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尖兵── 市急救中心120奮戰疫情防控一線紀實

戰“疫”中的尖兵── 市急救中心120奮戰疫情防控一線紀實

  市急救中心提供

  “120急救人員,全員備戰。”“負壓急救車,整裝待命。” “急救電話10秒接聽率,必須100%。”新冠肺炎疫情驟然襲來,天津市急救中心120擔負起所有疑似患者和確診病例的救治轉運任務。

  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嚴格落實戰時機制、牢固樹立戰時思維、科學運用戰時方法。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120急救隊成為戰“疫”中能打善戰的勇猛尖兵,他們逆風負重而行,迎難奮勇爭先,疾馳在全市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奮戰在移動著的“紅區”裡,承載著真情大愛,詮釋著初心使命。

  聞令而動 拉響戰“疫”警報

  1月20日,農曆臘月二十六,大寒。

  中午時分,市急救中心急救四分部值班室響起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由此,拉響了我市院前急救戰線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警報。

  “我們當時接到的指令,是將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送到西青醫院發熱門診。這是一名59歲的阿姨,老兩口曾去武漢旅遊,返津後出現了發熱、咳嗽、流涕等症狀。”當日值班的急救醫生任麗媛回憶道,“疫情重於泰山,不容絲毫遲疑。我和駕駛員李旺、分部科主任李開濤迅速做好防護,登上負壓急救車就趕過去了。在車上,我不時地問‘感覺怎麼樣’‘有什麼不舒服’,直到順利將阿姨送到西青醫院發熱門診。真沒想到,確診後轉運至定點醫院的任務,也讓我們趕上了。”

  “那天晚上,我們再次接到了指令,中午接送的患者最終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需要轉運至海河醫院治療。”任麗媛說,“再次接上這位阿姨,明顯感到了她的緊張和焦慮,於是我就在車上不斷跟她聊天。一路的開導、一路的講解,聽著疾病知識與隔離重要性,阿姨的情緒緩和了不少。”

  “必須快點,再快點!” 轉運途中,駕駛員李旺在心中默默地念叨。為了防止護目鏡產生霧氣影響視野,李旺全程搖下車窗玻璃,凜冽的寒風吹散了霧氣,隔著防護服也吹得他透心涼。到達海河醫院後,醫護人員將患者快速接進“紅區”。

  當時的情景,任麗媛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轉天看新聞才知道這個阿姨就是天津首例確診患者。要說當時一點兒不擔心那是假話,但院前急救人員乾的就是這種工作,疫情面前我們責無旁貸。”

  目前,我們轉運疑似和確診患者,使用的都是負壓急救車。負壓急救車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負壓隔離”,可以將車內的空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後排出,在救治和轉運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醫務人員與患者間交叉感染的概率,市民在路上遇到也不用擔心被傳染。急救人員每次完成救治轉運後,即刻就要進行終末消毒,不僅急救車要全面噴灑消毒劑,急救醫生和駕駛員也要進行嚴格的個人消毒。為消除記者的疑慮,任麗媛還專門介紹了一下救護利器──“負壓急救車”。

  逆風而行 與病魔較量同時間賽跑

  在這場戰“疫”中,院前急救戰線黨員當先鋒、幹部做表率。與病魔較量,他們衝鋒在前;同時間賽跑,他們分秒必爭。狹小的空間、密閉的車廂、危重的病情、近距離的接觸,對每一名急救人員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

  這是一場硬仗,考驗的是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錘鍊的是持續作戰的戰鬥意志。

  市急救中心應急辦黨支部書記、主任趙毅,自從承擔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轉運任務以來,不分晝夜忙碌指揮協調工作。10多天下來,他憔悴了很多,兩鬢的白髮也增添了許多。急救中心領導要求他休息,他卻堅持說:“我是一名黨員,我也更瞭解一線應急工作情況。此時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我就得在一線盯緊盯嚴。”

  疫情防控期間,市區有多例患者都是在市第四中心醫院確診,急救五分部承擔著該院所在區域疑似和確診患者救治轉運任務。

  五分部科主任鄒文蕊告訴記者,這個專用站點共有2組4名急救人員承擔疑似和確診患者的救治轉運,最多的一天承擔了6次轉運任務,每次結束任務後都要分毫不差地完成規範的清洗、消毒,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五分部急救醫生王星漢和駕駛員潘煦同在一組。目前我市年齡最大的確診患者,就是他們組從市第四中心醫院轉運到海河醫院的。王星漢說:“我們在前往醫院的途中才知道患者是位90歲高齡的老大爺,於是就提前做了準備,推著擔架車到了發熱門診。

  老人上擔架時手腳不太利索,我就立刻上前把老人摟在懷裡,讓老人慢慢躺到擔架上,並繫好了安全帶。”

  “雖然穿著全套防護服,但真把患者摟在懷裡,這麼近距離接觸確診患者,風險還是挺大的。當時情況緊急真沒多想,算是習慣性動作。”王星漢平和語句的背後,是一種高尚的職業修養和神聖的使命擔當。

  從轉運首例確診患者至今,廣大院前急救人員放棄假期、暫別家人、主動請纓,踴躍報名到指定站點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

  在一次接到救治轉運任務時,五分部正要下白班的急救醫生陳麗霞主動要求加班,緊急時刻她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是一句:“我是一名急救醫生,更是一名黨員,我先去!”

  二分部急救車駕駛員、司機班班長師學斌曾經歷過抗擊非典疫情、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面對此次疫情再一次請戰衝向一線。雖然已經奮戰多日,當計劃安排人員輪換時,他卻說:“我是黨員,我能堅持。”

  王素彥,是一位院前急救副主任醫師,2019年作為第一批“海河英才”與“120”結緣,並擔任急救一分部醫療組組長,面對疫情,他毫不猶豫:“疫情就是命令,我願到最危險的地方去戰鬥。”

  王炎垚,一名“90後”院前急救醫生,主動報名衝在一線,安全順利完成16趟發熱病人救治轉運任務,他說:“身為急救人,保護群眾生命健康是職責,面對疫情,我絕不能後退!”

  嚴防死守 築牢戰“疫”第一道防線

  戰“疫”陣前,市急救中心各指定站點就如同一個堅強的戰鬥矩陣。急救隊員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沿嚴防死守,堅決築牢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為了防控疫情,我們中心在五個急救分部、濱海新區和遠郊五區六個急救分中心各指定了1個專用站點,每個站點配備固定的負壓急救車、專用急救設備和專門急救隊員。每個急救單元組24小時待命,專職承擔疑似和確診患者救治轉運任務,並陸續增加發熱病人轉運專車,確保萬無一失。1月31日晚,我們還承擔了東興路16號天津動車客車段封控區域內人員的轉運任務,7輛急救車分批將41名封控區內留觀人員順利轉移到新的留觀點。”市急救中心應急辦主任趙毅介紹說,“目前,市急救中心和寶坻分中心都在密切關注著寶坻疫情發展情況,隨時調整急救處置方案、增派車輛和人員。”

  市急救中心調度中心,是全市院前急救的“作戰指揮部”。大廳內,調度人員緊張忙碌著,協調急救車輛、報告患者信息。通訊科科長劉豔手邊的電話、對講機輪番呼叫,現場採訪也只能利用工作間隙。劉豔介紹說:“我們有34名調度人員每天分成兩班接聽來電,協調調派急救車輛。不僅是疑似和確診患者需要救治轉運,全市隨時出現的發熱患者也需要調派車輛。我們將現在的院前醫療急救任務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疑似和確診患者,第二類是發熱患者,第三類是其他患者,對每類任務明確急救工作流程和信息報告程序。其中,第一類患者的救治轉運都在全市的發熱門診和海河醫院之間進行,由中心應急辦直接安排。另兩類患者的救治轉運按照患者情況,調派不同級別的急救車執行任務。”

  “去年新增加的人員和新添置的車輛,這回都派上大用啦!”市急救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我們能夠高效運轉,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從多方面入手破解院前醫療急救難題所取得的成效。人員得到擴編、車輛得到補充、站點得到完善,調度指揮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急救車由原來的212輛擴增至368輛,當班運行車輛從98輛增加到213輛,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

  疫情洶洶來臨,危險重重難料。廣大院前急救人員用大愛護佑平安,用行動詮釋擔當,他們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尖兵猛將,他們為“最美逆行者”寫下醒目的註解和精彩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