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明确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贵州省新冠肺炎发热门诊之一,自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快速行动,科学决策、强力部署,成立专班,细化分解任务,责任压实到人,确保防控工作抓细抓实。

守好预检分诊关

“您好,请您测量一下体温,请问您近期有去过武汉或有外地旅游史和居住史吗?”这样的话语,预检分诊人员每天需要说几百遍,甚至上千遍。在市一医预检分诊点,医护人员正在仔细对每一位来院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他们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一个班次下来,大家脚都肿了,胳膊麻木了,声音沙哑了,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确保预检分诊不漏一人。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预检分诊点测量体温

为及时分检发热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市一医封闭其他入口通道,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综合门诊部和急诊科出入口分别设立了预检分诊点,每个诊点上按规范配备体温枪、口罩、快速手消毒液等物品。预检分诊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护人员按国家规范做好防护,并做好所有进出人员预检分诊基本信息登记,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守好发热门诊关

发热门诊是判断发热患者是否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关卡,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市一医预检分诊点一侧,记者看到,防护栏围出了一条独立的专用通道直达发热门诊。通道内,工作人员穿着严密的防护服正在进行消杀工作,道路一旁“发热病人通道 无关人员禁止入内”的红色警示牌引人注目。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工作人员对发热通道进行消杀

“在我们的预检分诊点,如果发现体温超过摄氏37.3度的人员,医护人员就会带领他们通过发热专用通道到发热门诊做进一步检查。”感染科主任覃宇介绍说。

医院发热门诊设置在独立于其他普通病区的感染科大楼一楼,这里设置了独立医生通道和病人通道,并规范设立了备用诊室、隔离卫生间以及独立的综合收费窗口,发热病人挂号、就诊、取药在发热门诊内就能完成。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医护人员带领患者通过发热通道进入发热门诊

在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二级防护着装,为患者诊疗,为患者服务,一次次的询问病史、测量体温、核酸采样、登记信息,不时还要为着急等待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上的安抚。他们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更是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不顾安危,严格把守疫情筛查这道防线。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核酸采样

守好隔离病区关

隔离病区位于市一医感染科三楼,这里对大众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隔离病区,市一医严格划分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个区域,并设立了医护人员、病人、医疗废弃物等三个独立通道。同时还设立了两个缓冲隔断门,形成了三个缓冲区域。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穿上防护服,戴上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一次性灭菌外科手套,穿上防水鞋,套上鞋套……这是护士聂尊虹每次进入病区前必须做的防护工作。因为穿戴防护服步骤比较多,所以每次大家都要提前半小时来穿戴。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护士聂尊虹正在穿戴防护服

“我们每次进去要待六个小时左右,因为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不能更换,感觉自己就像在蒸笼里一样,汗水流下来又痛又痒,还不能用手去碰。由于戴着护目镜,又戴着手套给病人打针,护目镜会起雾,整体流程操作起来比平常更加困难。”聂尊虹告诉记者,除了体力辛劳以外,工作操作流程也更具挑战性,由于一次性的防护服只要脱下就报废了,为了减少浪费,医护人员在岗期间都尽量不喝水,不去厕所。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隔离病区会议室内会诊

在隔离病区的另一间办公室内,专家们正在会诊,他们围绕病人是否需要留观、是否需要隔离、是否解除隔离进行研判分析。据市一医党委副书记、院长赵高伦介绍,自疫情防控预案启动以来,医院班子成员在人员调度上进行了科学谋划,组建了15人三个梯次的医疗专家团队,28人五个梯次的护理团队,每个梯次的团队将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批派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对于疫情,我也有过恐惧,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退缩过。” 感染科护士长沈威平坚定地说,在疫情面前,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会挺身而出,尽职尽责。

福泉市一医:守好三道关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一群白衣天使逆向而行,市一医全体医护人员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作战,与疫情搏斗,全力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