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我们在一起——记录沿滩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2020年的新春佳节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正在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按照党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沿滩区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面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沿滩区有这么一群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得失,不惧困难危险,用最朴实的语言、平凡而实在的行动,书写了沿滩区“疫”线动人故事,谱写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沿滩新赞歌。

防“疫”,我们在一起——记录沿滩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专业人才下沉基层贡献智慧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沿滩区各类人才积极响应,立足岗位本职,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战斗在疫情防控前沿,参与到患者救治、疫情防控、社会服务、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中去,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医疗卫生领域人员是疫情防控的冲锋队和主力军,他们始终在一线,直面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危难时刻我不上谁上?这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大家义不容辞!”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雷勇说。在这场战役中,沿滩区人民医院的147名专业人员递上一份份盖满红手印的“请战书”,纷纷请缨加入医疗救治先锋队,共同筑牢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他们的“请战”展现了专业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沿滩区高端人才也主动下沉基层,参与基层疫情摸排、隔离阻断、宣传防控知识等工作。

“师傅您好,麻烦靠边停车。请您摇下车窗,我们检测下体温。”这是沿滩区首批引进储备的高端人才刘黎明在联络镇八一村七组疫情防控车辆监测点常说的一句话,提手测温这个动作他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刘黎明在接到下沉基层的通知后,第一时间便来到了联络镇八一村监测点,与村组干部一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天还没亮,他就从自贡开车前往联络,坚持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6点对进入场镇的车辆进行拦截,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为疫情防控把好“入口关”。目前,已监测车辆800余台,测量体温1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您好,我是沿滩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你单位作为确诊患者医疗救助的指定医院,疫情医疗废物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区别常规医疗废物单独贮存,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这是沿滩区2019年引进的来自东北师范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古勇波给予沿滩区人民医院的指导。医疗废物的强力监管是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作为环保专业科班出身的高端人才古勇波,积极发挥专业特长,每天奔波于沿滩区各大小医院、医废处置单位,就疫情医疗废物的处置开展专业指导。目前,他已全覆盖走访全区16家医疗单位,检查医学观察点、医废处置单位、污水处理厂等共6次。

范垂柳是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19年1月引进派驻在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面对大部分企业开工在即的关键时期,长期与企业打交道的高端人才范垂柳主动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30余家企业,每天排查收集园区企业复工人员动态变化情况,为复产企业协调解决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急需紧缺防护物资,督促协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指导企业规范复工和外来人员入厂流程,检查企业工作环境消毒、员工佩戴口罩、临时隔离观察室设置等情况,发放疫情防控知识手册,宣讲防控知识,与企业共克时艰,为生产企业员工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防“疫”,我们在一起——记录沿滩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第一书记走村入户

第一书记 抗“疫”一线勇于担当

沿滩区有一支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队伍,他们永远奔赴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率先垂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投身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共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

“我是第一书记,我不上,谁上?”农历二十九晚,沿滩镇詹井村第一书记陈小旭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村组长下沉到农户家中进行摸排,这一干就干到了凌晨4点。“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开展情况摸底,做到心头有数,要不然晚上都睡不着。”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前,为了创建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迎接省级脱贫攻坚检查工作,陈小旭长期熬夜加班,患上了支原体肺炎和心脏三尖瓣膜反流的毛病。医生叮嘱一定要少加班、少熬夜,好好休息。“作为村里的父母官,这个时候怎么能少得了我呢?”陈小旭说完,继续投入工作中。

晚上7点,卫坪街道岩山村第一书记曾丽刚回到广安老家,就接到单位打来的紧急工作电话。还没来得及和父母好好聚一聚,她便匆忙赶回了村里。这天是正月初一,从此她开始了早出晚归的日子。每天一大早起床,简单收拾下就到各个户头、各个交通点位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她带领村组干部组建了“跑腿”服务队,为居家隔离人员代买生活必需品、清理生活垃圾,真正将行动落实到了“最后一公里”。

“非常时期,就请家人理解一下,这也是为大家的安全着想。”正月初三,仙市镇月合村第一书记邓洁的亲友们陆续收到一条取消婚宴的通知。在全市倡议取消所有宴席、宴请、聚会时,邓洁立即响应,取消了自己原定于初六的婚宴,并立即投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以自己为例子,宣传动员劝退了11户325桌宴席。

“扎推吹牛最可怕,病菌就会他传他;还是在家最安全,保护自己保护家……”联络镇高滩村的村广播、手持喇叭里面循环播放着第一书记刘祥编写、录制的防疫知识。刘祥深知通俗易懂的形式更利于营造疫情防控宣传氛围,他每日都要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宣传的方式,并自行录制了“讲卫生勤洗手”等音频3条,利用多种媒介巡回播放。“刘书记的防疫知识很接地气,大家很容易听懂,让我们对如何防疫有了更多了解。”村民张昭文夸赞道。

这就是沿滩区的第一书记!他们奔赴在一线,与村组干部分户包片,组建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做宣传、测体温,一丝不苟地摸排从疫情区返乡的人员,加班加点为居家隔离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带动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防“疫”,我们在一起——记录沿滩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杨世镗在搬运疫情防控应急医疗物资

普通党员“疫”线践行入党誓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沿滩区的党员们吹响了抗疫的“集结号”,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了“疫”线上的“急先锋”,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沿滩区卫健系统152名党员“请战”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亮出身份,率先垂范,值守在32个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3个医学观察集中安置点、4个高速路口体温监测点等重点岗位,开展体温检测筛查、疫点消毒处理、医学集中(居家)观察等工作,进行疫情源头管控,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沿滩区疾控中心年轻党员杨世镗是一名新晋奶爸,却连续好几天没回家。他不停奔波于全区17个医疗卫生单位,成为了一名“跑腿匠”,送医疗防控物资、流调人员、分区包干小组成员、诊疗专家组、采样样本、密切接触者。在沿滩区出现确诊病人后,他还主动请缨,担起了开车转运任务,连续7小时辗转在转运途中。

沿滩镇卫生院李剑在党支部疫情防控“请战书”上签字后,就一直坚守在防疫战线第一线。疫情监测管理、筹集紧缺物资、走访宣传防疫工作、高速公路口检测体温,处处都有他的身影。1月26日,他临危受命,负责沿滩区詹井村医学观察集中安置点的医疗卫生工作。在奋战两个昼夜后,观察点物资储备、卫生保洁、人员配置、消毒隔离、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终于正常运转。

这就是沿滩区的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让党徽在这场人民生命保卫战“疫”中熠熠生辉。

基层人员一切辛苦为群众健康

王书记“轻伤不下火线”

“只要我们的居民安全,疫情不在我们辖区扩散,我们现在辛苦一点,一切都值了。”面对疫情,沿滩新城卫坪街道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朕这样说道。

1月25日11时20分,有居民在小区发现有辆“鄂E”的车辆。得知车主一家刚从宜昌回来,王朕立即组织医务人员上门测量体温,并发现其一家四口都有咳嗽的情况。第二天凌晨1点,王朕拖着生病的身体,开车带着其全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得知是普通感冒时,他才松了一口气。安顿好这家住户后,王朕才发现自己下半身疼痛得无法站立。

原来,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刚做完痔疮手术不久的王朕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带病坚持工作的他总是充满了乐观:“没啥子,就是‘底盘’出了点小问题,又不是‘发动机’坏了。轻伤不下火线,我是支部书记我不带头谁带头?”他还叮嘱同事们要保密。

连日来,王朕带领社区干部们开展入户摸排工作,跑遍了所有的小区、所有的楼栋、所有的楼层,一遍遍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登记、宣传、消毒。第一时间开通的书记服务热线,每天不断接到居民电话,王朕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解惑释疑、提供帮忙,4天时间里他仅仅休息了9个小时。

由于高频率的入户摸排,大量的运动影响了王朕术后伤口的恢复,原本预定的复查也一直没有时间去。每天晚上完成摸排工作回到办公室,他都默默地忍耐着伤口的疼痛。即便如此,他没有的任何怨言,咬牙坚持着完成每天的工作。经过王朕与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沿湖社区已摸排入户3202户9939人,入户率达到100%,疫情防控工作成效良好,为沿湖居民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

防疫一线的“泡面书记”

明赐坤是沿滩区九洪乡九洪村党总支书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防控疫情工作最前沿,把对群众的担心和责任装进了一碗碗“泡面”里,将辖区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

大年三十大早,得到本村有刚从湖北宜昌返回辖区的消息后,一夜未合眼的他顾不上休息,立马带着村医生赶到其家中。可这好意的关心却遭到了返乡人员家中长者的破口大骂。原来这里农村有个迷信说法:大年三十或初一有医生到家里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事情。

明赐坤自然明白这些缘由,于是等老人骂完,他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了疫情的危害性与严重性,最终得到理解。从沿滩区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明赐坤没有休息过一天。九洪村是全区最大的一个合并村,人口多、地域广,防控任务重。他起早贪黑、全身心地投入摸排走访、查处聚集点、防疫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中。来不及吃饭,就吃碗泡面。看着年近六旬的老支书吃着泡面、穿梭于村组之间,同事们笑着说,“天天看你吃泡面,我们是不是该喊你‘泡面书记’呢?”明赐坤说道,“若能确保村民一个都不出问题,天天吃泡面算得了啥子?”


防“疫”,我们在一起——记录沿滩区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

杨建和妻子在防控

妻唱夫随齐抗“疫”

在这场战役中,沿滩区还涌现出了父子兵、夫妻档等一批特殊群体,他们冲锋在前、勇敢“逆行”,成为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拍档”,彰显着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平凡与感动。

“老婆在一线冲锋陷阵,我在家里也要把孩子和老人照顾好,承揽所有家务活,搞好后勤保障,让老婆全身心投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也算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吧。”王井镇桂花村3组的杨建是一名退伍人员,在一家建筑企业务工。今年春节后,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延期上班,杨建也闲在家里。

妻子金祥英是村党支部副书记,自大年三十开始就全力投入到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家里。两个子女年幼,最小的才5岁。父母年老且患重病,以前全靠妻子照顾,现在,一家六口人,杨建每天不但要洗衣煮饭,还要为老人端茶送水,油盐酱醋、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我现在完全是一个家庭妇男了。”杨建风趣地说,“没想到,一场疫情让我升级成了家里的‘一把手’。”

每天早上,妻子出门时杨建总要叮嘱她戴好口罩,注意保护自己;傍晚,看见归家的妻子一脸疲惫,也总是先沏上一碗热茶帮助暖暖身子。妻子夜深在灯下整理有关防控数据,杨建会一起挑灯夜战。妻子负责联系的两名湖北返乡人员家中经常需要消毒,杨建会主动帮忙,并提出一些工作上的建议。村里疫情防控宣传劝导工作紧缺人手时,杨建也多次积极顶上。“我是一名党员,又曾是一名军人,看到国家有难,自己岂能袖手旁观!”他说。

笔者手记——

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战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讲担当有作为的先锋者。“轻伤不下火线”的王朕、 “泡面书记”明赐坤、齐心协力的“夫妻档”杨建和金祥英,他们连日来坚守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无疑是沿滩区在此次抗疫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使命和担当!(记者 卜一珊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