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櫃的轉機來了!那個被逼"賣化肥"的快遞公司迎來多個漲停

文|陳晨

2003年,非典爆發,國內線下交易一度面臨停滯狀態,電子商務因禍得福在夾縫中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而當時員工被隔離的阿里,也從此締造了它後來的傳奇故事。

疫情持續企業復工難,當中也有裁員渡劫的消息傳來。但翻開硬幣的另外一面,危中藏機。比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生鮮電商需求量暴增,同時,曾經深陷泥潭的快遞櫃也迎來了拐點。

自2月3日以來,快遞櫃概念股股價不斷上漲,快遞櫃製造商智萊科技2月3日收盤價53.17元,多日漲停之後2月11日收盤價為77.2元,8天股價增長45.19%,另一個製造商新北洋股價也從10.57元漲至12.36元,快遞櫃運營商三泰控股股價從4.21元漲至5.27元。

快遞櫃的轉機來了!那個被逼

玩家多掙錢的少

快遞櫃盈利難由來已久。

作為重資產的快遞櫃,設備成本投入較高。在小區、寫字樓、學校等地方設櫃,還要支出進場費和租金,櫃機的日常維護等費用需要持續支出,在不斷布櫃,快速搶佔市場的腳步下,自然是一筆不菲的投入。

據瞭解,快遞櫃這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一臺智能快遞櫃一年的運維成本超過10萬元。

快遞櫃的轉機來了!那個被逼

與之相對的,在盈利方面,似乎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普遍虧損的智能快遞櫃企業,商業模式還未走通,也同時引來快遞員和用戶的不滿。豐巢就因為涉嫌"誘導打賞"多次被送上熱搜。

快遞櫃的轉機來了!那個被逼

智萊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就是豐巢科技,2016至2018年公司直接向豐巢科技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48.95%、57.22%、32.37%。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豐巢虧損了2.5億,2017年又虧損3.85億元。截止2018年5月31日,豐巢科技資產總額為63.11億元,負債總額為17.32億元,5個月營業收入為2.88億元,繼續虧損2.49億元。

虧損也間接映射到了智萊科技的財務數據上。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應收賬款的高企,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8408.86萬元、7533.72萬元和1.2億元,同時,現金流緊張,2016年—2018年,其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561萬元,-2535萬元,-2672萬元。

同樣是豐巢核心供應商的新北洋,財物數據也不理想。根據財報,其2019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59億元,同比減少13.21%;歸母淨利潤為2.19億元,同比減少15.88%;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6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5.63%,顯然要低於市場預期。

活的更艱難的是三泰控股。

速遞易是三泰控股旗下品牌,2012年,包裹投遞"最後1公里"的痛點讓"速遞易"快遞櫃項目橫空出世。之後,三泰控股將此項目視為救命稻草,並砸入血本,先後在2014年、2015年兩次合計募資36.52億元。=

只是,救命稻草並沒有救命,反而將它推入深淵。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分別虧損0.38億元、13.04億元和1.97億元,並在2017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日前,三泰控股徹底放棄快遞櫃業務,正式宣佈主營業務轉型化工(精細磷酸鹽業務),但三泰控股現仍持有速遞易34%的股權。

看到曙光

2月6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郵政局表示要"積極推廣、定點收集、定點投遞、預約投遞、智能快件箱投遞的模式,儘可能減少人員之間的直接接觸"。

受到消息影響,當日快遞櫃概念股大幅上漲,其中智萊科技、新北洋漲停,三泰控股漲幅也超過6%。

疫情期間,政策有望持續推動智能快件箱行業發展,無接觸配送是發展大趨勢。菜鳥裹裹、餓了麼等平臺紛紛推出"無接觸配送"等服務,鼓勵消費者採用隔門交接、物業託管、自提櫃寄件等方式,減少人員接觸。

快遞櫃的轉機來了!那個被逼

無接觸配送帶來了用戶習慣的養成,以及智能快遞櫃使用頻次的增加。在疫情結束後,快遞末端有望繼續擴大"無接觸式配送"服務的佔比。業內人士分析,年內智能快遞有望成為多個快遞企業強需求,市場空間和滲透率或雙雙迎來快速提升。

也因此,安信證券給出投資建議:三泰控股2019年-2021年的EPS分別為0.08元、0.29元和0.37元;首次給予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5.6元。三泰控股快遞櫃業務迎轉機,BPO和磷酸鹽業務穩中,也算是擺脫了之前的退市危機。

安信證券在研報《疫情下的"櫃"族崛起》中分析,作為國內早期快遞櫃運營商,三泰運營經驗豐富,而快遞櫃自身擁有大量的客戶流量資源,是線上線下數據結合的關鍵點,未來有望打造城市末端生活圈,實現流量變現。

疫情促進電商發展,進而增加投遞需求,無接觸式配送對快遞行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未來線上購買生活用品或成為趨勢,快遞量增加也會形成對智能快件箱鋪設的利好。

該研報稱,2019年的快遞櫃的入櫃率10.5%,在消費者習慣培養,快遞末端人力逐漸消失的背景下,快遞櫃的需求釋放,020的交互終端平臺,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30%,即2023年快逑箱保有量超200萬套,設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 。

快遞櫃的轉機來了!那個被逼

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無接觸配送下,快遞櫃需求量將快速增長。同時,未來快遞櫃發展的方向是一體化,除了存放普通快遞的櫃子,冷藏櫃、冷凍櫃等新興形式也會一體集成。此次需求端的變化,或加速促成這一改變。

然而,目前快遞櫃的全面使用依然存在挑戰。比如,部分快遞櫃放置於小區內,但是一些地方規定不允許快遞員和外賣員進入小區。近日,國家郵政局也發出呼籲,快遞員能夠進小區。

(注:文中圖表來源於安信證券研報《疫情下的"櫃"族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