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老一輩人在揭陽挑一擔鹽步行去興寧,賣後買一擔米挑回揭陽,如今還有人敢再走嗎,你怎麼看?

用戶4835750354


任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的印記。這些事情是真實並且發生在中國清朝到民國左右時候,那時候的中國民不聊生。能夠活著就是一種奢侈。以前的鹽是非常昂貴的。現在我們都知道房地產商是最有錢的,在那些年代賣鹽的販賣鹽人群的都是中國最有錢的。但中國的沿海地區並不缺鹽。沒有鹽吃人身體就會有很多附加的疾病。而江西到梅州都是缺鹽地區,但是其生產農產品。很多人為了得到鹽或組織家族的成員,到潮汕地區去挑鹽,有商業性的,也有自己家族的需要鹽的。那時候的道路非常難走,而且也沒有機械,全部是靠人工人擔肩挑。我曾經在潮汕地區工作,經常開車回梅州。每當老人家看見我開車回家,有時候都眼裡含著眼淚對我說,如果當時有車這麼方便,某某親戚就不會累死在去惠來縣挑鹽的路上。這真是人類悲劇啊,聽得我淚水嘩嘩的流,這些事情是真實並且存在的。這就是真實的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魏學飛0


以前就是這樣,不稀奇的。揭陽距離興寧約一百公里,步行一天一夜差不多。老輩人挑鹽是走私,賺錢比較多,官府設卡檢查,查到是很嚴重的。但因為利潤高,冒險的人也多。我姐姐二十歲左右那段時間,經常到幾十公里外的山裡撿山草挑回家做燃料,一去就是幾天,撿了幾擔,有些託木板車,有些就自己挑,每擔都是一百多斤,那個累比你說的挑鹽更甚。我哥是知青,從知青場挑一百斤鴨蛋到二十公里外的地方賣,每挑一次補一塊錢,都爭著挑。我自己幹過最累的事情,就是和父親、哥哥,三人三天三夜把一個二畝大的魚塘水用勺鬥搖幹。想著那年代人們過的日子,至今還害怕。



楓葉亂舞


我的江西尋烏的,我有一個叔公小時候常常聊起他年輕時和本村人到梅州挑鹽賣,每次要挑200斤的擔子,很牛的。小時候我在暑假吋也要幫工,一次挑一百斤,其他人挑120斤左右,挑180斤的也有。路程二公里。尋烏到梅州一百二十公里,這難度大的難於想象,去興寧也一樣路程,也有鹽,但不去,為什麼,人心不同。


信天游149436838


這回事少年時,經常聽人家說……全是村中有名有姓的老輩人,當年他都,六十歲,如今他們早過身了!過去農民除了耕田種作外,有餘時間靠挑擔雜工度日,每個人很會超重挑擔,哪些老層人一挑最重三百多斤(是挑甘蔗擔!)榨出,蔗糖汁用大捅(高50至60公分高,直徑50多公分,一桶有160市斤)村中有個身體健壯……挑兩桶等於300多斤。應該清朝出生之人,現在他孫子都早不在人世!(農村人是鐵肩膀……我農村出身,三十多歲時家中搞建房曾挑二百多市斤,挑過二包水泥加一條8至10市斤鐵釺,‘八年前65歲在深圳山上接泉水,單車拉到摟下,飲水機大瓶的,曾挑三瓶快大約快120市斤上四樓(當年沒電梯。)農村人叫:人窮力出,山崩石脫!


黃百儒


這是真實的事情,我小爺爺現九十八歲了,現在還健在,他老人家很羨慕我們現在去廣東打工不用走路去了,很多都開私家車去上班了!我是贛州于都縣的,我爺爺那年代的青壯年,農閒時都是肩膀挑一擔雞(或者米)上梅縣,回程挑一擔鹽回來。來回要半個月。風餐露宿,沒辦法,為了生存!那時二三十萬紅軍在於都興國瑞金一帶,要吃鹽,國民黨封鎖我們蘇區,只有靠這些民工走私私鹽給紅軍!所以我們贛州人為新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呀!


用戶8864161457206


寧走南嶽三百三,不走長沙三百垰(不到三百里)。那時候挑粗鹽只有南嶽和長沙有。走南嶽有三百三十里,走長沙不到三百里。隨著爺爺走了一次南嶽,走了一次長沙。走南嶽大部分是平路,翻山越嶺的路少,還能在別人家借宿。去長沙走寧鄉全是爬山路,只有到灰山崗,寧鄉縣城才有地方下夥鋪。路上野獸也多,那時候野豬,豹子都有。特別是七里坡那一塊要是單獨走有可能會被野獸吃了都沒人知道。一輩子的記憶,我小隻挑了50斤鹽加兩包黃糖也就六十斤,爺爺挑了一百五十斤鹽,還有菸草,黃糖。一個來回半個月,我爺爺一個人的話只要十天。挑過那兩次後就沒有這樣走過了。後來雖然去過寧鄉青山橋,巷子口,流沙河擔過豬崽,也沒那麼遠了,畢竟擔豬崽的時候年齡要大好多,力氣已經穩了。


wonky1314


我聽父母說。以前的老一輩天沒亮就出門挑一擔糧食去縣城(距離50多公里)。去到縣城,天已經完全黑了,住一個晚上。第2天挑一擔鹽回來。說實話不服不行。50多公里的山路,不像現在平坦的大路,就是讓我兩天空手來回100多公里我一定受不得了。腳底肯定受不了,而且腳底會磨出血泡來。曾經走路最瘋狂的一次,和兩個高中的同學,走路去各間大學找的原來的高中同學,從上午九點多走到晚上11點多,走了一整天,3個人都累的受不了。腳底痛的快走不了路了。


雙遊王


我湖南人,聽家裡老人說過,在爺爺的爺爺輩上有挑南鹽的說法,從湖南挑一擔雞蛋到廣東鹽場換一擔鹽回家,半個月的風餐露宿,如果有的人死在挑南鹽的路上,因不能正常安葬,路過的挑鹽人,就會每人撿一塊石頭壓在死者身上算是磊起一個墳頭。


Jack136585741


[流淚]怎麼又提起這些讓人淚目的事?小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聽母親經常說起去挑擔子,晚上也不停歇,把火把(松樹脂做的)掛扁擔頭上,用爛衣服做的肩搭,從家裡到尋烏,一趟單程有七十多公里。夏天乘涼時讓我撓背時經常看到那盡是老繭的富貴包。


永久敬言帳號


我老家湖南永州江華縣。聽父輩講過,民國以前從家裡挑一擔綠豆,黃豆,花生的農產品,去廣西賀州或廣東連州賣掉。再從兩廣挑一擔鹽回江華。一個來回半個月,吃住在火鋪。勞累可想而知!現在我們過的生活比以前的地主好幾倍。幸福生活我們要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