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曾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连环杀人案

童话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曾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连环杀人案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

提起“童话”你首先会想到什么?除了《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还有什么?是不是会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的确很多人都认为童话是反常的、不可靠、不真实的。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旗帜鲜明地指出:童话是真实的。

先来说说卡尔维诺在1956年出版的《意大利童话》中第九个故事《银鼻子》:

《银鼻子》与《格林童话》里的《费切尔的怪鸟》情节相似,是欧洲童话里极具代表性的,非常典型的童话故事模型。这是一个男性暴力虐杀女性的故事。故事当中的银鼻子(巫师)残忍地禁锢、压迫并杀害了三姐妹中的两个姐姐,好在最小的妹妹非常聪慧、狡诘,懂得与巫师周旋、自救,并救活了姐姐们。( )

荣格心理分析师吕旭亚曾在《公主走进黑森林》一书当中详细分析过《费切尔的怪鸟》。她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费切尔的怪鸟》实质上讲述的是一个连环杀人案。与此情节相似的故事常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社会新闻里:女性接连被诱杀,而最终一个聪明的女孩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从而揭开了可怕的秘密。

在这样的故事里,年轻的女孩涉世未深,无法洞察人性中黑暗的一面,不懂得如何面对人性的邪恶。并且女性角色常常使得她们低自尊、缺乏自信、人格不完整,而男性总是控制着一切,暴力侵害着女性。而最后会有一个聪明的女性打破这个禁锢,实现自我的人格成长。因此同《费切尔的怪鸟》一样,《银鼻子》中最小的妹妹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救出自己和姐姐们。

童话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曾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连环杀人案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还是不能相信,童话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那我们就来简单地分析下《意大利童话》吧。

卡尔维诺可以说对童话情有独钟,他的小说常常充满着童话故事般的奇幻色彩,比如其代表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等。《意大利童话》出版于1956年,其中收集、整理、汇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各地的民间传说、宗教传奇、动物寓言等形式的故事200篇。

来看看《意大利童话》里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意大利童话》的丰富性:除童话故事外,还有不少宗教传奇,动物寓言

童话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世世代代经过口口相传得以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人类无论种族、信仰、国籍、性别、年龄,在思想行为上都有着很多共性,这在童话当中得以完美地体现,因此在不同的地区,纵使流传几千年,故事出现很多不同版本,但它们仍然有着很多相似性。

比如灰姑娘,很多国家都有灰姑娘式的童话。中国版的灰姑娘叶限出现在《酉阳杂俎》这本书中;被迪斯尼搬上银幕的《灰姑娘》是源自法国的灰姑娘。欧洲版的灰姑娘最早的雏形有可能是源于意大利版。在卡尔维诺这本《意大利童话》有几篇童话也有着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型。

童话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曾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连环杀人案

《意大利童话》中除了这类比较典型的王子公主式的童话故事外,还有不少宗教传奇,动物寓言。

比如本书第一篇《无畏的小乔万尼》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以胆大、无畏出名的小乔万尼,当巨人的胳膊、腿、身子、头掉下来时都能镇定自若,怎么会被自己的影子吓死呢?这个故事无疑是在向我们揭示一个道理:贪欲会滋生恐惧。小乔万尼在拥有了大笔的财富(房子和金币)之后,心里有了恐惧才会被自己的黑影吓死。(《卡尔维诺的寓言式童话,现实与幻想交织:勇敢者被自己的影子吓死》)

另外《天堂一夜》、《魔法戒指》也是非常有趣的寓言童话。

而《奥利夫》则是一个带着浓郁的时代特征的宗教故事。中世纪的欧洲,不同的宗教之间水火不容,视彼此为异端。《奥利夫》中,明显可以看到基督教对犹太教的仇视,把犹太教徒描绘成冷血、残忍、无视亲情的人。而基督教徒则是充满爱心、善良、正直的形象。故事中异教徒受到的惩罚:砍手。在中世纪也是非常常见的。

可以说,《意大利童话》里的时代背景正是中世纪意大利人生活的缩影。

童话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世界各国都有童话,中国读者接触更多的外国童话可能是《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吧。《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故事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这些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实际上很多人成年以后,依然时常回味这些故事。

卡尔维诺指出,在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故事,他希望能够让人们意识到,意大利民间童话是丰富、多变的,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面向普罗大众的,比起其他国家、民族的童话来,意大利童话毫不逊色。

童话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曾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连环杀人案

不论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抑或是《意大利童话》以及咱们中国的童话,通常都有着通俗易懂,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色彩。

同时它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点,这些童话里只是在讲述故事本身,它们并不说教。《意大利童话》也是这样,并不会在故事里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什么道理。

但这些故事都融进了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思考与态度,童话实际上是涵盖神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

欧洲中世纪时期,童话本就是说给成人和儿童听的,是冬季主要的娱乐活动,甚至有专门讲述童话的职业。毫无疑问,童话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个民族的童话实质上就是民族精神的产物。

卡尔维诺希望《意大利童话》能够成为意大利人的精神食粮。

童话是在营造梦境,同时又不回避现实

荣格心理学的传承者,童话心理解读的权威性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冯·法兰兹在其著作《解读童话》一书的第一章开头就有这么一句话:

“童话是集体无意识心灵历程中,最纯粹且精简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无意识的科学验证工作中,童话的价值远超过其他的素材;童话以最简要、最坦诚开放且最简练的形式代表原型。”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童话故事里的角色行为,代表着人类真实的、典型的思想意识。那为何会让大家认为这些故事反常、不靠谱、不真实?这是因为人的心理、行为本身是非常复杂的,现实世界里,一个被大家定义为“好人”的人,心底里可能也会冒出“恶”念头,被定义为“坏人”的人呢,心灵深处或许也有“善”的时刻。

童话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曾在社会新闻里看到的连环杀人案

而在童话故事里,角色被模式化、类型化了,他们身上会有鲜明的标签。比如后母通常是恶毒的;家里最小的女儿通常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我们也很少会见到王子是邪恶的……

比如故事中角色的阶层意识,平(贫)民小伙(姑娘)在跟公主(或王子)结婚之前,通常会得到一大笔财富,以使缔结婚姻的双方能够处于平等的地位。

另一方面,大多数的童话故事里,女性通常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是被动与闭塞的。在《意大利童话》里也处处渗透着中世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压榨。比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银鼻子》的故事就是非常典型的,几乎各国童话里都有类似的故事模型。

但也有不少故事中,女性的独立意识在觉醒、成长。比如《独臂杀手》这则故事中,国王的女儿就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孩。在没有母亲,父亲(国王)又非常吝啬的情况下,她是得不到爱的,但她懂得“自爱”,她坚强、勇敢、遇事果断,每一次遇到危险,她都是积极自救的,她没有依赖男性。这是一个有胆识,有勇气,反传统的女性。

包括很多平(贫)民女性与王子成婚的故事,其实正是现实生活中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完善自我的真实反映。

童话里始终都遵循着:人与人(国王与平民)之间虽有差别,但本质上是平等的,拥有美德的人终会得到救赎与胜利。所以卡尔维诺坚信:童话是真实的,童话是现实与幻想相交织的。“童话是在营造梦境,同时又不回避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