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征服蒙古的?為何能把蒙古牢牢掌控在手中呢?

hwy123456


當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草原放羊之後,蒙古就開始分裂。建立元朝的黃金家族回到草原之後,傳承了幾代大汗之後,被瓦剌部的也先取代。瓦剌的強大就在那場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對蒙古開始採取守勢。

瓦剌部失勢之後,黃金家族的後代達延汗成為了蒙古人的首領。當達延汗死後,蒙古本部分為漠南和漠北兩部分。瓦剌人西遷,進入了今天的新疆北部地區和青海省,構成了漠西厄魯特蒙古。直至滿洲興起時,整個蒙古分為了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個部族。

這三個部族也不是三個統一的帝國,而是三個部族聯盟。

漠南蒙古分為、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察哈爾部是黃金家族的嫡系,構成了漠南蒙古的主體。科爾沁部靠近東北地區,而夾在科爾沁部和察哈爾部之間是喀爾喀部。此外東北的一些女真部落也有蒙古的血統,比如:葉赫、哈達、輝發、烏拉等部族。

漠北喀爾喀蒙古先前分為三個部分: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扎薩克圖汗部,當清朝招降漠北喀爾喀蒙古之後,又增加了三音諾顏部。

在漠西厄魯特蒙古,瓦剌人分裂成了四個部族: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這四部裡面最強的當屬準噶爾部,準噶爾部最初在今天的新疆伊犁河流域。隨著準噶爾部的擴張,杜爾伯特部被征服,土爾扈特部被趕至伏爾加河流域,和碩特部則被逼往青海。準噶爾部成為了新疆蒙古人的龍頭老大,後來準噶爾部還征服了南疆的維吾爾人,有了足夠的能力和清朝掰腕子了。

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滿洲人除了進攻明朝之外,為了能夠穩定後方,同時也為了能夠找到一條能夠繞開山海關進攻關內的道路,大部分精力用來花在征服這些蒙古部族上。本著由近及遠的原則,首先被征服的是葉赫、哈達、輝發、烏拉等部族,隨後就是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

科爾沁部是滿洲人最早和最忠實的盟友,這份友誼很大程度上是由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促成的。相對於林丹汗,滿洲人能夠給予科爾沁部人更大的自由度。在此後歷次對明朝的戰爭中,科爾沁部都會派出軍隊參與。

相對於主動投入懷抱的科爾沁部,滿洲人對喀爾喀部的征服的確是花了力氣。喀爾喀部在努爾哈赤與明朝的戰爭中,喀爾喀部是站在明朝一方,並在戰爭中失敗。失敗後的喀爾喀部人發現自己處於察哈爾部、滿洲與科爾沁部的聯盟、明朝三方的中間,相當於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哪個也不能踩破。喀爾喀部此後對於滿洲是時降時叛,在最後喀爾喀部投向了滿洲。

到此為止,漠南蒙古只有強大的林丹汗能夠對抗努爾哈赤了。林丹汗的統治中心在當年元上都開平,林丹汗也以統一蒙古,成為成吉思汗第二為目標。到皇太極時代,滿洲聯合科爾沁、喀爾喀兩部對察哈爾部。暴虐的林丹汗喪失了自己部眾的支持,察哈爾部內部出現叛亂。在這種內外夾擊之下,察哈爾部也歸順了滿洲。

為了能夠牢牢地控制漠南蒙古,清政府將蒙古人分成了八旗二十四部,這些旗部互相合作,又互相監督。就這樣原本權力分散的漠南蒙古諸部實現了中央集權,再也無力掙脫中央政府的控制。

但是這種蒙八旗的制度在漠北蒙古卻未能夠被實行。清朝與漠北蒙古未爆發戰爭,這樣也就使得清政府沒有理由對漠北蒙古諸部才有硬性兼併,只能才有軟性的招撫。

這樣就使得漠北蒙古表面上歸順與清朝,但是自身還保留著行政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清朝只是表面上設立了烏里雅蘇臺將軍管理漠北蒙古,清朝滅亡之後,漠北蒙古也就分裂了出去。


在清政府征服了漠南蒙古與漠北蒙古時,也正是準噶爾大汗噶爾丹擴張的高峰時期。準噶爾部從新 疆進入蒙古西部,橫掃了漠北蒙古四部,獲得了漠北蒙古的控制權。噶爾丹心裡有一個狂妄的征服計劃:借道漠北蒙古,從漠北蒙古東部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再南下北京進攻清王朝,進而征服整個中國。

公元1690年,準噶爾部開始進入今天的呼倫貝爾地區,進攻察哈爾部。準噶爾軍在察哈爾領地擊潰了漠南諸部聯軍,並進一步逼近北京。為了抵禦噶爾丹,康熙皇帝派遣大軍從喜峰 口和古北口北出長城,與準噶爾軍相遇在如今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

這是蒙古騎兵和滿洲騎兵的對決,兩者屬於強強對抗。同時清軍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清軍的火力此時已經遠遠強於準噶爾部。在與明軍的交戰中,清軍已經實現了火器化,在 清軍中有了專門的火炮部隊,使用的是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

在清軍猛烈的火炮轟擊之下,準噶爾部騎兵部隊損失慘重,被迫向西退去。此時噶爾丹的留在新疆老巢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發動了叛亂,篡奪了新疆的控制權,同時表示了對清王朝的歸順。噶爾丹試圖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但是遭到了失敗,於是盤踞在漠北蒙古西面的科布多城等待機會。為了斬草除根,康熙皇帝決定御駕親征。雙方在如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南面的昭莫多遭遇,並展開了大戰。清軍強大的火炮再次幫助清軍擊敗噶爾丹,噶爾丹在此後的流亡過程中死去。策妄阿拉布坦此後又叛亂清朝,清朝再次派遣大軍前去平叛,徹底控制了漠西蒙古。

總的來說,清朝在蒙古問題上也是耗資巨大,依靠武力征服漠南蒙古與漠西蒙古,也就將內蒙古地區和新疆地區鎖定在中國的版圖之中。

<strong>


遊在路上的魚1986


滿清為何能征服蒙古?

滿清能征服蒙古源於優異的地緣政治優勢

明朝設立九鎮基本位於北京到嘉峪關的長城一線,屬於防守戰略態勢,不利於轉入進攻態勢,明朝進攻時蒙古各部北撤逃逸難以深入追擊無法消滅控制蒙古有生力量;

滿清所處的大明奴兒干都司位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軍隊可以直接攻入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控制漠南最肥沃的草場掐住蒙古命門。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自匈奴時代起就是草原民族的生息地,匈奴左賢王部世居此地,漠北大戰冠軍侯消滅的七萬匈奴主力即來自呼倫貝爾,成吉思汗也出生於此,明朝大將藍玉在此地捕魚兒海殲滅了北元精銳俘虜了北元皇族;

呼倫貝爾大草原擁有1.49億畝肥沃草場,是蒙古人賴以生存的家園,蒙古族在此發展壯大後逐步向外開拓,建立了強悍的蒙古帝國,因此呼倫貝爾大草原是蒙古人的根據地大後方;

綜上所述,滿清強大後向西進軍直接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掐住了蒙古人的命脈,從而征服了蒙古部落!


無憂谷逍遙子


曾經建立過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汗國的蒙古,是如何被看似弱小的清朝征服的呢?

這得從元末明初後逐漸退化和分裂的蒙古說起。

元末明初後的衰退的蒙古

元末明初退出中原回到草原的北元勢力,必須重新面對除了草原就是草原的現實,只能發展畜牧業的草原上薄弱的產出,已經不能支撐元朝朝廷這樣如此龐大的脫產組織,政治組織只能隨著經濟退化二退化,到了達延汗的時代,草原上的蒙古汗國重新回到了遊牧民族國家的形態。

  • 明朝對蒙古的分化,由於明朝施行的是重農抑商的政策,明朝對於疆域擴張的問題,完全基於是否適合發展農業,所以明朝從來就沒想過要巧奪蒙古人的土地,所以朱棣在擊敗蒙古大軍後,選擇修建長城防禦,同時還採取對蒙古各部族採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不與蒙古的中央掌權派和解,反而與地方勢力開展互市,促使統一的蒙古逐漸走向分裂。

  • 蒙古羸弱的經濟進而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此外由於生產力低下,無法南下搶掠,蒙古經濟上非常無力,而軍隊的裝備訓練培養都需要錢,這就導致蒙古的軍隊逐漸式微,戰鬥力降低嚴重。

藏傳佛教在蒙古草原的傳播進一步削弱了蒙古

蒙古人在明代時期就主動接受了藏傳佛教,1578年(明神宗萬曆六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和俺達汗的“青海之晤”後,黃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開始在蒙古草原廣泛傳播。除此以外紅教(藏傳佛教寧瑪派)也深入草原,進行傳播。

就連成吉思汗的嫡傳,蒙古汗國的正統可汗林丹汗,也在紅教喇嘛沙爾巴呼圖個圖的影響下,改宗信封了紅教。

藏傳佛教在蒙古的傳播帶來了恐怖的危害,大量蒙古人開始出家做喇嘛,改變了他們那種尚武的性格,同時大量男人出家做喇嘛也不傳宗接代,導致人口急劇減少。

崛起的滿清對蒙古的征伐“三部曲”

(1)蠶食蒙古

此時崛起的滿清,先是聯合東遷的察哈爾等部蒙古,通過結盟將其置於自己的控制範圍,然後通過軍事和拉攏手段,征服了漠北蒙古。

(2)滅林丹汗獲得蒙古合法汗位

滿清還採取掏心戰術,追著蒙古的可汗林丹汗追殺,林丹汗兵敗遠遁到青海,1634年因得了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其子還有4個福晉投降,皇太極將兩個福晉吶為自己的妃子,其他福晉也嫁給了滿清皇室,通過聯姻手段,滿清控制了漠南蒙古,還獲得林丹汗的傳國玉璽,具有成為蒙古可汗的合法地位。

(3)滅準噶爾蒙古

滿清入關後到了清乾隆年間,準噶爾汗王去世,出現動亂,乾隆派兵直搗伊利征討準噶爾,準噶爾先是投降後又叛亂,清軍損兵折將,乾隆皇帝認為他們豺狼成性,命前線將領誅殺準噶爾幾十萬人,從此準噶爾蒙古滅亡,清朝徹底征服了蒙古。

滿清對蒙古控制的“組合拳”

(1)聯姻加聯盟

一開始,清朝就對蒙古實行和親政策,清朝每位皇帝都會娶蒙古公主當妃子,清朝的格格也會嫁給蒙古王孫為妻。

此外還優待蒙古王公、蒙古王公的爵位都是世襲。

(2)劃分旗地

滿清還劃分旗地,將各部落固定在一個區域,沒有皇帝命令不能隨便遷移,消滅了部族崛起擴張的可能,也隔絕了各部落的交流

(3)要點駐軍

滿清採取要點駐軍的手段,對蒙古的經濟和交通中心進行掌握,就近監視,保障統治。

(4)最重要的手段,經濟控制

滿清政府完全控制了草原上的商貿,由政府指定的商號在草原上進行商業活動,用商業交換和高利貸,將所有的草原產業綁在一起,形成真正的經濟統治。

清朝用了以上4套組合拳,把蒙古收拾的服服帖帖,反而成為滿清統治中國的好幫手。


小油瓶侃歷史


清朝如何征服蒙古?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蒙古和清朝的發展歷史,以及兩個國家的在其中的紛爭:(清朝與漠北、漠南、漠西蒙古的糾葛)

1、蒙古族:在宋、遼、金時代,我們把漠北的蒙古部稱為黑韃靼,漠南的蒙古部稱為白韃靼。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

2、蒙古分裂: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漠北蒙古(外蒙古),漠南蒙古(內蒙古),漠西蒙古。



清征服蒙古三部曲:

1、清滅漠南蒙古(皇太極):為了彌補女真、滿洲人數太少的根本弱點,清除北方、東北方向來的威脅,斬斷大明帝國右臂,天聰九年初,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率一萬人渡黃河西進,至托里圖,統一了漠南蒙古,蒙古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屬部,察哈爾、克什克騰部眾相繼歸降,鄂爾多斯部、歸化城土默特一併歸降。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臺吉來盛京朝覲,奉皇太極為蒙古大汗。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置蒙古衙門統管蒙古事務,並派員前往歸附的蒙古各部"查戶口、編牛錄、會外藩、審罪犯、頒法律、禁奸盜"。為了籠絡蒙古封建上層分子,皇太極用聯姻、賞賜、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襲職例、崇奉喇嘛教、與西藏僧俗頭領建立聯繫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諸部的支持和效忠。




2、漠北蒙古歸順(康熙、雍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準噶爾部噶爾丹入侵漠北,喀爾喀三部大敗,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部舉族南遷,歸附清朝,被安置於漠南邊內。三十五年(1696年),清軍三路出擊噶爾丹,康熙皇帝親率中路軍進至克魯倫河。噶爾丹西退,在昭莫多被西路清軍擊潰。三十六年(1697年),漠北平定,喀爾喀三部遷回故地遊牧。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和碩特部親王羅卜藏丹津自號"達賴琿臺吉",舉兵反清。次年(1724年),清軍平定叛亂,將青海蒙古各部編為二十九旗,授以札薩克,不久設置西寧辦事大臣管理青海。1733年,漠北蒙古(今蒙古國)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為省級行政區。1761年,置庫倫辦事大臣,自此180多萬平方公里的漠北納入清帝國版圖。


3、漠西蒙古(渥巴錫東歸-乾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由俄羅斯遷徙至伊犁,叩關內附,清廷以其部眾為舊土爾扈特四路;以叛逃復歸的土爾扈特臺吉舍稜所屬部眾為新土爾扈特部。

乾隆時期平定準噶爾之後,土爾扈特汗渥巴錫東歸清朝,清朝疆域如下: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點評補充,謝謝😌


Alan蘭蘭


滿洲人和蒙古人在古代本就是一丘之貉,都是天生喜歡搞團伙作案的土匪。後來一土匪頭子闊了,拿著把刀架在另一個土匪脖子上,威逼利誘商量著一起搶一把,一拍大腿,事就成了!

再來說北方,那裡自古以來到清末都一直沒有真正消除過隱患。中國滅了匈奴來了鮮卑,滅了鮮卑來了突厥等等,割草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要是那地適合耕種,那地方的人民鐵定就變得現在這樣都能歌尚舞了!

說到蒙古,確實不太一樣,畢竟歷史上確實輝煌過一把,凝聚力還是比較歷史上那些要強。只是被明朝從諾大帝國打成原始部落社會一樣而已,並沒能像以前那些那樣直接就給團滅或驅趕出老家都不敢呆了。

被明朝整成奄奄一息後,滿清上來就給補了一刀也就基本歇菜了。再以極其誘人的伎倆拉攏蒙古人上層精英,通過佛教閹割蒙古下層普通百姓,竟溫水煮青蛙般地差點將蒙古人給滅了族。被親家這麼個算計,不知道蒙古人心裡是不是還能愛得上他那親家公。

蒙古是歇著了,但是北方跟歷史上一樣,並沒有因此消停,來了個更加邪惡的沙俄。不僅如此,以往歷史上只是北方成威脅,到了滿清時,不僅北方了,世界各地東西南北都來幹滿清,這不可謂不奇葩,真是幾千年獨一份!


破虜大將


清朝皇帝對付蒙古人無非兩手,和親與宗教信仰來解決蒙古問題,所以康熙帝會對大臣說維修長城實屬無意。

滿蒙之間稱通婚更恰當一些,從皇太極的皇后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開始到肅親王的女兒金碧輝(川島芳子)嫁給蒙古王子甘珠爾扎布。蒙古貴族和滿族皇室、貴族一直保持通婚,這不是西漢時的和親公主外嫁匈奴單于,而是相互嫁娶,這種親戚關係讓雙方的上層一直保持信任。清朝皇帝還建立了蒙古八旗制度,以旗制族,幾個旗建盟,把原來遊牧的人固定在一定的區域。地方上設立旗長(札薩克),對口清廷的理藩院,派駐防將軍節制。八旗中每個旗設都統,直接對應軍機處,監督旗長。牧民入則為民,戰則為兵。

另一個高明手段通過宗教信仰抑制蒙古人口增長。蒙古人原來信奉薩滿教,喇嘛教是蒙古征服西藏時通過接觸傳入蒙古的,忽必烈任命八思巴為國師,仿漢制,建太廟,蒙古皇室及上層皆信奉喇嘛教。蒙古人全民信奉喇嘛教自俺答汗開始,俺答汗能征善戰一路打到青海,為了進一步將勢力擴大到藏區。俺答汗和藏區的喇嘛黃教首領進行會晤,宣佈蒙古人全民信奉喇嘛教。蒙古人信奉喇嘛教開始善武之風消弭,百姓追求來世的虛無縹緲,貴族把大量財富進獻佛寺。

清朝統治者經濟、文化上限制蒙古和漢人聯繫,通商口岸只有幾個,還需要登記在冊。禁止蒙古人學習漢字,與漢族人通婚,使蒙古地區一直處於落後的遊牧狀態。最絕的是,利用喇嘛教宣傳“慈悲為懷”,要求蒙古人生子較多的人,把自己孩子交到喇嘛寺出家。近半的男丁成了出家人,出家人是不能結婚生子的,蒙古的人口基數陷入負增長。出家人修來世,精神麻痺蒙古人,出家人不用幹活就能得到供奉,消磨蒙古人的戰鬥意志,便於清朝對蒙古統治。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清朝征服蒙古,有人說是因為統治者利用黃教催眠蒙古人,使蒙古人家家信佛,而且成年男性大量出家,導致蒙人失去鬥志,人口銳減,最終沉淪!

還有人說清政府倡導滿蒙一家,政府積極拉攏蒙古貴族,和親通婚,清帝后宮幾乎被蒙古族佔據,滿蒙好的跟一族似的,因此蒙古人放棄了抵抗!

以上兩點不能說不對,但愛好歷史的人不用細想,就會覺得哪裡不符合邏輯!既然這兩種辦法這麼管用,為什麼先前的中原王朝不想,或者說想到了不實施呢,難道說漢人對遊牧民族天生排斥,只知道靠建長城這種消極方法應對!還是說漢人智商不夠,壓根就不會利用宗教或和親?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在兩個字,實力!你讓宋朝去草原上冊封蒙古,人家鳥你嗎?讓明朝去韃靼和瓦剌強制推行佛教,建設寺廟,還不讓人打的屁滾尿流!

宗教政策咱先不說,和親其實歷朝歷代都有,但幾乎都是漢人送女人給北狄,史書裡鮮見哪個皇帝或宗室娶蠻族女子為嬪妃的,這裡當然有漢族統治者的自私心理作怪,但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你想娶人家也不嫁,只能你送公主給人家!

說到底,對於草原民族,一切政策和謀略必須有軍事實力做後盾,否則就是鏡花水月!

這一點,清朝做的最好,八旗入關以前,八旗軍幾乎就征服了漠南蒙古,統一中國後,喀爾喀和漠南已經完全臣服於清朝,只有漠西的噶爾丹野心勃勃,想要和清朝平起平坐!但時過境遷,此時的戰爭已經靠的不是快馬彎刀,火器時代讓遊牧民族徹底落伍於世界,覆滅再所難免!

這裡要說一點史書沒提過的,明朝後期,蒙古草原生態惡化,水源枯竭,沙化嚴重。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但此時遼闊的漠北已經沒有大面積牧場了,牧民們只能分散定居在個個碎片化的小牧場,遊牧民族不“遊”了,就如同一個隱藏的刺客,明晃晃的站在你對面!

古代中原王朝之所以對塞北頭疼,就是在這“遊”字上,強如強漢盛唐,也無法斬草除根!到了清朝,農耕民族巨大生產力優勢終於得以發揮,加上火器的應用,到乾隆時,屠殺準葛爾部數十萬人,蒙古人徹底沉寂!





萌寵銀河系


滿洲興起後,用武力征服了蒙古。並把八旗制度推廣到蒙古,形成了蒙八旗,對蒙古嚴加控制。隨後採取懷柔拉攏政策,採用和親聯姻來鞏固滿蒙關係。滿洲貴族的女子嫁給蒙古貴族,滿洲貴族的男子娶蒙古貴族的女孑。這種聯姻鞏固了滿洲關係。在清朝控制中國二百多年中,滿蒙通過聯姻形成牢固的聯盟,控制著中國政權!蒙古貴族也通過滿蒙聯姻回到了中國政權的中心,找到了被朱氏明朝打丟了的民族自尊。忠誠地維護著清政府。


1968花果山


這個不得不說清朝的政策還是很厲害,那就是宣傳佛教思想,在蒙古草原建立中國信仰的佛教,並且還強迫蒙古人學習,還有就是清朝還會將蒙古的男子強迫去當和尚,我們都知道,佛教的推廣還有一個作用,當和尚必須要戒掉七情六慾的,所以很多的蒙古男子是不能夠結婚生子的,人口數量就開始了銳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