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楊振寧、翁帆:當年我青春28,嫁你82華髮,15年攜手共證初心

這幾天,在清華大學裡,巧遇了楊教授和他的夫人翁帆老師。

致楊振寧、翁帆:當年我青春28,嫁你82華髮,15年攜手共證初心

那天翁帆穿了一件黃白相間的齊膝連衣裙,人到中年的她挽著楊教授款款走來。

致楊振寧、翁帆:當年我青春28,嫁你82華髮,15年攜手共證初心

今年楊教授已經97年了,雖然腿腳看上去有一些不便。不過在翁帆的照料下,走起來也十分的順利,見到兩個人有說有笑的樣子十分溫馨。

那個“別人家的姑娘”嫁了一個老頭兒

想當年,只有28歲的翁帆,選擇了嫁給82歲的耄耋老人楊振寧時,不知顛覆了多少中國人的認知。這一場不被人看好的“爺孫戀”,幾乎被全民唱衰。

有人說她,“別有企圖”。

有人說他倆,“有傷風化”。

更有惡毒的人說她,“機關算盡,反被長線套牢”。

不過面對外界種種質疑,翁帆選擇了沉默。

致楊振寧、翁帆:當年我青春28,嫁你82華髮,15年攜手共證初心

對於嫁了一位,比自己年長許多,且十分有名老公的女人來說,不單會有吃瓜群眾們對婚姻動機的各種揣測。也還會有對於“無性婚姻”,對於“子嗣未生”的嘲笑。

還記得2006年,翁帆30歲那年,在網上就曾經傳出她懷孕、生孩子的謠言。一位美國記者信以為真,還特意打電話給二人,開口就是“恭喜楊教授大喜了!”

結果,讓兩個人十分好笑。

對於眾人的惡意揣測,對於身為楊振寧夫人的諸多光環,翁帆卻顯得淡定了許多。她選擇了再一次走進校園,以一名博士生的身份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系。或許這是迴歸,也是逃避。

如今翁帆的學術背景,對於她來說縱使離開了楊教授,也可以輕鬆立足於教學或學術界。

楊瀾就曾問過翁帆,“你如何把愛和崇拜公開?”

“你要知道,當一個你崇拜的男人,對你表達喜歡和愛的時候,你很容易就愛上他了。”

翁帆說,她最喜歡的英文詩是羅伯特-弗洛斯特的《未選擇的路》。

……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讓我的人生從此不同……

15年的相伴,你們幸福嗎?

致楊振寧、翁帆:當年我青春28,嫁你82華髮,15年攜手共證初心

回頭看二人十幾年的婚姻,翁帆說:

“我生活的平靜、穩定,我樂在其中。一直覺得始終處天象牙塔中的象牙塔,這種狀態讓我安心。

當初自己從沒有想到過,會喜歡這樣一種狀態。是他營造了一個純淨的世界給我。”

當然翁帆也有秀恩愛的時候,在一節訪談節目中,她談到過二人在一起相處時的美好時光。

生病的時候,楊振寧會親自到樓下,端一碗麥片粥上來餵給她吃。

在三亞度假,楊振寧早起看報紙,為了不想打開燈吵醒她,就在洗手間裡看。

一般在香港的家裡,二人會在每天早上8點準時起床。因為沒保姆,翁帆會自己動手做兩個人的早餐,一般兩杯牛奶,兩個煎蛋,幾片烤麵包,營養又簡單。

每天楊教授去上班後,翁帆就一個人在家裡看看書、改改論文 。

等到中午12點,兩個人會一起吃午餐、午休,然後下午2點多,再各自散去,分別忙自己的工作。

一般晚餐會安排在6點30左右,會去楊教授喜歡的一家香港酒樓吃甜品。

若是在北京的家裡,大多是保姆代勞。

傍晚時兩個人會手拉手漫步在校園小徑上,聽楊教授講故事,或者會一起坐在沙發上聽音樂。

就這樣,在外界對自己婚姻的一片質疑聲中,翁帆和楊振寧一起,走過了一個女人從28歲到42歲中最美好的時光。

年紀大的楊振寧告訴我,贊成你再婚;不過年紀輕的楊振寧,卻希望你永不再結婚。

楊振寧對臺灣《聯合報》的記者說:

致楊振寧、翁帆:當年我青春28,嫁你82華髮,15年攜手共證初心

“一個人到了80多歲,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種方式上做了延長……現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後的事,透過翁帆的生命,與我有了十分密切的關係。”

不過楊振寧卻覺得,兩個人不適宜要孩子,“將來有一天我不在了……不想將來翁帆做一個單親媽媽。”

有人說,楊振寧是這場婚姻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翁帆給了他穩妥的照顧,給了他心靈的慰藉,給了他更多的、更多新鮮的人生體驗。

楊振寧卻說,“我想,翁帆在開始跟我的時候,包括到後來,都沒有覺得她做了什麼犧牲。

不過從客觀立場上講,是有犧牲的成分在裡頭,但我不要用犧牲這個詞,因為犧牲還有很多其它的意義……”

或許在兩個成年人的世界裡,正如楊教授所說的,沒有所謂的犧牲,有的只是最適合的選擇。

也正如翁帆,一如既往用行動證明的,“好吧!你們可以質疑我,質疑我的選擇,但我會用行動來告訴你,我是怎麼樣的。”

如今的楊教授,在翁帆老師的悉心照料下,共同攜手相伴了15個年頭,只有送上美好的祝福為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