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教授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巨大的年齡反差和身份懸殊引起一場堪比“地震”般的輿論風暴,人們不看好這段感情,質疑翁帆看中的是楊振寧的地位和財富,一時間“利益論”甚囂塵上。

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15年過去了。

他們二人沒有像人們曾經所預期的那樣出現問題,每每出現,依然十指緊扣,一如當初。

想想,生活中有多少“郎才女貌”又“門當戶對”的婚姻連“七年之癢”都熬不過去,而他們卻在人們懷疑的眼光中攜手走過了15年。

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儘管如此,質疑的聲音似乎從未停止。他們每一次攜手出現,仍然能引來好奇的目光。而關於他們的文章後也總是會出現諸如“套牢”之類的評論,說到底人們依然固執地認為他們的婚姻不過是一場“交易”,根本談不上“愛情”,更遑論“幸福”二字。

但感情是否幸福,婚姻是否合適,不是外人說了算,正如那句俗語: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而生活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結婚十幾年後,翁帆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覺得我的生活平靜、穩定,我享受其中,一直覺得自己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這種狀態讓我安心。我自己當初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喜歡這種狀態。他營造了一個很純淨的世界給我。”

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作家王小波曾說:人就像一本書,你要挑一本好看的書來讀。

而對於翁帆來說,人生、閱歷、學識和智慧都如此豐富的楊振寧,無疑是一本厚重又有趣的書。

而他們的相遇,冥冥中彷彿也是上天的安排:1995年夏,世界物理大會在汕頭大學召開。當時的大一學生翁帆,作為志願者被校方安排接待與會的楊振寧、杜致禮夫婦,夫婦二人對乖巧、可愛的翁帆都很喜歡,返美后還保持著書信來往。而每年的聖誕節,夫婦二人也都會收到翁帆寄來的賀卡。

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2003年的聖誕節,並不知杜致禮已去世的翁帆保持著一貫的習慣寄來了賀卡,賀卡上還留了電話。賀卡輾轉許久從美國轉到在香港的楊振寧手中, 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接到了來自楊振寧的電話,邀請她到中山大學見面,從此他們開始約會,經過更多瞭解後彼此都有好感的二人訂婚結婚。

他們的相遇相愛都像是上天的安排,而楊振寧也曾用“上帝賜予的最後的禮物”來形容翁帆,而我們也總是能從他們緊握的雙手和看彼此的眼神中感受到那種相知相愛。

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這讓我想起一首很著名的詩,愛爾蘭詩人葉芝的《當你老了》: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

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

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我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我們也常說,愛情只是兩個人的事,與年齡無關,與身份無關,更與房子車子票子無關,但當這樣的愛情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卻又常常滿腹懷疑。

翁帆曾在受訪時說,“楊先生曾經問過我,最喜歡哪一首英文詩,我當時的回答是,羅伯特·弗洛斯特的《未選擇的路》,最後兩句是: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因此走出了這迥異的旅途。我想,從某個方面講,我也是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但就是這條路,讓我今天的生活,如此不同。”

翁帆:我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讓我的人生如此不同

人生就是一場旅程,對翁帆來說,她沒有選擇那條大多數人會走的路,而是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這不僅讓她的人生不同,更讓她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我們大多數人沒走那條路,但不能因此就否定那條路和那條路上的風景。

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