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近几天,上海专家说新冠肺炎存在气溶胶传播,后来卫健委的专家又讲这是未经证实的,似乎专家们对此也存在争议。目前满屏都在讲气溶胶,各式各样的关于气溶胶的科普和新闻层出不穷,似乎在大街上,甚至旷野中都漂浮着携带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是这样吗?

谁最怕气溶胶?

是的,气溶胶可以传播新冠肺炎病毒,也可以传播流感和 SARS 等疾病。但最危险的易被感染的是在医院里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而不是我们一般人。

在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房里、甚至病房周围的空间内,确实会弥漫着带有病毒的气溶胶,不过经常消毒就可以减低或消除这些危害。

  • 在医生和护士救治病人时,比如给病人插管时,会产生高浓度气溶胶,这其实是高危险的。所以我们会看到重症病房的医生和护士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 在武汉的医院里,等待就医的患者太多,可以想象空气中会有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可能是我们一些医生护士稍有不慎就被传染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估计他们绝大部分的感染是因为和病人近距离密切接触导致的,气溶胶感染多是密切接触造成的感染。

医生和护士是最需要保护的。在目前防护物资缺乏的时候,每个人更应该珍惜口罩,尤其是N95口罩。社会上的争抢囤积,反而让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不能及时得到必须的保护,这对于战疫形势非常不利。


气溶胶会不会传播病毒?

没有确认,但是有一些证据支持。以下是两个案例:

案例 1

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的一些物理特性和新冠病毒比较相似。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站是这样介绍的:马流感病毒具有多种潜在的直接和间接传播途径,当此病毒进入以前未暴露的庞大种群时,其传染性尤其强。在 2007 年澳大利亚的疫情中,受感染马匹方向的风速为每小时 30 公里,与下风向马感染的风险增加有关[宁毅注:案例中描述是 correlated,即相关,不是 associated 或者 caused,即有关联或因果]。

湿度和温度也可能促成了此病毒的传播。这些发现与实验室研究的结果相符,该研究发现,在更冷、更干燥的条件下,该病毒的气溶胶传染能力增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此病毒的东向西传播与风向模式相一致,距离为 500 米。(参考: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5/6/16-1846_article)


案例 2:

2003 年 3 月下旬,SARS 在香港淘大花园爆发。截至 4 月 15 日,淘大花园共有 321 宗SARS 个案。感染个案明显集中在 E 座,占累积总数的 41%,感染 SARS 的淘大 E 座居民有 107 人,当中大部分住在 E 座的 7 号和 8 号垂直排列的单元。港府决定把淘大花园E座隔离 10 天。

经调查后,当局相信疾病的传播主要与房屋结构的设计有关,病毒有可能通过排泄物或废水传播(Ref:百度百科)。在后来学者的研究中指出:2003 年非典最大的社区疫情中,空气传播实际上延伸到了淘大花园之外,并影响到了 200 米外的民居建筑。承认这种通过空气和风传播的长途传播将使政府、公共卫生当局和社区为下一次可能爆发的任何空气传播病毒做好更充分的准备。(Ref: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58, Issue 5, 1 March 2014, Pages 683–686 如图)

一文读懂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分析案例 1: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证明了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但是,传播有一定条件的

A:被感染的【马群】(不是单一的马)向另一群马的传播,也就是被感染的马群产生【高浓度】的气溶胶病毒,在风向、温度、湿度都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传播。

B:非常有可能的是,下风向马群中一匹马先被感染了,继而引起了马群的感染。

一文读懂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宁毅分析案例 2:

余德新教授(Tak-Sun Yu)在2014的文章确实周密地调查了淘大花园SARS的传播,【聚集性污染】空气将病毒传播 200 米以外的地方。如果我们考虑新冠病毒和SARS相近的传播能力(如纽约时报),通过他的回顾性研究,对我们的启示是,「空气气溶胶的传播」对于公共卫生部门、个体和家庭防护具有不同的意义。

1)公共卫生部门须要考虑:

  • 尽快保护医院内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之外,远离医院;
  • 目前集中收治病人的医院周围需要一定的防护;
  • 尽快将病人的收治地点转移到人口稀少的地方;
  • 快速启动调查:目前大量感染的医护人员(在此不详述数目)是否和病人有直接接触,或者是否在区域内经气溶胶传播感染。
  • 对群体感染区域更敏感地进行监测,尤其是武汉和湖北省其他城市。

2) 对于居民来说:

长距离的空气传播(气溶胶)是要共同具备很多条件才可成为传播可能。共同的条件基础包括:

  • 临近有数百例发病者的聚集,呈聚集性污染传播。
  • 风向、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利于这样的传播。

所以,不需要因「气溶胶」这样一个新的概念造成恐慌。没有特定条件,上述远距离无意识被感染的几率接近于零(0.00001%),不必过于担心。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危险主要还是近距离(1-2 米内)的传播,距离拉开后,感染机率非常小(0.00001%)。

一般居民要做什么?

学习「个人和家庭的基本防护知识」(点深蓝色字体查看),再严重的传染病也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空气传播(气溶胶),还是要注意我们一直强调的几点:

  • 少去、不去人流多的地方,比如车站、商场等。去的话,减少停留时间。
  • 少去或不去空间狭小并可能被污染的环境,比如公共交通、电梯。生活区域的电梯污染机会很小,远远不能和医院的电梯相比。
  • 少去或不去医院这样病人聚集的地方。
  • 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注意戴口罩。
  • 调整旅行计划,尽量缩短在火车和飞机这种人员密集又封闭的空间里的时间。
  • 定期室内保洁和通风。在家里,不建议喷洒高浓度酒精来消毒,稍有不慎会酿成火灾,危害更大。
  • 用过马桶后,注意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马桶抽水时会产生气溶胶,卫生间比较狭小,空气不易流通,所以盖好马桶盖后再冲水有利于更好的预防。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这种传播可能有,但几率也是非常低,而举手之劳的事情,我们做就好了。
  • 检查一下家庭的厨房排气管道,正常的功能应该是排气,有时,在自己家可以闻到邻居家饭菜的香味,说明出油烟机的排气阀需要清理或修理了。

病毒并不是新「学会了」气溶胶传播方式,实际上,它的这种传播方式一直存在,只是我们对它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因此更无需紧张

假如您不是医生或者护士,只要把握好预防气溶胶传播的一些基本原则,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被气溶胶感染的问题,做好其他应该做好的预防措施就好。


宁毅博士是流行病学家和营养学家,哈佛大学博士,在北京大学等多所中国美国高校任教授、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导师,他领导的美年健康研究院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机构,以医学、循证和大数据为专业特长的多学科专家团队。

感谢同事们:单瑞琪、吴晶、满塞丽麦、兰晓芳、刘婕、张媛凤的辛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