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地區公安局先後組織4批共80名機關民警組成”抗疫突擊隊“投入到加格達奇區防疫一線,排查走訪、執勤巡邏,為緩解疫情前線警力緊張發揮了積極作用。

地區公安局刑偵支隊政委劉嘉東就是其中的一員,2月6日,他帶領地區公安局第三批青年突擊隊共20名隊員深入抗疫一線,承擔起街面巡邏勸返的緊急任務。他的工作究竟是什麼,讓我們通過一篇工作日記了解一下:

07:30

巡邏車準時到達了巡邏區域,他們戰“疫”的地方是衛東派出所轄區,轄區內的火車站、新世紀廣場、杭州灣商城都是平時人流量較大的場所。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大爺,這麼冷的天,您怎麼還出來溜彎呢,現在疫情形勢嚴峻,家裡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咱們回到家,在客廳裡溜達溜達,鍛鍊鍛鍊,這樣家人才能放心,我們也才能放心啊。”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大姐,這是出來買菜了啊,咱們一次多買點,回到家了就不要再出門了,減少把病毒帶回家的風險啊,咱們要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也要對家人負責。”

“小夥子,你怎麼還在街上閒逛呢,咱們是年輕人,是知識青年,應該要更有覺悟才對,應該要更加響應國家政策才行啊,現在‘抗疫’進入了關鍵時期,打贏這場戰役需要咱們每個人的配合啊。”

“我知道了,大哥,我現在就回家。”“你回到家以後,還要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們能不出門就儘量不要出門,知道麼?”“我知道了,大哥,你放心吧。”

……

劉嘉東說:勸返工作要有耐心,“抓緊回家”、“別在外面溜達”,這樣的話說著簡單不費力,但是效果微乎其微,因為並沒有真正讓群眾信服。而我們用拉家常的方式進行勸返,雖然用的時間長,但是能真正的說到群眾的心裡,才能讓他們從根本上轉變觀念。這樣的工作我們一天天堅持下來,總會看到大的改變。

09:35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上午9點35分,巡邏車行至新世紀廣場附近時被一男子攔下,劉嘉東停車詢問,瞭解到,該名男子家住東嶺,母親患有胰腺癌居住在橋西,早上母親突感身體不適,因交通管制無法開車,他從東嶺步行至此,遇到巡邏中的警車,於是向警察同志們尋求幫助。瞭解情況後,劉嘉東讓男子迅速上車,同時向指揮中心報告情況,得到批准後,將男子送往目的地。在車內,劉嘉東還將加格達奇區政府公佈的特殊用車電話告知該名男子,再三叮囑,以方便他能夠幫助母親及時就醫。

10:30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隨著全區各地各項管控措施的升級,青年突擊隊的巡邏車身處一線、面對群眾,每天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這天中午,巡邏車行至杭州灣超市門前進行疫情宣傳,一位老大爺從車旁經過,劉嘉東詢問了解到,大爺出門是為了交話費,劉嘉東忙拿出手機,向大爺示範如何在線交費,幫老人在線代交了話費,並提醒了老人:“沒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

11:45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第一巡邏組巡邏至林田商場附近時,發現一位老人正在馬路中間行走,當時路上車速較快,老人又沒有戴口罩,非常危險。劉嘉東立即停車,走上前詢問。經過溝通後,發現老人是聾啞人,於是劉嘉東邊說邊比劃,告訴老人這樣危險,儘快回家,老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劉嘉東讓組員到車裡拿出了民警們的備用口罩給老人戴上。最後,老人在民警們的護送下,回到了家中。

14:00

下午上崗前,劉嘉東所在的第一巡邏組又接到了最新通知,巡邏區域更換至西嶺小市場附近。西嶺小市場周邊是加格達奇區人口密度最大的住宅區,而且這裡居住的人多為年齡較大的老人,思想比較頑固,勸返工作難上加難。面對困難劉嘉東沒有退縮,他說:這次巡邏區域調整表明了組織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是壓力,更是動力,是義務,更是責任,我們一定要發揚民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咬緊牙關,堅決完成任務。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在他的帶領下,第一巡邏小組的隊員們走下巡邏車,劃分出各自區域,逐個對行人進行勸返。此時天空中飄起了雪花,巡邏民警們不畏嚴寒,堅持堅守,手腳被凍得僵硬,身上瑟瑟發抖,就連口罩也是溼了幹,幹了又溼,但是他們的工作依然沒有停。一聲聲懇切的勸導,一個個駐足的身影,一件件為民親民的小事,還有那來自群眾們一句句發自內心的感謝,在這個2020年初,成為了這條街上最特別的一道風景線。

【警察日記】“抗疫突擊隊”巡邏組員的一天


17:30

漸漸地,太陽落下山,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第一巡邏小組的工作也即將結束。

這是劉嘉東所在的青年巡邏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天,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但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支隊伍,日復一日地堅守,他們不穿白衣,沒有先進的防護裝備,卻始終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因為有了他們,我們堅信疫情終將過去,2020年,一定會開啟嶄新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