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单鼻塞、咽痒、37.2℃…病的不是我,是我们

宅在家里N天的人们,心情也越来越糟糕。我最近有点感冒,轻微鼻塞,喉咙有点痒痒的,忍不住偶尔咳嗽。我偏冷静,没有头疼又未有武汉关联史,自认是轻微感冒,从未往新冠状肺炎上想。但也戴着口罩,这段时间可不能连累家人病了,哪怕是流感。


前几天,爸爸号召大家每天早晚测2次体温。全家举双手赞成。


轮到我了,信心满满测完,37.2℃……


这时,全家都呆住了。


我不信!


取下口罩,到房间又测了一次。


刚到5分钟,爸爸像掐准了时间一样出现在房间门口问我,多少度?

我拿出体温计一看,果然,我说:37.2℃。

仿佛看见爸爸往后退了半身,也没有进门。<strong>气氛突然紧张起来······


紧接着“问诊环节”开始了。

爸爸问:“你乏力吗?”

我答:“我没感觉啊。”

问:“头疼不?”

答:“没有”

问:“很想咳嗽吗?”

答:“喉咙有点痒痒的,有点想咳。”

问:“没怎么听你咳呀。”

答:“是啊,就一点点想咳,真的一点点,半天咳个一声的那种一点点。”

问:“那你腹泻吗?”

答:“前几天有,妈妈不是煮药汤呢吗?那个太寒了。”

问:“你还有什么不舒服的?”

答:“报告,我有个轻微鼻塞。不流涕能流气的那种。”

爸爸说:“你这要加强锻炼呀,抵抗力不行,<strong>万一得了,那可是一家的事!

我答:“冤枉呀!我可除夕起就没出过门,再不济也是普通感冒呀!”


不甘心的我,连续多天开始不停测体温,想要证明自己正常。除了医生,现在只有体温计可以为我做证。可依旧37上下徘徊。我终于放弃了质疑,接受自己就是这体温!


之后,我的气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嘴上说着“我没事”,可内心越来越怂了。

1、我每一声咳嗽,家人都竖起耳朵听,十分紧张。

2、早起见面,午休起床,睡前晚安,家人问候语都是“你多少度了?”。就像见面打招呼“你吃了没?”。

3、我开始不自信,一遍又一遍在网上查询“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度”“腋下37.2摄氏度算不算发烧”“37.2会不会是新冠状肺炎”……甚至“例假前会不会体温升高”。寻找一切可以解释自己几天体温奇怪的理由。


咳嗽、单鼻塞、咽痒、37.2℃…病的不是我,是我们


4、我不停查看确诊病例的症状及发展,与自己比对。不停刷新不同出处里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的症状比较。与其是想用来说服家人,不如是想拿来说服自己。我连房间门也不想出,想要自我隔离。

5、了解的越多,越可怕。越看,自己越像!一个门外汉,开始向专业求助。因为怕去医院,找到了线上问诊。问了微医和松果医疗。微医写的是24h,回答快,比较笼统“建议静待观察”。进去松果时,前面有37位。松果宣传三甲医生,虽然等了比较久,但回复比较肯定,说我与新型肺炎无关。于是我再问“我的体温正常吗”。医生说“正常”。算是得到了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再问别家了。

6、我开始加倍吃药。发现这样感冒下去,身体不出问题,我和家人的心理也要出问题。如果放任感冒发烧到37.5以上,非去医院不可的时候,就真有带病毒的可能了。

7、我在网上搜索体温和新型肺炎的信息时,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恐惧。我们分不清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肺炎,分不清上呼吸道感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分不清37.2算不算低烧……我们只能看到家人那一刻的恐惧,和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性。


咳嗽、单鼻塞、咽痒、37.2℃…病的不是我,是我们


咳嗽、单鼻塞、咽痒、37.2℃…病的不是我,是我们


我家是湖北临省小县城里一个老实规矩的家庭。从除夕前得知武汉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家里积极响应关上大门至今。无武汉旅史、无接触史、无外出史(除爸爸的必要2次,也是层层严格防护)。因为医院已有个别确诊病例,于是去医院会变得更具风险。一直宅在家中,一切似乎都是风平浪静。

没想到,这几天,触不及防的感冒,戳破了这一切。

咳嗽一声都精神紧张,睡久了头疼乏力便心慌。

不再与人交流,来去匆匆,独自刷着手机。

我们深深地祝福着湖北,为求助信息而落泪,为生离死别而痛心,为逆行英雄而振奋。

肺炎看似没有席卷在我们身上,已深种在我们心里。

病的不是我,是我们。

原来,我们已是惊弓之鸟。


如果你也在这种疑心病的环境中,也有困扰,那么希望我的经验能保住到你:


1、确信自己没事。是否有接触史,旅游史。线上问诊,如有必要,前往安全的医院问诊,回来自我隔离,保护家人。心安,需要建立在事实之上。

2、及时吃药。小病拖大,容易造成负面的情绪氛围。甚至必须就诊的事实隐患。

3、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多吃蔬菜。保持好状态,维系好心情。

4、转移注意力。找一件自己爱好做的事坚持,健身、看书、跳舞、烘焙等等。从每天的疫情痛苦中,内心得到舒缓,生活得到充实。


期待战疫早日结束,春雨之后,万物复苏,静待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