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科技向善:區塊鏈該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無論是工信部倡議充分發揮AI賦能效用、協力抗擊疫情,還是國家衛健委發文提出要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都可以在這次席捲全民的疫情中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參與正空前為人們所迫切需要。確實,與17年前的SARS相比,我們的國力與科技水平已經有了N多倍的提升,在此次與疫情賽跑的過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在早期即作出響應,在這個特殊時期發揮了功不可沒的的價值,可以說戰勝疫情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也許是因為事發突然且中國的區塊鏈應用才起步不久,本應同樣快速作出反應、其技術特性與本次疫情中暴露出的許多問題能夠完美匹配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卻姍姍來遲,且應用面遠窄於大數據、人工智能。

但來得晚並不代表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就可以被低估。回顧以往,慈善、社會救助等領域早已存在過區塊鏈的身影。2019年10月24日,中央也曾指出,要探索“區塊鏈+”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因此,儘管目前看來發揮的作用還有限,未來區塊鏈在此類事件中可發揮的作用仍然值得我們期待。為了防患於未然,也為了避免許多悲劇的發生,也許是時候思考:區塊鏈應該在此類事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圍繞疫情,區塊鏈能夠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與應用?

“共信力”助力“公信力”

疫情發生後,涉及醫療健康、公益、商品防偽、社會救助等領域的話題屢屢被推上風口浪尖:公眾質疑慈善機構信息不公開透明;舉全國之力在物資上支援武漢,但武漢物資依舊告急;“假口罩”氾濫;早期傳染病數據更新不及時,致使謠言滋生......不公開、不透明、效率低的痛點,讓人不得不想到與之相反的區塊鏈:一個分佈式的共享數據庫,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共識機制”等特徵。

在此類疫情中,針對公眾質疑的慈善機構捐贈流程不公開透明的情況,區塊鏈可以通過進行善款物資捐贈數據及使用信息上鍊,讓每筆善款的去向和用途都有跡可查,即實現“善款可上鍊、過程可存證、信息可追溯、反饋可觸達、多端可參與”,以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例如支付寶公益平臺早在2016年就接入了螞蟻區塊鏈,目前平臺上所有的公益項目和用戶捐贈信息均已寫入區塊鏈。

疫情当前,科技向善:区块链该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針對物資分發和配送的問題,可運用區塊鏈技術將物資始發地、走向、滯留地等分發情況在鏈上實時記賬,數據多點存儲,物流及使用過程公開透明,全社會共同監督,不僅可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讓危急時刻的資源調配更加公開透明,增強社會互信。不論是食品安全,還是商品防偽,目前溯源技術在我國已在多個場景中被使用。例如天貓國際利用區塊鏈技術以及大數據跟蹤,正逐步實現進口商品全鏈路,彙集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第三方檢驗等信息,給每個跨境進口商品打上“身份證”。經此一“疫”,我們期待區塊鏈的溯源價值未來也能在慈善物資的監管上得到更好地運用。

疫情当前,科技向善:区块链该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針對傳染病數據需層層上報,不僅降低疫情反應速度,且使上報的醫生承擔過多責任的情況,不少行業內人士指出,區塊鏈技術或可助推國家傳染病預警系統的升級。通過建立一條“疾控聯盟鏈”,對上鍊數據信息進行跨醫院交叉驗證,並對病例數據設定閾值,區塊鏈技術可以將串聯式的系統變為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系統,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降低醫生上報的心理壓力,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從而更好對疫情進行預防和監控。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此次疫情,區塊鏈技術在改善政務服務,減少傳染渠道中也發揮了作用。此前中文國際頻道曾報道,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市各區各部門通過優化辦事流程,精簡申辦材料,採取多種方式開展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大力推行不見面辦事模式。其中,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通過梳理企業辦事流程,利用網絡、電話和區塊鏈技術等多種方式,對企業登記、企業房屋租賃事前確認等事項實現了“不見面”辦理模式。通過微信搜索“海淀政務”微信公眾號,點擊“區塊鏈專區服務”平臺進入,就可以進行遠程活體認證,對房屋租賃給企業使用進行事前確認,在住所核驗上率先實現“秒批”。無數因數據孤島、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監管缺失都表明,區塊鏈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亟待推廣。

疫情当前,科技向善:区块链该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可以看出,區塊鏈在降低信任成本,提升社會運轉效率方面尚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展望未來,在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場景和民生服務中,或許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區塊鏈的影子。

善用技術,才能發揮技術的最大功效

儘管目前關於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抗擊疫情中的討論眾多,但在實際運用中運用區塊鏈技術,同樣要受一些情況的掣肘,理念與現實往往存在距離。

首先,上文所提到的應用,前提是要有較為成熟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作為支撐。但在目前,區塊鏈的各項應用都還處於摸索落地階段,仍需進一步的建設與完善;其次,和所有區塊鏈應用面臨的問題一樣,要對物資信息等數據上鍊,首先就要保證數據本身是準確的,這是應用發揮作用的第一步;再次,公益組織或慈善機構是否選擇將數據上鍊、如何對其做出正確的應用選擇並接受公眾的監督還是一個現實問題。

有行業人士認為,“如果早點使用區塊鏈技術,疫情不會是今天這樣”,也有網友表示,“公信力問題不會因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就得到徹底解決”,事實上,這兩種聲音都自有其道理,關於區塊鏈在此類重大事件中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不僅應該被我們客觀看待——“不可不重視,也不可誇大”,更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是否能夠在當前已有的條件下快速做出響應,並被正確、有效地應用,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正如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青島分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迪揚此前在文章《區塊鏈+疫情抗擊:把數據曬在陽光下》所說的:“善用技術,才能發揮技術的最大功效。”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大健康派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