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頭疼、體溫升高,我開始擔心

返京14天了,我一直處於自我隔離中。

每天測體溫正常,能吃能睡還堅持寫文章,吃飯時和家人朋友聊聊天。14天裡一共下樓到小區門口6次,全都是去拿買的菜或之前下單的快遞,全程戴2個口罩,不說話。

回來後,我通常把外包袋放在門口。解開口,洗手兩次,再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袋子翻轉過來,扔掉。

昨天有點頭疼,下午3點多試了一次體溫,36.4℃。

這麼低?不會吧?

我可是有點頭疼,還有點冷啊。

因為還沒吃午飯,我就去做飯了。不過,我開始有點擔心。

過了2個小時,我又用電子溫度計試了一次,體溫是36.8℃

體溫升高了。

那一刻,我的擔心多了起來。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三次體溫不一樣,我到底發不發燒啊?

於是,我拿出很久都沒有用過的「水銀溫度計」重新測了一下,結果在36.5℃和37.6℃之間靠後的地方斷了一截,應該是這個水銀溫度計太老舊了......

可是,這差距有點大啊。

難道我的體溫有37.6℃?再加上0.5℃,就是38.1℃,天吶,我發燒了?

那一刻,我想到了社區阿姨。

我返京14天,她都來了4、5次了,也是和我說話最多的人。

之前我倆說的是“沒什麼事兒,不聯繫”,現在這情況我得和她說一下,甚至我都想問她是否有多餘的水銀溫度計,可以借我用一下?

就這麼糾結著,我決定靜下來,再去試一次體溫。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在拿起水銀溫度計甩好後,我瞟了一眼。一個驚奇的發現是,在36.5℃和37.6℃之間靠後的地方本來就斷了一截......

天吶!看來它本來就是壞的。

於是,我果斷放棄。

我又拿起了電子溫度計,試了體溫是37℃

唉,我到底發沒發燒啊?真是惆悵啊。

為了轉移注意力,我去網上查了一下相關信息。比如“電子體溫計準確嗎?”

我看到中大二附院副主任醫師歐陽穎的回答“誤差一般不超過-0.1℃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冷靜下來,自我對照輕症患者的症狀

至此,我的擔心放下了一點。

不過不死心,因為有的確診患者並沒有發燒症狀

我就繼續搜索,“新冠病毒症狀是什麼?”看到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陳志海和蔣榮猛審閱的內容:

輕症患者主要表現為低熱、乏力、乾咳等。

首先,“乾咳”這個症狀我肯定沒有。

其次,“乏力”這個怎麼定義呢?

反正最近14天,我能吃能睡堅持寫文章,還把一大兜菜拎到6樓。雖然作息有點不規律,但一想到筆友都在堅持寫文章,我連懶覺都不睡了,趕緊起來碼字。所以,這個不算有。

最後,“低燒”症狀。雖然過去14天,我每天測試體溫,大多在36.4℃—37.1℃之間,還真不知道多少度是低燒?

我趕緊查了一下,得到的結果是:

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在37.3℃—38℃之間算是低燒。

於是我又一次去試了體溫,36.8℃。

這麼看下來,我不算髮低燒。

綜上,我沒有出現肺炎的症狀,於是我說服自己睡覺去了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相信科學,甩掉“疑病症”

第二天7點多醒來,很平靜。

我摸了下額頭,覺得很正常,用電子溫度計試了體溫36.8℃,和昨天最後一次結果一樣。

不過,依然有點頭疼

所以,我應該只是有點著涼感冒了。

吃飯的時候,我和前幾天因為「嗓子疼、乾咳」去醫院做了CT的一個朋友發消息說這件事,她第一時間問“你發燒嗎?”,然後安慰說“你應該只是感冒了。”

想到前天晚上我打開了加溼器,開2檔。早上5點多醒了一次,發現房間裡好多水汽,連被子都有點潮,馬上就關了。也是從那天,我開始頭疼。

這大概是一種疑病症主要表現為:總懷疑自己得病。

最近看熱點,我發現很多人都出現了這樣的懷疑擔心,甚至還上了熱搜。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總懷疑自己得病了,怎麼辦?

這和精神壓力過大、思慮過度有關。

尤其是當某個症狀持續存在,你就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猜測。

加上這個特殊時期不想也不便去醫院,於是你就反覆上網查閱相關的信息

,把相關的症狀對號入座,於是越來越相信自己生病了。

這就是一個加強性的惡性循環。

特殊時期,我們最應該相信科學,相信事實。

  • 保持穩定的情緒
  • 勤洗手、不串門。不得不出門時,一定要戴口罩。
  • 不信謠、不傳謠
  • 保持規律的作息
  • 找點事情做。看書、上網課、學廚藝、陪伴家人聊天等
  • 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好

最後,我分享高中群裡的一個消息:

返京自我隔離的第14天,我有點發燒了……如何擺脫“疑病症”?

冬天不只是來自於結冰的氣溫和下雪的嚴寒,更來自於那種擔心、忐忑、戾氣和信仰崩塌。

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燈火,都一直亮著。

我們有最強大的祖國,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有那麼多不要報酬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春天一定會來到,春天也一定會花開。❤️

關注 ,愛如生命,輕盈厚重。用文字記錄生活,希望到80歲還能記起今日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