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没有人是真正的孤岛。

李哲在这个被疫情笼罩的春节里时不时会咂摸这些。读懂这句话时,她正一个人身处一座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的变电站。

江夏变电站离城市中心并不远,距李哲自己家40公里,距雷神山医院不过22公里,为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武汉三医院光谷院区、江夏区中医院等多家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送电。李哲是这座变电站的站长,也是为数不多的500千伏变电站女站长。

1月23日一早,她像每次交接班时一样,开着车从家里赶来变电站。车窗外,行人与车辆穿梭不息,一切如常。

上午10点,武汉宣布“封城”。

铺天盖地的消息传来时,李哲刚和上一班同事交接1个多小时,正在站内忙着清查前天晚上的监控信号。

封城了,下一班来交接的同事怎么来?接送的师傅也要来回奔波。这很危险。

李哲来不及多想,赶忙拨通了分管领导的电话,申请连续值班。这个时候,不出门、不接触,就是最安全的选择,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选择。电话那头些许沉吟,“好吧,你最多上到初三。时间长了人的抵抗力会下降。”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当天晚上,一大碗鸡蛋面条就是一个人的年夜饭。李哲是对生活很有热情的人,这碗面她吃得乐滋滋的,“有蛋有菜有肉有面,够了!”速冻水饺、面条、面包、蔬菜、水果……这些口粮是一早听到封城消息后,站里阿姨和她分别去菜场、超市采购的。

“每天的工作其实都差不多。而且运维工作很琐碎。”李哲觉着每一个细节都很常规:早上起床后清查前一晚的监控信号,早饭后到设备区巡视,抄录500千伏和35千伏设备充油充气数值,下午到设备区第二次巡视,抄录220千伏区域设备充油充气设备的数值,再到站外巡视检查有无异常,做数据表上报,记录线路负荷情况……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1月29日,大年初五。

这天早上,国家卫健委的每日例行通报里,新冠肺炎的累计确诊病例在当日0时达到了5974例。这一数字,超过了2003年非典。

这一天,终于有好消息传来——傍晚6点23分,雷神山通电了!

这座能够容纳1500个床位的医院是在军运会餐厅基础上改造的,主要电源包括220千伏夜泊山变、岳府湾变和巡司河变。而这几座220千伏变电站的上级电源正是江夏变电站。

这一天,本该是李哲延迟后最后一天值班。大年初三那天,她曾又要求过延长值班。雷神山送电让她再次下决心,要保电,还得延。

此时,在雷神山医院的现场,潘宝宝松了一口气,他的妻子杨丽霞在后方也松了一口气。

潘宝宝和杨丽霞都是武汉江夏区供电公司的职工,从1月25日接到通知为雷神山医院送电开始,他们已经在这里奋战了三天三夜。

为了雷神山送电的施工人员有300多名。我,很普通,也并不突出。”潘宝宝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工地上的突击战,对他们来说确实只是很多工作中,普通的一个。这对供电夫妻的心思很朴素:三天三夜,送上电了,也可以回去给儿子做上一顿热饭了。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这一天,传来的也不都是好消息。

傍晚,在医院增容变电站的现场忙碌了一天,正在宿舍休息的代时雨接到了姨妈的电话。

28岁的武汉小伙儿代时雨是湖北孝感供电公司去年刚入职的新员工。他很久没有和姨妈单独联系,这通电话让他很诧异又隐隐觉得不太对劲,迅速地按下了接听键。

“小雨,你妈妈……”姨妈说不下去了,代时雨爸爸接过了电话。断断续续的叙说中,代时雨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儿:妈妈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是重症了。

此前,一切被认为的“自然”好像露出了马脚——

难怪!一向宠爱他的妈妈,在这个春节几乎没有跟他视频过,微信里也是嘱咐他戴好口罩,注意安全,好好工作。

难怪!几次主动跟妈妈打电话,接的总是爸爸,还告诉他:妈妈在忙。

这个时刻,代时雨多想听听妈妈说的话。但他也很清楚,病毒感染后的肺部,呼吸功能衰竭。妈妈说不出来,他也听不到。隔了很长时间,爸爸没有再回复,任凭代时雨发了疯一样地反复打电话。

时针转过了12点。表哥告诉他,妈妈去了,遗体要立刻火化。1月30日的凌晨,在离武汉百余公里的孝感,代时雨多想冲回武汉,再见妈妈一面。

可来不及,回不去。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这一天,代时雨把自己的微信签名改为: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天后,他依然和室友兼同事一起,早出晚归地去现场。孝感的疫情形势也很严峻,为孝感中心医院重庆医疗队宿舍的架线通电,对医院线路开展特别巡视,他一个也没缺席。繁忙的工作,埋进去,不停干,似乎才能让情绪不肆意。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代时雨会发呆,想念妈妈的手艺,上次吃妈妈做的菜还是3个多月之前的事情,也会想起妈妈跟他说的那些细碎的嘱咐,以前觉得啰嗦絮叨的话,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动听。

代时雨的微信名叫“丛林中的但丁”,他说“这是隐藏的艺术家的意思”,但他显然没有“隐藏”,而是像他妈妈曾叮嘱过那样:“你是入党积极分子,关键时刻要站出来。”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代时雨画的《圣斗士星矢》沙加 ↑↑↑

在每个人都比“想象中”、比“看上去”更深地被时代裹挟的时刻。

不逃避,站出来。这不再是选择问题,而是必须。

站出来,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能抗住,扛不住咬紧牙也得抗住!

这是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调度员卞明月,在决定“坚守”后发给家人的话。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1月23日,卞明月在朋友圈语调欢快:“六天封闭值班,出发啦!给大家拜年了,新的一年肯定会越来越好,永远心怀信心和希望!”前一天,她刚刚接到通知,单位要启动封闭值班。虽然一年没有回过扬州老家,卞明月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退了票。

问清电网运行方式,缺陷,注意事项,卞明月就上岗了,而这一上就15天,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孤岛战役”。

很多媒体这么形容卞明月和她的战友们,莫名便有了悲壮的意味。但卞明月不这么认为。66家定点医院和医疗机构、23家疫情防控用品生产企业,47家城市运行保障单位……300多条保电线路连接起这些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他们都与一名电力调度员有关。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除了遥远的陌生人,近处,当熟悉的人需要你的时候。

你会不会站出来?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2月3日上午10点13分,一个归属地为湖北武汉的号码打到了张邹李的手机上。

张邹李是河南信阳罗山县供电公司周党供电所的一名电工,去年10月他刚分到吊桥片区。这个片区里,有五六十户武汉务工家庭。这个春节很多人在武汉封城前都回乡了。

来自武汉的电话号码并不让张邹李意外。

意外的是听筒传来的声音:“张电工,我们家停电了!我爱人得了肺炎,我们一家被隔离着没电用。怎么办啊?”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确诊得新冠肺炎的鲁姨爱人。

他、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五口人,出不了门,吃饭、喝水、取暖、看电视,都需要电。这是个大问题。去抢修的话,听描述应该是空开故障,活儿倒不难,但存在感染的风险。这也是个问题。

一定得去!

张邹李赶忙跟所长商量,向政府汇报,辗转借来了两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连体的防护服并不好穿,张邹李和同去抢修的雷建平体格壮硕,穿一套下来手脚并用,要好一会儿。

抢修车开到了封闭的村口,到这户人家还有1000米,只能走着去。这一路,时不时还有居家隔离的家户从窗户探着头,招呼着下次帮他们买点生活用品——平日里,他们之间就喜欢亲亲热热地打招呼。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终于到了这户人家门口,再次检查了防护措施,张邹李和雷建平便开始了他们的“战疫”:查看门外电表箱,没有故障;进入家中,果然是空气开关烧毁。换新开关,再把家中其他线路检查一遍,齐活儿!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不年轻了,但身体素质还是过硬的。”张邹李1993年入伍,1995年入党,1998年转业来了供电所。这样的“常规”抢修作业,张邹李这个春节做了20来次。

修好了电,出了门,消毒喷雾迎面扑来,他们彻彻底底、仔仔细细地消了个毒。隔着水雾的眼镜上,阳光细碎灿烂,张邹李觉得心情像天气般明快。

明明是很普通的抢修,在他20年多的电工生涯里只能算得上一次包裹严实的“重复”动作。

后来,他在镇长点赞他们的朋友圈里,找到了让他心动的答案:

我们应该是一道光,照亮人心,让所有的人都有勇气为守卫自己的家园而努力。

战“疫”电网人:我们应当是一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