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潭鎮:“鄭大媽”和“餘院長”

“用保鮮膜封好,電熱毯裹一晚上就做好了!”廚房裡,“鄭大媽”把出鍋不久的糯米飯拌勻、封裝,只等時間發酵出甜美的酒釀……每晚,“鄭大媽”總是會把熱氣騰騰的包子、粽子、蒿子粑粑等各式宵夜送到胡黃路疫情防控檢查點,“多拿一個,吃飽了不想家!”這一刻,值班帳篷裡溫暖如春。

鄭紅,磨子潭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富於熱心與溫情,年輕的小同事們都親切地稱之為“鄭大媽”。大年初二以來,她被安排在老家胡家河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磨子潭鎮:“鄭大媽”和“餘院長”

“他家總共4口人,沒有在外打工的,年前一段時間也沒有外出的。”在排查分散居住的農戶時,“鄭大媽”如數家珍,快速地確定涉鄂人員,為管控工作奠定基礎。從涉鄂返鄉人員排查、疫情防控宣傳、檢查點值班到監控返鄉人員身體狀況,她一項不落、毫不含糊,全程參與一線工作。

磨子潭鎮:“鄭大媽”和“餘院長”

忙碌的工作以外她還要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老父親身體不好,為此還聘請專人代為照料,兒子兒媳婦都是醫務工作者,早已第一時間奔赴疫情最前線。一家人的健康和安全足夠令人擔憂,即便這樣,她仍不忘抽出時間關照在村抗“疫”的鎮幹部們。

餘夕華,原胡家河鄉衛生院醫生,“鄭大媽”老公。醫療機構改革整合撤併時,村民得知餘醫生將要調往鎮衛生院,聯名寫信將其留下,這個原先服務3000餘人的衛生院才得以保留,現今已成為鎮衛生院駐村醫療點。他是唯一的醫生“餘院長”,是村民眼裡的“白大褂”,更是群眾心中的“定心丸”。

磨子潭鎮:“鄭大媽”和“餘院長”

“36度9,正常的。”餘醫生看了看體溫計,“不要太擔心,我們每天會上門兩次查看您的身體狀況,有什麼情況及時聯繫……”前段時間,餘醫生奔忙於村內9戶涉鄂返鄉人員家中,為他們逐個測量體溫。不時有其他村民打來電話問診拿藥等,餘醫生總是耐心聽、用心記,悉心叮囑、熱心服務。

正月十六日晚,胡黃路檢查點飄滿藥香,這是“鄭大媽”夫婦又一次送來的慰問。“裡面有連翹、金銀花、當歸……是我在家熬的,還加了甘草,不會很苦的。”餘醫生將自配的防疫中藥湯一一分發給執勤人員。夫婦倆還把三大袋中藥無償贈送給鎮敬老院,增強老人們的免疫力。湯藥雖苦特暖心,無私奉獻顯真情!

磨子潭鎮:“鄭大媽”和“餘院長”

臺前,他們是勇敢的“逆行人”,幕後,他們是最美的“夫妻檔”。許“扎堆”的幹部以家人之名,諾“窩藏”的群眾以相親之稱。

戰“疫”終去,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