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日记——疾控人的“逆行日程”(四)

在疾控中心,有这样一个部门,他们与全副武装的一线医务人员不同。他们不用穿着防护服与病毒正面较量,但他们会用专业的解答、暖心的话语,为群众搭建起防控疫情、守护健康的“连心线”。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24小时咨询热线的工作组人员。

疫情期间,只要市民对新冠肺炎防控方面有什么疑问,便可致电0359—2052259进行咨询。

“今天早上看新闻,盐湖区怎么有了3例确诊病人。”电话那头,话音有些急促。

“您好,这是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病例确诊时医院所在县(市、区)统计的信息报告新要求作出的订正。这3名患者均属我市首批疑似病例,先后从河津、芮城转入运城市第二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疾控中心对外咨询组的成员张振国通过热线,向市民解释着。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市疾控中心专门抽调门诊部、结核科、地病科的精英骨干医师,成立了以疾控中心副主任杨锦为组长,谢文令为副组长,李红霞、徐青龙、张振国为组员的对外咨询组。

“我们开设了疾控中心专家热线,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疫情防控相关问题,回应群众和社会的关切。同时,对群众的恐慌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杨锦说。

“叮铃铃……叮铃铃……”2月9日,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对外咨询组,还没走进房间,就听到了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和工作人员的答复声。

“2月7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原芮城县2例、河津市1例确诊病例订正为盐湖区报告病例。这几天,很多的市民都在咨询这一问题。”张振国说,他们最近接到了不少询问盐湖区报告确诊病例的电话。

“随着疫情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杨锦说,这就要求大家在做好咨询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保证在答复时绝对不能犯任何错误。

“超市买回来的东西需要消毒吗?”

“我打算进行居家消毒,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肚子痛,还有流鼻涕、头晕,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

在对外咨询组办公室,记者看到每一个接线员的旁边,都放着一个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通话的通话内容。

翻看这些记录本,有不少凌晨拨打的电话记录,通话时间多则4个小时,少则1个小时。“这些电话基本上都是一些出现发热、咳嗽的市民拨打的,他们因为害怕,所以才会不停地询问。”谢文令说,“曾经一个电话从凌晨2时一直接听到6时才结束。”

虽说辛苦,但是他觉得很值得。“其实,在疫情之下,恐慌比病毒更可怕。我们能做的就是消除大家的恐慌,这就是我们24小时坚守的意义。”

除了咨询的电话外,还有一些电话让工作人员很感动。

“不少市民很有责任心,有的主动汇报自己的孩子、亲戚从武汉学习或工作回运,也有市民汇报曾与从武汉回来的人员接触过。”该组的工作人员徐青龙说,还有市民打来电话,为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可行建议。

“曾经一名市民在电话中就建议药店销售发热类的药品时,对购买者进行实名登记,目前已经在我市实施。”徐青龙说。

“您好,这里是运城市疾控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无论白天黑夜,也无论重复多少次,这句话总会让人觉得温暖。

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他们始终坚守,用暖心传递爱心。(樊朋展 李政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