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昨日很多企业开始复工,生活似乎也逐渐向正常好转,但钟南山领衔的一篇论文却让疫情的阴云不散…在对1099里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

最长则可达24天之久,病毒的强隐匿性比之前预估的还要可怕。


而就在2月8日,北京中日医院出现一名3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除北京外,多地也出现了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情况。李文亮医生的第二次核酸检测也为阴性,但患病后23天监测时,又出现了阳性的结果。


但“假阴性”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坐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高占成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都存在误差可能。监测的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疾病发展的阶段、采样的方式、提取和检验的细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等等。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在细胞中生长的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而咽拭子取样的是上呼吸道的样本(咽喉、扁桃体上的分泌物),下呼吸道的标本更精确,但操作上有难度,也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另外,护士提取样本时的操作、高负荷下检测员的工作状态,等也会让出错的概率增加。


高占成指出假阴性患者虽然存在,但依然只是个例,原因也不明确,依然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和严格观察。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被证实的24天潜伏期也好,依然存疑的假阴性也罢,从目前各项临床表现来看,这次病毒都比当年的SARS更具隐蔽性和传播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面对如此狡猾的新冠病毒,我们有可能彻底消灭它么?


新冠肺炎,是病毒亿年进化的典范


病毒变得如此隐匿狡猾,其实是进化的结果。


病毒的结构并不复杂:一个蛋白质外壳,内装有DNA或RNA。这种构造,让它和我们常见的生物形式差异巨大,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归于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之中。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它没有新陈代谢,自身不具备繁殖能力,只能把自己的遗传片段(DNA或RNA)注入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复制DNA,并制作各种必要“零件”,之后将零件和DNA重新合并成新的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中流出,去寻找更多的目标。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之后,这种病毒会通过飞沫、体液等方式传播,去寻找新的宿主来进行复制。


病毒的一生,就是不断感染、复制、传播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缺陷,病毒在复制基因时容易出错,在生产新的病毒时,容易带上宿主的基因,或者把自己的基因留给宿主。


不同的基因混合就容易引发变异,这完全就是一场不知道结果的赌局,有的时候变异会增强病毒的毒性和感染力,但有的时候会把病毒自己带向灭绝,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在1920年神秘消失。比如2002年的SARS,也在后期不攻自破。


如果去评判一种病毒的成功,通常要从毒性和传播性两个方面下手。


要说传播性,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算是典型,它前后感染了上亿的人数,占到了全球人口的11%-21%。可是,它的毒性非常弱,和普通感冒差不多,死亡率仅有可怜的0.02%。


要说毒性,埃博拉病毒算是一绝,在感染的数小时后就会发病,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但它必须通过体液和亲密接触才能传播,如果不接触患者的汗液、血液和身体,基本就没有问题。另外由于它的毒性太强,宿主在感染后,可能还没有和其他人接触就倒地身亡,这让埃博拉的传播性大受影响,在爆发后以没有大规模传播开来。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病毒需要在感染尽可能多的人和致死更多的人之间平衡,而此次的新冠病毒,就属于“内外兼修”的类型,可以通过接触、飞沫、粪口,甚至气溶胶等形式传播,有长达24天的潜伏期,它能更好的伪装自己,在潜伏期内去感染更多的人而不发病,同时保证相当的致死率。


新冠病毒似乎掌握了一种精妙的平衡,这也让它注定“名留青史”,成为人类历史上应对的最棘手的病毒之一。


病毒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灭


人类对抗病毒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1020年,萨曼王朝的医学家伊本·西那记述了隔离可阻止传染病的扩大。14世纪,为了抵御黑死病,当时的医生会佩戴一个鸟嘴面具,里面放置有香料和草药,这可以看做最初形态的口罩。17世纪,英国通过油炸动物粪便、鸡蛋、火药等来治疗感冒病毒。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对于病毒的真正突破,出现在宋朝,当时人们就有针对天花的“种痘”方式,也是最早的疫苗方案。


但把这种方式形成方法论的还是英国。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牛奶工很难得天花。他发现挤奶工在挤奶时就通过牛感染了牛痘,痊愈后,对天花也产生了免疫。


通过研究,他发现把含有牛痘的溶液涂在健康人的伤口上,就会产生对天花的抗体。


疫苗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被动局面,从1796年来,人类已经发明出数10种疫苗,能够治愈包括狂犬病、伤寒、霍乱、子宫癌、小儿麻痹等等病毒。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但全球人口的爆发、大规模迁徙,也让病毒以更快的方式传播。与此同时,病毒自身也在加速进化和变异,变得越来越狡猾,越来越难以攻克。


疫苗的研发需要时间和临床验证,而等疫苗研发出来后,病毒可能就进化到“2.0版本”,和初代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虽然我们有流感疫苗,但依然无法保证接种疫苗后完全免疫,因为流感病毒的进化太快了。


其实病毒并非一直在扮演死神的角色,病毒不断渗透、混合基因的特性,让它在生物演化史上不可或缺。在哺乳动物的胎生过程里,有一个阻止母体免疫细胞攻击胎儿的重要基因,很可能就是病毒在很早之前所馈赠的“礼物”。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人类的诞生和进化都离不开病毒的功劳,只是科技让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无所不胜,面对未知失去了敬畏之心。


“新冠病毒”为何越来越狡猾


从今天返程的各种问题看,我们无法提前预估这场战役会在何时结束,不过随着春节返潮的结束、公众意识的觉醒、个人防护的加强和天气的转暖,确诊和疑似病例会逐步下降,瑞德西韦等药品和相关的疫苗也在紧密的测试和研发中。


或许我们有望在新冠病毒出现显著变异前控制住疫情的发展,最终以惨烈的代价在这场血战中胜出。但我们与病毒共生的命运,不会因为这场胜利发生任何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