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元宵节前夕,带着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对世间无限的眷恋,刘瑞春72岁的父亲在医院病房中病逝。而此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刘瑞春,正辛勤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最前线,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心中留下深深的愧疚和无尽的思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旗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今年48岁的刘瑞春注定要度过一个不平凡的春节。这个春节里,他有自己的壮举,只是少了欢乐,多了悲伤。

时间回到1月26日(正月初二)。这一天,正在包头家中陪父母亲的刘瑞春,突然接到了科室领导的电话,通知他赶快到岗开展疫病救治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冲到一线去治病救人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不容退缩。但是,对于刘瑞春来说,这场战“疫”他有绝对的选择权,有充足的理由去拒绝,可他没有这样做。挂断电话,简单安顿后,刘瑞春匆忙告别父母亲,驾车从包头急匆匆赶回旗人民医院,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料,这一别,竟是和父亲的永别。

泪目!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刘瑞春的家在包头市,他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亲已年过七旬,行动不便,父亲还患有糖尿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工作,平日里十分繁忙,两人几乎无暇照顾父母。春节前,刘瑞春的父亲病情突然加重,不能下地行走,饭量大不如前。夫妻二人本想着利用假期这段时间,带着父亲去医院好好看看。可突到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妻子第一时间冲在前线防控,未曾休息过一天;刘瑞春虽已回到家中,却又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医院进行抗疫。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父亲的身体状况,他可能随时都会病危,但我也深知我肩负的责任,当时疫情形势严峻,让人揪心,必须及时进行防控,早一天到岗,就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机会。我是感染科有着丰富经验的男大夫,我必须与大家并肩作战,只是没想到父亲……”刘瑞春的话突然断了,电话中传来他哽咽的声音。稍微平复情绪后,刘瑞春再次说道:“我当时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尽快打赢这场战‘疫’,等到战‘疫’结束后,第一时间回家带父亲去看病,现在父亲却突然走了,作为儿子,心中十分自责愧疚。”

到医院一线抗疫的决定,得到了父母亲一致的同意和支持。当刘瑞春接到科室领导的电话时,老母亲随即告诉他,自己的身体还硬朗,一个人照顾父亲没问题,让他赶紧到岗安心工作。“这场疫情,不是关乎你一个人的事情,这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此时不上,什么时候上?我有你妈照顾,你放心工作,决不能当逃兵拖后腿。你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能被感染了,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去救治更多的人!”父亲更是给刘瑞春下了“命令”,与他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父亲缓慢低沉的话语一直在耳畔回响,这竟是父亲与自己的最后一次对话。

泪目!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刘瑞春返回岗位两天后,旗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了我旗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防控阻击战也由此全面打响,所有进入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全部在科里进行隔离,休息时间一律不准外出。此后,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工作仔细的刘瑞春,主动承担重任,一直在一线连续作战奋斗,每天仅能休息两三个小时,期间无法按时吃饭、喝水,甚至连上厕所都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虽然回到岗位,但刘瑞春坦言,他十分担心父亲的病情,总觉得情况不容乐观。因而,刘瑞春每天总要抽空给母亲打个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可母亲却一直说很稳定,他也就放心了许多。一面是繁重危险的任务,一面是生病在家的父亲,他心中自然有压力,身体自然会劳累,但他不曾表露,也不曾带到工作中,一直默默坚强忍受着,其中的艰辛与酸楚只能默默埋藏心底。

刘瑞春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着院领导和同事们,也引起了旗委、政府的高度关注。2月1日,政府副旗长白国东与院领导一同通过手机微信视频的方式,向刘瑞春表示感谢与问候,并关切地向其询问家中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可他却坚决地表示家中的困难都能克服,关键时刻决不能给政府、医院添麻烦。

泪目!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2月3日,正在认真工作的刘瑞春,突然接到包头一医院的电话,告诉他父亲已危在旦夕,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刘瑞春一下子就懵了:母亲不是一直说父亲病情很稳定,怎么一下子就病危了?纵使他心中悲痛万分,但还是强忍着泪水把手中的工作全部做完。后来打电话再三追问母亲才得知,在自己离家的第二天,父亲的病情就开始急剧恶化,随即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为了不让儿子分心,母亲一直未告诉刘瑞春实情。这一切,刘瑞春此前却毫不知晓,心中满是自责与愧疚。不愿相信这个事实的刘瑞春,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父亲能够挺过这一劫。可2月4日(正月十一),噩耗传来,上午十时许,无情的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父亲的生命。

就在刘瑞春接到父亲病危消息的当天,科室主任也已得知这一情况,并知悉老人家估计很难挺过去,十分心疼难过,让刘瑞春赶快离开岗位提早进行隔离,待14天隔离期过后及时赶赴家中。此时正是第一梯队打赢第一场战“疫”的关键时期,刘瑞春不想在这最后一刻当“逃兵”,坚持要与同事们奋战到底,可同事们坚决不同意,强行把他推出了病房。

泪目!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2月3日,刘瑞春开始正式隔离,将一直持续到2月17日。隔离以来,他给自己做过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也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但他坚持要严格按照14天的隔离期进行隔离,坚决不把可能存在的传染风险带到外面。

父亲病逝后,遗体一直存放在殡仪馆里,母亲一人孤零零地守在家中,自己却不能回去尽孝。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刘瑞春更是思绪万千,心中五味杂陈,倍感愧疚,有说不完的痛楚。即便这样,可他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没能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但是我不后悔这一选择,如果重来,我依然会这样做。父亲曾说,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小家而耽误了大家,父亲在天堂也一定不会责怪我的。”刘瑞春哽咽道,“我没有让父亲失望,没有当逃兵,也没有倒下,父亲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欣慰的,坚决打赢这场战‘疫’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告慰。”

痛失亲人,刘瑞春依然惦记着工作,计划要及时再次回到岗位奋战。按照医院工作计划,感染科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救治组第一梯队,在隔离期结束后,稍微休息调整几天将再次进入一线。刘瑞春将利用休息调整的那几天,回家简单料理父亲的丧事,把父亲的遗体火化后继续寄存在殡仪馆,待疫情彻底战胜后再回家安葬父亲。

泪目!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我现在要好好调整自己的情绪,在隔离的这段时间里好好休息,积蓄精力,待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正是第一梯队第二次回岗战斗的时间,我一定要与他们再次一同走进病房,并肩抗击疫情,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战‘疫’。”刘瑞春悲伤而又坚定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