南西北,所以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我愛跑步1


個稅改革之前,個稅起徵點3500元,個稅繳納人員1.87億。

個稅改革之後,個稅起徵點5000元。

現在個稅繳納人員6700萬。

按全國人口13億來算,6700萬也就佔了5%。

結果出來了,月收入達5000元,你就已經超過了全國95%的人。


取名至尊寶為啥不讓


當然可信,除了幾個大城市,收入要高,大部分城市,實際收入大多在4千多。


靜147739267


可信,我公司建廠投資十一點三個億,正式工約五百人,勞務工約八十人,90%扣除五險一金到手工資都在三千以下,大部分在二千到二千五之間,少部分中層幹部三千五至四千五,達到六千以上只有四個人,我就是其中一個,到手工資六千!可憐吧


憩園茶軒


很多人比的是自己周圍,而不是全國大範圍,那些說隨便月薪過萬的,得看在地域、看工種、看能力。

但是,到了年底盤點,月薪過萬的可能沒有鄉鎮小廠的普工多。

我隔壁兩口子在小食品廠,工資不到三千,但是,這工資純粹是零花錢。房子是自己的,糧食和菜是老人種了給他們帶去,孩子幼兒園學費一年五千多,平時小零食,小玩具有老人買。所以,他們幾乎年年整存六萬。

我一個遠房侄女,留學歸國,第一年的年薪12萬,上了三年班,年薪快20萬了,我覺得這收入好高啊,但是她的媽媽居然說還要家裡給她添補。

我好奇細問,原來侄女以前租的公寓環境比較亂,為了接觸更上層的圈子,另租了一套房,一年的房租都快十萬了。這刨脫了一半收入。

然後,大公司上班得注重個人形象,化妝品和衣服、包包又刨脫三萬左右。

吃飯、通信、水電這些必要費用佔的比例最小了,才一萬多。

各種人情交際,送紅包啊、聚餐什麼的又花去兩萬多。

交了個男朋友,不想總花男人的錢,送禮物要回贈他,這些又是一萬多。

算來算去,侄女都不敢生病,不光怕耽誤工作,也怕花錢。我說不是有社保嗎,她說沒那個時間去醫院排隊跑程序。

不同的群體不同的人生吧,我們這周圍工資普遍月3000左右,別說6000,5000都算高工資。不知道大城市如何,反正遠房侄女的事讓我對北上廣深沒那麼嚮往了。


有幾人


這個薪資水平如果放在20年前,確實有這個可能。那個時候物資雖然不是那麼緊張,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比較低,普通工人的工資也就幾百塊錢,一斤肉才幾塊錢一斤,那個時候的6000塊錢一個月收入絕對可以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人,20年前萬元戶都是一個夢。

但是你要是放到現在看這個事情,就有點過分了,我在網上找到了一份關於剛畢業大學對於不同城市的薪資要求:

表中可以看出目前畢業對於各地區的薪酬,企業給予大學的薪酬最低的是鄭州5875,其次是重慶6281,最高的是北京11463,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這個6000的數據,不知道作者從哪裡弄來的數據,“洋洋得意”的以為6000元就可以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群的收入。

這也讓我想到了最近一段時間的“鹹菜門”,中國某省份的一位“名嘴”竟然在電視上公然說內陸人吃不起鹹菜,就跟前兩年說的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一樣駭人聽聞,雖然當時電視播出後已經刪除這部分的視頻,但是在直播時被人傳到網上,一時間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慢慢的也不過當做笑話來看了。某省份的觀念跟作者目前的觀念都停留了在20年前或者更早的中國。

我一直生活在北京地區,也比較瞭解北京目前的經濟水平,因為一直在做人資,對於薪酬這塊還是比較敏感的,目前濟南地區收入水平如圖所示:

目前收入超過6000的佔比58%,但是這個是相對的平均水平,畢竟每個城市都有相對收入比較低的人群。我目前就職於一家服務型公司,主要從事於餐飲行業,目前公司的平均收入水平在20000左右,這是不含稅的薪資水平,普通員工薪資水平在8000-12000之間,銷售精英在2萬到20萬之間,但是收入6000以上的佔比百分之90%以上,因為我作為公司的人資所有在這方面還是能夠獲取一定的數據,而我目前的公司只是個200人左右的公司,因此可以看出,在一些更大的企業,薪資水平更高。

不過收入的高低也是遵循“二八定律”的,自然有80%的收入比較低,20%的收入比較高,但是就目前在北京這80%的人群超過6000的也得在90%以上,為甚這樣說呢,想要在北京生活最起碼的生活經費在3700元左右,其中包含2000左右的單間房租,400元的交通費用,300元的打車費用,1000元的吃飯費用,加起來就3700元左右,這還是沒有其他消費、租的單間、上下班做地鐵、吃相對簡單的飯菜的情況下的計算,若是在加上應酬的費用、衣服費用等等其他的支出,在北京低於6000基本上是比較難的。而且現在在北京招聘職能崗位低於6000都可以用“門可羅雀”形容。

以上我都是以北京地區為例,可能會有人覺得北京市一線城市,肯定是收入比較高的,但是各位可以看一下自己地區的房價是多少了,濟南這樣的三線城市房價已經在1-3萬之間,這充分說明了目前人們薪資的水平,因此6000薪資超過80%的想法也就中國某省份才有的概念吧。

感謝閱讀,我是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筆記簿杏豆


筆記簿杏豆


浙江去年10萬。今年大概10萬5。。小孩康復學校一個月5000房貸3800。每個月生活費2000-3000。還沒算小孩衣服什麼的。自己5年以上沒買過衣服鞋子。這幾年向老闆借的錢加起來13萬了[捂臉]。怎麼還都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