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在小麥的栽培管理工作中,發生冷害的現象是十分常見的。冷害的發生會造成小麥大量減產,同時造成小麥品質不佳,因此引起了廣大農戶和農技人員的注意。本文從小麥冷害的含義及類型入手,對造成小麥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進行深刻的剖析,並從這些原因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小麥凍害的預防和補救措施。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1、冷害概述

冷害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是在農作物生長季節,0℃以上低溫對作物的損害,往往又被稱為低溫冷害。冷害使作物生理活動受到障礙,嚴重時某些組織遭到破壞。但由於冷害是在氣溫0℃以上,有時甚至是在接近20℃的條件下發生的,作物受害後外觀無明顯變化。小麥遭受低溫冷害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含水量較多、組織幼嫩,抵抗低溫的能力非常弱。而氣溫驟降是造成冷害的直接原因,土壤乾旱是形成冷害的基礎,寒旱交加是真正誘因。通常易遭受凍害的麥田有沙土地塊、偏早熟品種地塊、未澆水麥田、路邊和風口區。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小麥產生低溫冷害的特點是莖葉部分不受其害,無異常表現,受害部位是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表現為抽出空穎白穗、延遲抽穗,或麥穗中部分小穗空癟,僅有部分結實,嚴重影響產量。按照對小麥的危害特點,冷害可分為①延遲型,即較長時期的低溫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顯著延遲,在生長季節內不能正常成熟,導致減產;②障礙型,即作物在生殖生長階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開花期遇短時間低溫,生殖器官的生理機能被破壞,造成空殼減產;③混合型,即上述兩類冷害相結合,比延遲型、障礙型危害更加嚴重。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2、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2.1 小麥品種選擇不當

小麥品種的選擇是進行小麥種植的第一步,也會影響到小麥的抗冷害能力。因此,小麥要想實現高效種植和有效抗冷害,最首要的任務就是選擇適宜的品種。不同的地區氣候不同,適宜種植的小麥品種也就不一樣。一般來說冬小麥的品種主要包含春性、冬性以及半冬性3個品種,這3個不同品種適應的區域有差異。對於我國北方地區來說,如果選擇種植半冬性或者春性小麥品種,遇到氣溫驟降的天氣將會直接影響小麥的健康生長,進而引發大面積的冷害現象。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2.2 小麥的耕作管理與施肥管理影響

小麥播種時間的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小麥的播種時間比較早,生長很快,在冬前就開始拔節,這種快速生長的過程致使小麥生長的土壤當中含有的有機物質在不斷減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麥的抗旱抗凍能力。同時,部分小麥在播種的時候沒有有效對土壤進行平整,田中土塊過大,導致小麥在生長期麥苗不容易紮根,冷空氣來襲時很容易凍傷麥苗根。另外,小麥的施肥管理不到位也是造成小麥發生冷害的重要原因。很多農民由於經驗不足或者一時疏忽在冬前沒有給小麥進行及時施肥,導致小麥苗小、苗弱,抵抗力很弱,在冬季遭遇低溫嚴寒天氣的時候就容易發生冷害。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2.3 氣候因素影響

近年來,受工業發展和環境變化的影響,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小麥在播種後到越冬前的氣溫明顯比以前要高,冬季的溫度明顯上升,因此小麥在冬季的生長速度很快,為春末季節小麥發生冷害埋下隱患。冷害主要發生在春末低溫的時候,而到了春末時節,小麥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很多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抽穗期,抗寒能力較弱,而此時如果氣溫突降發生晚霜凍的話,易造成冷害現象發生,這對小麥是致命的打擊,給小麥的生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2.4 田間管理不重視

田間管理其實是小麥種植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但是很多農民由於缺乏科學的種植觀念,對於田間管理不夠重視,造成小麥發生嚴重的冷害。如小麥的冬前管理對於預防小麥發生冷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冬前麥田管理主要以澆水抗旱禦寒為重點,做好劃鋤、追肥和防治病蟲草害等技術措施,要做到因苗分類管理,促進麥苗健壯生長,為翌年小麥豐收打下基礎。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農民由於忙於外出打工或者其他事情,對此不夠重視,給小麥發生冷害埋下一定的隱患,致使小麥在面對嚴寒天氣時候抵抗能力低。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3、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的主要預防措施

3.1 選擇適合的小麥品種,適期、適量播種,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

小麥的品種選擇對於小麥的高效種植和健康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對於廣大農戶來說,在進行小麥品種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從本地的氣候、地形等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精心挑選,儘可能地選擇那些免疫力強和抗寒能力強的品種。特別是對於一些冷害多發地區來說,更是要儘量選擇那種耐冷型品種,避免選擇太過於早熟的品種。同時,在選種的時候為了保障種子的品質,可以做發芽試驗進行驗證。另外,在播種之前,人們可以通過拌種、浸種以及晾曬等方式提高種子的防禦能力和抵抗能力。耕整田地,施足基肥,做到田面平、垡塊碎細、適期適量播種,播種深度控制在3cm,利於麥苗健壯生長。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3.2 加強苗期管理

加強苗期管理是人們預防小麥冷害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小麥播種較早,基苗肥施用足就容易在冬前形成所謂的“假旺苗”,如果農戶在冬前對小麥的旺苗不進行及時管理,到越冬前後這些旺苗就會變成弱苗。因此,人們需要在冬前對小麥的旺苗進行及時管理,採取適當鎮壓並在越冬時施尿素5~7kg/667m2等,使麥苗在吸收一定的營養之後返青轉化為壯苗;前期施肥多、地力好而造成生長勢強、分櫱多、冬前徒長而形成的旺苗易受凍害,要及時採取深中耕斷根措施控制其生長;由於播種量大,基本苗過多,苗擠、躥高徒長,造成根莖部比較細軟,容易發生凍害,對此人們應當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在田地中進行深中耕,並切斷一部分根系,以此減少植株對於營養的吸收,促進麥苗根部的生長。除了旺苗之外,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還特別容易出現弱苗的情況,弱苗的抵抗力較弱,受冷害的概率更大。因此,在入冬前農戶需要對這些弱苗進行及時關注,做好追施氮肥和澆水的工作,增強弱苗的抵抗力和抗寒能力。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3.3 合理進行灌溉

在小麥的栽培管理中,合理灌溉能有效應對冷害的威脅。如在小麥越冬之前,人們需要把握好冬季灌溉的時機,通過有效的灌溉改善麥田中土壤的水分分佈,合理調節麥苗生產中土壤的養分,全面提高土壤的熱容量,為小麥做好積極的越冬準備。需要注意的是,越冬前小麥灌溉的時機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在氣溫為4℃的時候進行冬季灌溉比較合適

,既不會給小麥造成凍害,還能促進小麥的生長,增強小麥抗禦霜凍的能力。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3.4 做好小麥冬前管理

小麥的冬前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做好灌溉工作,防止麥田被凍壞,確保麥田能安全越冬;第二,在過冬前應及時劃鋤,疏鬆土壤,去除雜草,以達到促苗快發、培育冬前壯苗目的,提升麥苗的抵抗力。此外,人們還要合理追施化肥,使小麥苗根系扎深,在過冬前能由弱轉壯。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過冬前應加強草害的防治,選用安全高效的除草劑,進行過冬前化學除草工作。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3.5 加強麥田春季管理

春末是小麥凍害的高發季節,在春季人們需要加強對麥田的管理,全面提升小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及早追肥,小麥早春施肥,可以彌補冬季地力消耗,增加養分積累,尤其在冬季氣溫高,麥苗持續生長,地力消耗大的年份,早春施肥尤為重要。另外,在拔節孕穗期間需要對小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00g/667m2,及時補充小麥在成長期所需要的各種養分,提升小麥的免疫力,有效對抗倒春寒。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4、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的補救措施

4.1 嚴重受凍田

對於嚴重受凍田來說,小麥在經歷了凍害之後,大部分的主莖和分櫱都已經被凍死,此時人們能採取的補救措施就是及時為麥田增施一些氮素化肥,一般施尿素10~13kg/667m2並進行及時澆灌,促進春季分櫱快速發生,儘可能地增加小麥的成穗數,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小麥的產量。

4.2 一般受凍田

對於一般受凍田來說,小麥的葉片存在被凍枯的可能,但並沒有出現死櫱。此時,人們要及時進行麥田的耕鋤,增強地表溫度,促進麥苗返青。同時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追肥澆水管理,提升麥苗的分櫱成穗率。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4.3 加強肥水管理

在麥苗經歷了冷害之後,其體內的養分已經基本消耗殆盡了,因此在中後期會出現早衰和死苗的風險。此時,人們進行補救的話,就是儘可能地加強小麥的肥水管理,在拔節孕穗期施好拔節孕穗肥的基礎上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液態氮肥,使麥苗能吸收養分和水分,從而減少早衰的風險。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5、結語

小麥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本文探索小麥在栽培管理中發生冷害的主要原因,實施有針對性的應對技術和措施手段,實現科學有效種田,保障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和糧食產量的不斷增加,確保糧食安全。

「科普」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小麥栽培管理冷害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綜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