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如果親人罹患絕症時日不多,你會告訴Ta真相嗎?


影片《別告訴她》便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影片故事並不討喜,導演也不是大牌的,主演根本就稱不上漂亮。然而,該片卻獲得了業界內外的讚譽與肯定。


女孩兒比莉的奶奶罹患癌症,醫生判定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親人們瞞著奶奶,以一場假婚禮為由,紛紛趕回去,見她最後一面。比莉什麼事都掛在臉上,不善於掩飾,又經濟窘迫。父母不願意她回去。得知消息後,比莉自己透支信用卡,買了機票,也趕了回去。故事便在這次會面裡,圍繞著比莉糾結的問題,要不要告訴奶奶真相而發生和展開。


一段看似平淡,簡單,發生在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深入人心,獲得全世界觀眾的喜愛?其實是有原因的。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首先,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反映的是當下地球村的融合與繼承


比莉小時候由奶奶照顧,六歲隨父母到美國生活,接受全盤美式的教育以及觀念,她更傾向於美國人崇尚的以個體感受為主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奶奶生命的最後時刻,比莉遵從於她所在的美國社會制度與普世觀念,那就是奶奶有關於自己生命的知情權。最後這一段路,應該由她自己作主,按照自己的心願,規劃最後的生活,走完最後那一段路。


比莉是標準的美式體制之下的香蕉人,純東方的面孔,純流利美式英文,美式的家庭關係,成年即獨立,定期回家與父母聚會,保持適度的距離,就算是親人,彼此也互不干涉。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然而她與奶奶的相處,卻是中國式的。奶奶關心著比莉的一切,她和奶奶一直保持著異常親近的親情關係。這令比莉,對生命,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與體驗。


她表面上看起來是獨立自主的生活,但骨子裡,仍然有著深厚的親情羈絆。


其實,每個遠在異國他鄉的中國人,骨子裡深刻著中華文化傳統的因子。在這個全世界流動性越來越頻繁,融入性越來越深刻的世界裡,如何兼顧自身文化傳統,如何糅合外來文化,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美國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他們面對身邊越來越多的外來民族,骨子裡是有著深層的歧視與呆板印象。面對中國越來越重要的國際地位,他們無法避免與之接觸,交流,並且與之息息相關。既然不能避免,如何長久地共存下去。當然是更多地加深瞭解。此片便是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誕生。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其次,親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親情,是所有情感之源,是自有人類以來永恆的存在。在每一個時代裡,親情都呈現出其不同之處。中華文化的孝道,在當今這個社會,如何再次發揮其魅力?如何去做,才算是最大程度的孝順?這種傳統的孝順,與衝擊之下的美國式情感,有何不同之處?哪一種,才是最好?恐怕,每一個觀影之人,自己的內心裡,也有自己的答案與認識。


比莉的內心裡,一直有一種衝動,她很多次想脫口而出,告訴奶奶實情。


可是面對周圍那麼多親人的坦然,默默承受,她又猶豫與退縮。她甚至也開始懷疑,到底說還是不說。


其實說還是不說,這件事情,還是要看人,看當事人自己的做法與期許。若是有一天,這事兒換成是我,我希望,我的生命,我做主。希望別人以我為主,而不是替我承受。


當然了,影片裡的奶奶自己,曾經也瞞著爺爺生病的消息,直到最後,才告訴他實情。所以,奶奶的做法,沿襲下來,傳給了比莉的父輩們。他們的決定是瞞。


整個大家庭團聚,沒有應有的喜悅與歡騰,除了奶奶。這種巨大的反差與效果,尤如沉重的大石頭壓在每個人的心裡,每個人,都透不過氣來。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這樣做,其實是值得的。光看奶奶每日裡強有力的信念,鍛鍊,那一聲發自丹田裡的“哈哈“之聲,就會知道,她有強烈的生存信念。


最終,這個被現代醫學判定只有三個月生命的奶奶,六年之後,依然健在。這是否是個奇蹟?或許是的。沒有了心理負擔的人,尤如蔥蘢的植物,只要汲取養分,只會更加繁盛。


其實生命自有韌性。有人喜歡瞞,也有人喜歡真相。在現實裡,也有另外一種做法,很多人,面對生命最終的時刻,選擇拋開一切羈絆,做真實的自己,不顧一切地,完成自己未完的心願,那也是一種活法。更有甚者,得知生命將盡,反而沒了整日裡的擔心,恍惚,和對未知的恐懼,轉而賣掉房子,結束工作,只專注地,享受最後的生活,反而是活著活著,也活出了奇蹟。


所以,這個告訴不告訴本人,對不於不同的人,適用不同的做法。很難說,哪一種更好。最終,當比莉決定跟家人們一致行動,瞞著奶奶的時候,她也終於是找到了自己存疑太久的答案。因為愛,因為悲憫,也因為承擔,她在情感的路上,迴歸了傳統。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最後,電影對演員的選擇標準多元化延伸。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導演王子逸身上的真實故事。所以,演員也是找了一個經歷幾乎與她出如一轍的人,奧卡菲娜,而奧卡菲娜也因為此片獲得第一個亞裔金球獎影后。


有時候,角色與演員的關係,很有意思。有些演員,演了無數的影片,但是每一部,都是在演他自己,沒有什麼可看性,比如當下一眾的流量明星,太多太多人了。而有些演員,哪怕只演了一部,便成經典永恆,比如陳曉旭。有些人演了一輩子,深入人心的,唯有那麼一兩個角色,比如趙微。還有些人,會塑造好每一部影片裡的每一個角色,演誰是誰,比如陳道明。


這個問題,還是要看演員本人和人物的契合度,以及演員本身的多維度。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拍的是我們自己


你看比莉,本身並不漂亮,甚至,還有些駝背。但她真實,倔強,骨子裡有著東方人的本質和西方認同的面孔,符合人物內在氣質,是這個角色不二的人選 。當然,她也不負眾望,多維度演繹,為這個角色增色不少,並最終,得到了認可,拿了大獎。蹩腳的中文,緊閉的嘴唇,落寞的身影,憂傷的神情,不變的簡潔衣著,每一樣,都是一種標誌,都是美式眼光之下的中國人。


在如何選擇女演員的問題上,西方國家,視野要開闊得多。他們只考慮適合不適合。若是放在國內來拍這片,不會出什麼彩。看一看國內眾多導演用演員的標準,以及大眾的審美傾向,就可以判斷出來。


成就一部好作品,有時候,是多方的選擇,並非一廂情願,或者流量選擇。即便是文藝片,也會有大放異彩的時刻。甚至,好的作品,是有著長久生命力的東西,會不斷地滋養著人們,令其一再回味,而不是,看過以後,三兩天,就沉了底,失了顏色和活力。

也許你還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