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聽網紅“礦三代”講解員講述可可托海人

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藏著一座神秘的小城——可可托海,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它地圖上只有一個軍事符號:111。

“老天爺把鑽石給了南非,把稀有金屬給了我們中國新疆的可可托海!”

淚奔!聽網紅“礦三代”講解員講述可可托海人

60年代可可托海用稀有礦石償還了外債;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可可托海被稱為“兩彈一星功勳礦”;1971年中國核潛艇的成功下海,重要的抗腐材料就是來自於可可托海的礦石。

這麼一個邊遠的山區小鎮,卻曾經擁有4.7萬人口,比當時的一個縣的人口還要多,號稱“西部小上海”,當時新疆百分之六十的產值來自可可托海。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人員、工程師、礦工等與外界隔絕,甚至隱姓埋名,為國家需要的貴金屬而不斷地找礦、挖礦。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神秘寶地?

“礦三代”老譚帶我們體驗探寶之旅。

3號坑脈,是世界罕見的超大型稀有金屬花崗類金屬礦,80多種稀有金屬礦聚集在這裡,世界只有這一個,號稱“中華聚寶盆”

提前劇透!這週五晚的《新疆是個好地方》,將由“礦三代”網紅講解員老譚,帶著我們一起去礦洞裡追溯歷史、致敬英雄!

進洞之前,感受到的是千畝花海隨風搖曳、豔陽高照的熱烈,進洞之後,卻只感到後背發涼,令人瑟瑟發抖的寒冷。近30度的劇烈溫差,一下讓我們就感受到了礦坑的惡劣環境。

淚奔!聽網紅“礦三代”講解員講述可可托海人

老譚淡然說道:當年在冬天,經常是零下40度,甚至是零下60度的極端天氣情況下,在礦坑裡依然連續十幾小時不停地工作。工友們開玩笑的說:眼淚可以凍在半路流不下來,話語凝固在半空聽不見聲音。

淚奔!聽網紅“礦三代”講解員講述可可托海人

老譚介紹道,由於礦石非常堅硬,即便後來有了電機,鑿開幾級五六節臺階都用了一個半月,何況當年全是人拉肩扛,全靠手工!而工人們吃的卻是隻有二兩的黑饃饃,摻有麩皮 ,甚至沒撿掉羊糞蛋的麵糊糊!

是怎樣的一種在精神支撐著?是國家的需要!祖國需要這些寶貴的礦石。

老譚講起當時:有一個礦洞快要塌方,老班長髮現一大塊礦石還在裡面,硬是返回身,把那塊150多公斤的礦石抱了出去,而自己的後半身子卻被塌方砸傷掩埋,等工友們把他扒出來,他那滿頭滿臉灰塵下卻呈現的是歡喜的眼神,咧嘴的笑臉,完全忘記了身體的疼痛……

恰如老工人們所說:曾經我們彎下腰,低下頭,就是為了我們未來的後代,能夠直起腰板挺起頭。

淚奔!聽網紅“礦三代”講解員講述可可托海人

正是這些可愛的礦工們,他們愛國家勝過愛小家,大家團結一心建造一個家 ,這就是新中國!新中國的生日,才是大家的共同生日!正是這種不斷燃燒的愛國激情,一代代的可可托海人,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他們是新中國發展歷史上不可抹去的永遠的榮光!

可可托海,在這遍地是寶的地方,

偉大的人們做著偉大的事。

尋找精神上的寶藏,

才是這次尋寶之旅的真正意義!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而他們,

就是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

他們的精神,

就是可可托海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