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個什麼樣的人?

最酷女孩319


今天的故事,要從這張照片說起。照片拍攝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8月11日,照片上的孩子平均年齡12歲,是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出身清白,聰穎敏捷,相貌英俊”一群少年。他們將花著“大清留學基金委”的錢到美國留學,這在今天看上去似乎光鮮亮麗,但在那個時候,這些孩子肩負著晚清復興的重任,赴美之前還必須簽署生死合同,堪稱史上最悲壯的留學了。而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站在照片前排左三的位置,他的名字,叫詹天佑。

一、史上最悲壯的留學

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的鐵蹄將晚清踏得體無完膚,中國這個古老的龐大帝國,急切地尋找著強國良方,洋務運動由此登場,從19世紀60年代一直持續到90年代,可謂轟轟烈烈。強國之要在於科技,而科技之要在於人才,留美幼童計劃,就是洋務派搞的一項人才戰略。

在中國留美第一人容閎的提議下,曾國藩和李鴻章奏請清廷派幼童赴美留學。同治十一年(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從上海出發,乘船破浪,前往未知國度——美國。11歲的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抵達舊金山的部分留美幼童合影

今天赴美留學,有人說“美國的空氣是甜的”;而在晚清時期,赴美留學令人聞風喪膽。因為,所有赴美留學的幼童,他們的家長都得簽署一份“出洋志願書”。所謂志願書,跟生死合同差不多。

147年前,詹天佑的父親詹興洪拿起筆,在志願書的左下角,用顫抖的筆尖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具結人詹興洪今與具結事,茲有子天佑願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學習機藝回來之日,聽從中國差遣,不得在外國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結是實。童男,詹天佑,年十二歲,身中面圓白,徽州府婺源縣人氏。曾祖文賢 祖世賢 父興洪。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詹興洪 親筆畫押

正是由於這一份“出洋志願書”,年幼的詹天佑被他的父親“狠心”地送到了大洋彼岸,今生能否再見面,已是未知數了。因為根據留美幼童計劃,出國後沒有特殊情況不允許回國。這樣的志願書,說白了,等於把親兒子賣給了清廷。所有孩子的生死,只能聽天由命了。

從70年代開始,清廷一共派出4批留美幼童,共120人,有幾個人死在他鄉。

詹天佑自11歲離開祖國, 到遠隔重洋的美國求學, 直至20歲, 在西方生活與學習了9年。1881年,由於國內保守派的阻撓,以及美國排華浪潮的高漲,清廷強行召回留美幼童,導致大部分孩子都沒能完成學業。詹天佑算幸運的,不僅活著回來了,還拿到了耶魯大學畢業證書。要知道,在120位留美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歐陽賡完成了學業。

詹天佑像

二、留美生活

到美國後,留美幼童都被安排在美國家庭中寄宿,這樣便於他們更快地融入美國的生活和文化。詹天佑進入美國威士海芬小學,寄宿在諾索布校長家中。諾索布夫人的悉心照顧,填補了詹天佑少年時期空缺的母愛,在他1881年回國以後,也時常與諾索布夫人通信,字裡行間盡是對諾索布夫人的眷戀與感恩之情。

光緒二年(1876年),詹天佑到了紐海文中學,開啟了他的中學時代。在課餘時間,他很重視體育鍛煉,愛好廣泛,游泳、滑冰、釣魚、打球,均有所涉獵。他特別喜歡打棒球,還是中國留學生代表隊——中華棒球隊的隊員。這大概是最早的中國棒球隊,就是這支棒球隊曾經跟一支半職業球隊PK過,用精湛的球藝震驚了美國人。

在美國大學的棒球隊(詹天佑:後排右二)

李鴻章等人搞洋務運動的整體思路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西方的理科。1878年,詹天佑進入耶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科目。大學期間,詹天佑用數學第一的成績,碾壓了他的美國同學。1881年5月,詹天佑完成了畢業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順利拿到了學士學位。

一個月後,詹天佑正跟同學們野外宿營,歡度暑假,就收到清廷撤回留美幼童的命令。同學們都垂頭喪氣,好在詹天佑已完成了學業。是年10月,帶著激動、複雜的心情,詹天佑踏上了闊別九年的故土。

三、歸國迷途與工程師的春天

包括詹天佑在內的留美幼童,都是手握核心科技的高精尖人才,但是回國後,卻被當作沒有科舉功名的工匠。那些愚昧昏庸的官僚亂點鴛鴦譜,隨便給他們安排工作。學鐵路的詹天佑,被安排到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海軍駕駛,當起了軍艦司機。就這樣,從1881年直到1888年,詹天佑的專業被埋沒了。

福州船政學堂

晚清時期,科舉功名仍然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像留美的詹天佑、留英的嚴復,回國後都備受歧視。所以,不少留美幼童回國後受不了大清的腐敗官場,又重返美國,比如詹天佑的老同學張仁康、歐陽賡等人。不過,對祖國的熱愛,支撐著詹天佑留了下來,這才有了中國鐵路事業的肇始。

1888年五月,詹天佑接到“中國鐵路公司”總理伍廷芳的offer,他欣喜若狂,一路從福州來到天津津沽鐵路工地,以英籍總工程師金達助手的身份,開始了他投身祖國鐵路事業的歷程。

1904年至1911年,中國鐵路事業迎來一個高潮。1905年,詹天佑接到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的命令,測量北京到張江口的鐵路。

京張鐵路

原本,清政府是想聘請英籍工程師金達來修建京張鐵路的,但俄國橫加阻撓,因為根據俄國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長城以北的鐵路不能由第三國承建”,英國是不能擔任京張鐵路的承建任務的,必須由俄國人修建。英國和俄國爭持不下,最後清政府做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你們都別修了,我們中國人自己修!

就這樣,修建京張鐵路的餡餅,就砸到了詹天佑的頭上。但,令人氣憤的是,一些外國工程師千方百計地阻撓鐵路修建進度,還挖走了詹天佑手下重要的技術工人。一些西方媒體也都酸得不行,在報紙上說“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結果,被詹天佑啪啪打臉:

詹天佑打通了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標誌著京張鐵路最艱鉅的工程順利竣工。1909年10月2日,耗時四年的京張鐵路竣工通車,舉國歡騰。這是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與中國工人,完全用自己的技術與力量,用中國自籌款項,獨立自主地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幹線。這是中國人的勝利,也是詹天佑的榮耀。

《見字如面》:王耀慶讀《詹天佑寫給諾索布夫人的信》

文史君說

詹天佑是晚清改革浪潮的一朵浪花,是近代中國強國曆程的歷史見證。11歲赴美留學,以優異的的成績獲得耶魯大學學士學位。回國後蹉跎的七年光陰,正是近代中國守舊中孕育革新所必經的陣痛。詹天佑動用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實力打臉帝國主義列強。這一切說明:中國人,很行!

參考文獻

王秋霞編著:《詹天佑》,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年版。

經盛鴻:《詹天佑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申治稷:《留美學童》,貴州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浩然文史


經中國在美國留學第一人容閎的倡導下,清朝於1872至1875年,實施了中國少年西方留學教育計劃,先後派遣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詹天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說到詹天佑留學,有一段趣聞。1870年,容閎將派遣幼童出國留學的計劃報曾國藩審定,曾國藩同李鴻章商量後,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再上報朝廷,輾轉多次,終獲批准。隨後,清朝以陳蘭彬和容閎為正副委員,到上海設立出洋局,辦理招生事宜。但是,那個時候到歐美留學,還不是人們的嚮往,當時又沒現代宣傳媒介,知道此事的人並不多,但即便知道此事的人,也因為送孩子出洋要十多年後才能回來,一則不捨,二則擔心,所以,無論官宦子弟還是旗人子弟,極少報名者。不得已,容閎又到香港去招生。

詹天佑1861年出生於廣東南海縣,父親詹興洪是個普通茶葉商人。詹興洪有個富翁朋友叫譚伯村,家財豐,見識廣,思想新,極力鼓動詹興洪送兒子到香港去應考,詹興洪猶豫再三,沒有同意。譚伯村見說不動,又施一法,答應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詹天佑。詹興洪見朋友寧願將女兒下嫁給自己這個如果考上留學、就要離開十幾年的兒子,可見其心之誠,便高高興興送兒子到香港應考,終於考取了。

1872年8月30日,11歲的詹天佑,由陳蘭彬帶領,隨清朝第一批30名赴美留學幼童一起,從上海坐船漂洋過海,到了美國。這30名中國幼童,分別在美國的教師、醫生、牧師等家庭中,先學習美國語言,瞭解美國生活方式,再由小學、中學、大學,接受美國的文化教育。

1881年,清政府決定中斷幼童留學計劃,撤退全部留美學生,幸好,在撤退前,詹天佑已經拿到了耶魯大學的畢業評書,而且,詹天佑是這批留學幼童120人中,在美國讀完大學拿到畢業證的僅有的2人之一。另一個是歐陽賡。

回國後,詹天佑先分配在海軍,後在福州船政局、廣東博學館任教。1887年,詹天佑果然與譚伯村的女兒譚菊珍結為了夫妻。婚後,詹天佑正式進入中國鐵路行業。當時,中國才剛剛開始修建鐵路,而且全部依賴洋人,詹天佑配合洋人工作。

1904年,清朝決定自籌經費,且由本國的工程師負責建設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只有鐵軌、橋樑、機器向洋人購買。詹天佑有幸成為了官辦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

1905年10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沿途涉及四處山體,需要開鑿隧道,在當時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詹天佑使用人工和炸藥,從山體兩端開鑿,最後,隧道打通,無論直線,還是水平高度,均實現高度吻合。1907年7月,京張鐵路全線通車。

京張鐵路的建成,使詹天佑在鐵路界聲名鵲起,各省紛紛步京張鐵路之後,開始興建鐵路,也爭先聘請詹天佑擔負工程師,此後,詹天佑便一直在鐵路工地忙碌,終於積勞成疾,59歲便英年早逝了。詹天佑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帝國的臉譜


記得小學時學過一篇課文,題目就叫《詹天佑》,文章第一段話至今還歷歷在目:“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兩國競相爭取修建京張鐵路,雙方施展各種手段,明爭暗鬥想要獲取修築權。為了不引起外交糾紛,清政府只好宣佈,京張鐵路“作為中國籌款自造之路,自於他國不相干涉。”可是在當時,中國並沒有獨立修築鐵路幹線的先例,一些不懷好意的西方人士公開譏諷說:“中國造此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正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下,詹天佑臨危受命,主持修建京張鐵路。

詹天佑是一個不怕困難、嚴謹負責的工程師,更是一個具有高尚愛國情懷的中國人。修建京張鐵路時,詹天佑親自率領工程隊實地勘測,把沿線的山脈全部攀爬一遍,最終確定了鐵路路線,並且因地制宜,自主創設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令海內外大為震驚。

京張鐵路原計劃六年完成,詹天佑帶領的工程隊提前兩年完成了任務,並結餘了二十八萬兩銀子。在主持修建完京張鐵路之後,詹天佑又帶著巨大的愛國熱忱,陸續投入到唐山鐵路、京津鐵路的設計建設中。詹天佑於1919年逝世,中年58歲。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詹天佑是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華鐵路第一人。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界的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鐵路工程技術專家。作為中國鐵路事業的先驅者,詹天佑被人們稱作“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是我國最早的鐵路工程師,於1861年生,廣東南海人。1872年考入幼童赴美留學生,1878年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專修科深造。

1881年畢業返回祖國的詹天佑,風華正茂,才華橫溢,歸國後卻不被重用。他向清朝當權者再三陳述,中國的鐵路要由中國人來修,可慈禧卻講:“中國修鐵路非洋人不可!”外國人聲稱修建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需要40年,詹天佑根據當時的國力技術,提出由中國人修築京張鐵路,只需6年就能完成。

詹天佑雖遭到清朝官員的圍攻,可從不退縮,據理力爭。結果,詹天佑終於獲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權力。從1905年開始,他帶領人員,自己勘測、設計。在修建中,他帶著助手攀懸崖,登峭壁,進行實地調查,終於找到了一條理想的線路。



青龍橋附近,因地形坡度太大,他就運用“人”字形折反線。詹天佑把辦公地點搬到工地上,下決心“不打通隧道不回北京”。在無開山、抽水機器設備的情況下,他利用“豎井施工法”開挖了隧道,並縮短了工期。結果僅用4年時間,就完成了鐵路修建任務。1909年10月全線通車。
詹天佑的自力更生、發憤圖強、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精神,是他對我國人民和古代科學家、工程師的偉大精神傳統和創新才能的繼承和發揚,也是他遺留給我們今天科學技術界的偉大精神遺產。


盲客


🌹詹天佑:中國近代愛國科學家!中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火車自動掛勾——“詹天佑”的創制人!

📒在八達嶺長城腳下,京張鐵路蜿蜒而過,沿途的青龍橋車站站臺上,矗立一座青銅雕像,他背靠雄偉的萬里長城,面對巍峨的叢山峻嶺,面容剛毅,注視前方的鐵路。這就是當年指揮修建京張鐵路的傑出工程師詹天佑的銅像。

📔詹天佑(1861—1919):洋務運動時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學生,後在大學專修鐵路工程專業,學成回國。參加了一些外國工程師主持的鐵路修築工程,初顯才華。

📒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京張鐵路經過的地方,包括山高坡陡的八達嶺一帶,修建難度很大。外國報紙嘲笑中國一定修不成,有的斷言挖苦說:“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誕生呢!”詹天佑不顧冷嘲熱諷,揹著標杆,和同事、工人們一起翻山爬嶺,全力以赴,不到四年,完成了京張鐵路修建任務。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

📔青龍橋車站西側的“人”字形軌道設計,是當時世界鐵路史上的設計傑作。

📒在修建京張鐵路過程中,詹天佑逐步制定全鐵路的行車、養路、機車、巡警、電報等規則,建立起中國鐵路近代化的制度。

📔詹天佑:發明創制了火車各車箱的自動掛勾,被世界廣泛使用,並把這種掛勾的名稱譽為——“詹天佑”。

📒詹天佑說:“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笑看東籬


詹天佑是中國鐵路之父,年輕時勤奮好學,在留學美國期間表現突出,為國爭光,同時也給自己打下紮實的基礎。

回國後,他努力工作,負責修建了當時許多重要的鐵路,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京張鐵路工程,京張鐵路整整運營了105年,他為中國鐵路事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1919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華工程師會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趕赴會議,與企圖霸佔我國東北地區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保護中國中東鐵路的權利。

詹天佑一直都在為國家鐵路發展艱苦奮鬥著,最終積勞成疾,病逝前仍心繫國家鐵路發展,交代的不是家事,而是向國家提出三點建議:一、振奮發揚工程師學會活動,以興國阜民;二、慎選人才管理俄路,以揚國光;三、就款計工,唯力是視,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全路。並稱,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到國家採納,則天佑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詹天佑一生憂國憂民,是無數中華兒女學習的楷模。


陳大頭遊戲解說gogogo


詹天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詹天佑是我國偉大建築工程師,同時也是我國首位鐵路工程師,“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並且是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12歲留學美國,17歲考上了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學有所成的詹天佑,回到了祖國,開始為貧瘠的中國進行基礎建設,這裡不說他的專業成就,我們只談他是一個為國爭氣的愛國工程師。



清末時期,政府想要修建一條200公里的鐵路,從北京到張家口,是華北與西北交通要道,帝國主義都想奪得這條鐵路的控制權,但是在多次爭執不下時,提出了一個條件:假如中國自己的工程師修建了鐵路,他們便不再過問,否則就由他們修建。就這樣,1905年,詹天佑臨危受命,被任為為總工程師,修建一條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但是帝國主義者卻十分輕蔑的嘲諷中國工程師:在這條線上修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生呢!原因是在這條路上從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上都是懸崖峭壁,高山深谷,外國工程師,都不敢嘗試,至於,中國人,外界都不相信!



就這樣,詹天佑在在這樣的質疑下,就開始動工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苦難,堅持在奮鬥第一線,白天親自上前線測量,與工人同吃同住,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繪圖,計算。其中,在現在的青龍橋附近,因為坡度特別陡峭,詹天佑便設計了一種倒躺人字形的線路,上去的時候是火車頭,到人字的中間的時候,前面的火車頭變成了車尾,在後面推,這樣就很容易上去陡坡。直到現在我們去青龍橋車站,還可以看見詹天佑


頭像

終於,京張鐵路在短短的四年就完工,比預計時間早了兩年,讓帝國主義刮目相看,也阻止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步伐。

點評:每一個行業都需要堅持,每一個工作都需要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做人當如詹天佑,為國為民,頂壓而上,為貧瘠的中國爭氣。

致敬!


談古暢今


1906年,住在八達嶺長城下的老農,時常看到一個年輕人騎著毛驢,向附近村民打聽通往京城的捷徑。起初大家以為他是洋人派來的間諜,總是拿背在身上的儀器測量那,測量這的。

後聽說他是朝廷派來修鐵路的工程師,工程師村民們並不陌生,只不過印象中:叫工程師的無一不是高鼻深目的洋鬼子,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工程師他們還是首次見到。老農聽朋友說,這工程師每晚伏在油燈下畫圖,經常忙到通宵達旦。

年輕人——詹天佑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破落的茶商之家,廣東是最早遭受帝國主義衝擊的省份之一,在詹天佑只有七八歲的時候,他時常看到冒黑煙的輪船在港口遊弋,街鋪上擺著琳琅滿目的洋貨,小孩子的目光總被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所吸引,不同於其它小孩,詹天佑不僅喜歡看,還喜歡擺弄這些機件。好幾次他把家裡的自鳴鐘拆了裝,裝了拆。

1871年8月11日,詹天佑順利通過赴美考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留美幼童,他在大洋彼岸上學讀書,七年後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鐵路工程。

在校期間,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尤其數學成績常年位居全班第一,拿獎學金更是家常便飯。1881年6月,詹天佑正式從耶魯畢業,畢業時他全班成績第一。

同年11月,詹天佑回國,先後當過軍艦駕駛員,繪製航海圖,在水路師學堂當洋文教習。這些都不算他的正業,但他完成的很出色。一直到1888年,詹通過同學鄺孫謀的推薦,才終於做回“本職工作”,到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

任職期間,他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在灤河上架起了一條鐵路,要知道光是在灤河河床打橋墩,就讓英、日、德三國工程師束手無策,更別說還要修建一條橫跨灤河兩端的鐵路大橋。因為看到詹天佑非凡的才能,高傲的英國工程研究會,在1894年,低下高傲的頭顱,讓中國人詹天佑成為他們的會員。

讓詹天佑名聲大噪的還是他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

在1906年,詹天佑進過反覆調研考察,他決定將京張鐵路整個工程分為三段,第一段:他引進了自動掛鉤,讓車廂哪怕在爬陡坡時也不怕他們出意外。

第二段也是整個工程最為困難的部分:他創造性地採用螺旋式線路,依著八達嶺山腰作“之”字形線路,當列車抵到這時,改用大馬力車頭從後面推列車前進;到“之”字的交叉點時,再加用一臺機車頭在前面把列車往上拉,車廂原在前頭,換方向後就改在後尾,不用調撥,十分方便。如此一來,火車能順順利利地爬上陡峻的八達嶺山巔。

1909年9月24日,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條原本計劃要六年才能完工的鐵路,現在四年就竣工,幫政府節省開支二十八萬多兩銀子。

此後詹天佑繼續為我國的鐵路建設出謀劃策,督辦建設漢粵川鐵路中的“武(昌)長(沙)段”,直到1919年4月24日病逝在漢口。


本草百曉生


詹天佑被譽為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他一生致力於祖國的鐵路建造事業,京張鐵路便是其傑作之一。京張鐵路不但成就卓越,而且為當時苦難深重的國人爭得榮光。詹天佑的奮發圖強、不怕困難的精神,就是其一生的光輝寫照。

詹天佑,1861年出生於廣東南海,父親詹興洪,以代寫書信刻章為生。詹天佑是清末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中第一批赴美的學子,當時年僅十一歲。這些幼童在被召回前,只有兩人完成大學學業,耶魯大學的詹天佑便是其中之一。

原本十五年的赴美留學計劃,無奈的中途被迫停止。二十歲的詹天佑回國後,被派往福州船政局學堂學習海軍輪船駕駛,後因成績優異而獲得清政府五品頂戴獎。三年後,詹天佑在張之洞的邀請下,回到廣東實學館教習英語。

1887年,當了三年英文教員的詹天佑與譚菊珍喜結連理,這是他一生唯一的女人。第二年,在留美同學鄺孫謀的介紹下,詹天佑來到天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從事塘沽到天津鐵路鋪軌工程,接著修築唐山至古冶的鐵路。

在之後的古冶至山海關,天津至盧溝橋,溝幫子至營口,以及萍醴鐵路,新易鐵路和潮汕鐵路,都有詹天佑的付出與貢獻。1904年,四十三歲的詹天佑被中國鐵路總公司聘為工程顧問。次年,詹天佑任官辦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當時清政府在列強的強壓之下,宣佈京張鐵路正式動工時,卻引來了英國人的各種鄙夷和嘲諷。西方列強帶著傲慢與偏見的神態稱,中國能自主設計並修建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誕生。

面對列強的這些惡意詆譭的輿論,詹天佑並未妥協與氣餒,他針鋒相對的反駁道,能設計建造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不僅已經誕生,而且就生於當代。四年間,詹天佑帶領工程隊翻山越嶺,歷經艱辛終於完成這項史無前例的壯舉。

(右三為詹天佑)

1909年,京張鐵路正式通車,飽受列強欺辱的華夏大地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那是世界為之矚目的一刻。詹天佑不僅使京張鐵路成功通車,還開創性的設計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這些創舉震驚中外。

詹天佑建造鐵路的這四年,他經歷了無數個不眠夜,飽嘗列強、權貴的欺壓和親人離世的痛苦,然而這些都是值得的,換來的是京張鐵路歷史性的通車。詹天佑忠於信念,無私無畏的愛國精神,鼓舞著當時苦難深重的國人。

詹天佑在面對列強嘲諷的同時,還要與清廷貴族博弈。當時鐵路設計要通過鎮國公載澤親戚廣宅的墳院時,受到了廣宅百般阻撓,他買通郵傳部要求鐵路改線。郵傳部畏懼鎮國公載澤的權勢,便欣然同意鐵路改線。

詹天佑實地勘察後,發現此地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桂公墳,若要改道就得浪費大量的銀兩和時間,於是堅持不許。最終載澤因五大臣出洋被炸事件,而嚇得不敢過問政事,廣宅才同意鐵路經墳牆通過。

經過此事,詹天佑才明白,在清末腐朽的社會背景下,要謀求社會進步,就必須要有官職,否則連做事的機會都得不到。當時文人做官與做事不能兼得,而詹天佑卻能將二者很好的統一,做官只是他的手段而非目標。

詹天佑因京張鐵路的功績,被清廷派任郵傳部二等顧問官,加二品銜。後又參與浦鐵路的開工,滬嘉鐵路驗收,川漢鐵路的建造等,並赴廣州就任粵路總理。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詹天佑在粵漢鐵路公司迎接孫先生視察。

(工地上的詹天佑)

民國初期,詹天佑任交通部技監,主持全國交通技術工作。後被推舉為中華工程師會首任會長,之後又參與張綏鐵路、粵漢路湘鄂線及川漢路漢宜線的修建等。1919年,詹天佑舊疾復發,終因心力衰竭而去世,終年58歲。

周總理曾稱讚詹天佑為“近代中國史上國人的無上光榮”,即使時光已悄然過去了一個世紀,但詹天佑的他的名字依然閃爍著永恆的光芒。在中華民族最屈辱的時期,他挺身而出讓傲慢的西方列強閉上了嘴,低下了頭。

詹天佑不僅對事業專注,在生活上也是對妻兒傾情投入。自從與譚菊珍成婚以來,詹天佑對妻子恩愛有加,兩人共育有八位子女。在詹天佑心中有,男人必須要珍愛妻子,不愛妻子的男人,勢必也不會忠於事業和朋友。

詹天佑一生對菊花情有獨鍾,只因夫人的名字中有個菊字。夫人譚菊珍身患肺病,常年臥病在床,無法照顧詹天佑的起居。有人打算要為詹天佑納妾,但被詹天佑堅決予以拒絕,他對妻子至死不渝的情懷實在令人佩服。

詹天佑的嫡孫詹同濟,曾在八年前來到詹天佑故居陳列館,捐獻出一幅詹天佑生前的珍貴留影,並親口講述了祖父的故事,在場之人無不為之動容。他與祖父一樣,也從事鐵道工程工作,譯編和研究了大量詹天佑的史料。

簡而言之,詹天佑是我國近代科技的先驅之一,是偉大的愛國者,是傑出的鐵路工程技術專家。他為人老實,有出洋時的榮耀,有回國時的落寞,被西方嘲笑過,也被同胞算計過,但無論如何,詹天佑永遠是個前行的人。


野史也是史


從娃娃留洋到鐵路之父,詹天佑用他的傳奇告訴了世界,中國人不比任何人差!<strong>

詹天佑作為我國鐵路第一人,稱他為“基建狂魔”祖師爺應該不為過吧?

這個人是真的牛,他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民智還未開化的時代,當時的中國是列強眼中的魚肉,內憂外患,政治腐敗,國民愚昧,中華民族,搖搖欲墜。

為了尋求強國之路,於是便有了“赴美留學”這樣一個行動,去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來建設國家。

1872年,詹天佑順利通過赴美考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留美幼童三十人大名單中的一員,這是一群娃娃啊,當時詹天佑才11歲。大家不妨想想,11歲是個怎樣的年紀?當同齡孩子還在享受童年的時候,詹天佑和他的同伴們卻已經揹負上這“救國”的重擔,這不是他這個年紀應該的承受的啊。但是沒辦法,他必須得承受,這個民族需要這樣的一批人來拯救。於是,一群娃娃,少不經事,卻要遠渡重洋,來到異國他鄉。

這樣的重擔,沒有將這個11歲的娃娃壓倒,他很堅強,用瘦小的肩膀,頑強的扛了起來。

他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專科畢業,成為當年歸國的105名留美學生中僅有的兩位學士學位獲得者之一。

歸國後,詹天佑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

眾所周知,詹天佑是我們中國近代史的一位最出色的建設鐵路工程師,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的偉大專家和近代的技術領域的先驅。

作為我們中國鐵路修建者的先行者,世人都把詹天佑稱為中國的鐵路之父,甚至於將詹天佑稱為中國的近代工程之父。



而這一切,始於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當時中國相當的落後,外國人看不起咱們。而詹天佑有著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發憤圖強等精神,他回國後,用京張鐵路這一記重錘,給當時深受其他國家侮辱的中國人狠狠地爭了一口氣,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高智慧和偉大的精神。
在修建京張鐵路時,詹天佑向清朝當權者請命,但是慈禧太后卻說:“中國鐵路非洋人不可!”

當時那些洋人還聲稱修建京張鐵路需要四十年的時間,而詹天佑卻提出如果我們中國人來建設,六年就可以全面建成京張鐵路。

雖然詹天佑遭受很多當朝官員的排擠打壓,但是詹天佑卻沒有退縮,也正是因為詹天佑的這種深入骨髓的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堅持不放棄的精神。

最後,經歷許多的困苦,終於把建設京張鐵路的資質拿到了,但建設鐵路這個過程,更加的不容易。

“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獲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覬覦;而路工之難,亦實為向來所未有。”

在之後修建京張鐵路中,詹天佑都是親力親為,親自帶領著自己的團隊,測量著地形,從諸多的線路中,挑出來了最合適修建的路線。每晚伏在油燈下畫圖,經常忙到通宵達旦。

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詹天佑親自帶領著自己的助手攀懸崖,戰勝多種艱困,最後詹天佑終於找到了一條用來修建京張鐵路的最適合的路線。

詹天佑經過不懈的創新和拼搏,始終都貫行著艱苦奮鬥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最後比預計時間又提前了兩年,用了僅僅四年,就全面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建任務!幫政府節省開支二十八萬多兩銀子。

京張鐵路不僅僅是一條鐵路,更是一個民族尊嚴的象徵!

詹天佑先生領導修建京張鐵路的卓越成就,為當時深受侮辱的中國人民爭了一口大氣,表現了我國人民偉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著我國人民偉大的將來。——李四光!

1919年,詹天佑先生因病逝世,終年5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