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相較於醫生和護士,醫院清潔工的存在感較低,甚至會被“視而不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兒科教授Neil Prose和Ray Barfield就是這樣,經過一次和清潔工的聊天,他們發現,清潔工在患者照護的某些方面,比醫生還盡責。

二人對清潔工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轉變,專門找到了醫院內8名清潔工,將他們的故事拍成了一個15分鐘的紀錄片《病房守護者》(Keepers of the House)。以下是Neil Prose和Ray Barfield的自述: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我們是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兒科醫生,在我們科室裡,有位叫馬爾科姆的清潔工負責打掃病房和辦公室。

一天下午,在完成各自的巡診後,我們發現馬爾科姆正在和一位重症患者的父母交談。出於好奇,我們在醫院大廳裡叫住了他,馬爾科姆告訴了我們病人家屬的擔憂,在這之前我們都沒聽患者家屬提到過。說到興頭上,馬爾科姆還提到了他照顧病房裡孩子們的慣用方法。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我不會把自己僅僅看作是清潔工。”在醫院裡勤懇工作了10年的馬爾科姆帶著自豪說道,“我應該算得上是這些病房的主人。”


跟馬爾科姆的匆匆一敘讓我們既吃驚又讚歎。一直以來,我們好像從沒注意過他除了打掃病房外還做了些什麼。和大多數醫生一樣,我們每天都會在走廊和電梯裡遇到這些清潔工,但大家的交集也僅限於點頭問好。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同樣是照料病房患者的重要一員,我們卻對他們的工作視而不見,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紀錄片小組,希望能發掘更多清潔工們的故事。項目組很快應運而生,鏡頭記錄下了他們與病人相處的時光。好幾位的故事都很讓人感動:

來自牙買加的洛娜很喜歡唱歌——她常把鮑勃·馬利(Bob Marley)《三隻小鳥》裡的那句“別擔心任何事”唱給患者聽,音樂讓病房裡的氣氛更為融洽,連面對病魔的緊張感也消減了不少;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工作了20多年的羅塞塔想盡了方法,為前來探親卻又買不起食物的貧困家庭提供了清潔工在醫院吃飯的餐券,看到一家子人終於不用捱餓,她感到無比寬慰;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芭芭拉得到了護士允許,和病房裡的患者分享了她做的炸玉米麵包和一些簡易的鄉村小吃,這些家常菜餚的味道深深地打動了患者的心,她笑稱,吸取了這些“顧客”的改進意見,自己的手藝已突飛猛進;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一個年輕的母親因為害怕遲遲不願接受心臟手術,拉莎拉見此情狀便鼓勵她:“相信醫生,這只是個小手術,做完就能回家見孩子啦!”最終,這位女士勇敢地躺上了手術檯;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有位病人已經出院很久了,還和美寶蓮保持著友誼,病人衷心感謝她在自己住院時的精心照料,在聖誕節、跨年夜等節日,病人還會專門發來祝福短信;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格拉迪斯用自己的母語西班牙語與初為人母的母親交流,並經常鼓勵她們用母乳餵養,還教這些新手媽媽們如何抱嬰兒才能讓他們熟睡。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清潔工們爭先恐後地在鏡頭前吐露心聲,和病人們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他們學會了去體察病人的情感需求,在病人和家屬那裡他們也收穫了尊重和理解。自己的舉手之勞能帶給病人更舒適的就醫體驗,這種成就感在他們看來彌足珍貴。

當然,也有一些不那麼鼓舞人心的故事。一位清潔工告訴我們,她在住院期間照料的一位病人病情惡化突然去世了,卻沒有人告知她。

另一位女清潔工則提到,她有次在擁擠的走廊上推著沉重的清潔車時,一位醫生卻一直不讓路。這讓她有點灰心,感覺被醫護人員無視了。

在杜克大學醫學院,每位清潔工每天要打掃36個病房。清潔工們的工作對保持衛生和預防感染至關重要。在本職工作之餘,他們也悉心關懷著病人,是醫院有效運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下,“跨專業合作”和“團隊合作”儼然已成為現代醫院醫學的熱門詞彙。身為醫生,我們經常被教育,要尊重醫院裡的清潔工,與他們保持溝通,這將有助於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

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簡·杜頓(Jane Dutton)與同事們針對醫院的清潔工們做過一次深度研究。經過29次訪談她的團隊發現,醫生和護士們經常忽視清潔工們的工作,或者給他們使絆子,這讓他們更傾向於貶低自我價值,換言之,降低了他們工作的幸福感。

醫院清潔工不該被忽略,他們才是真正的“病房守護神”

當我們在一個國際會議上首映這支影片時,一位瑞士醫生提到,她們醫院的燒傷科主任每天早上都會帶著清潔工來開交接會。清潔工們會將自己掌握的病人信息與醫生分享,這種成就感讓清潔工們非常受用。

紀錄片裡有一幕讓我們印象深刻。洛娜說,與病危患者一起工作的情感代價非常高,她之所以能夠繼續工作,是因為她得到了護士和團隊其他成員的支持。但捫心自問,我們這些臨床醫生多久能給清潔工們提供一次這種情感支持呢?

時刻謹記,無論你在哪裡工作,你都只是團隊裡的一份子。像我們這樣的醫生——還有我們的醫療機構——需要給予醫院的清潔工,以及食堂阿姨、救護車司機和其他“隱形”的工人們應有的尊重。

1. Duke Health Humanities Lab (Franklin Humanities Institute): Keepers of the House

2. STAT News: In hospitals, housekeepers are truly the ‘keepers of the hou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