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1980年前後,是父親一生中最為愜意的時光。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父親用微薄的收入和勤儉的生活習慣,維持著一家的生活,雖然清寒,卻無太大的生活煩憂。那時的父親,尤其尚無病痛的折磨。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草臺班子演出

父親的娛樂興趣,主要體現在看電影、看戲。那時的文化生活比較單一,沒有電視機,更沒有電腦,人們的娛樂主要在戶外。看電影和看戲,也是當時絕多數人的興趣選擇。父親比別人,稍微特別一點的是,他對楚劇情有獨鍾。

身為武漢地區的人,楚劇也算得上家鄉之音了,鄉音鄉情,無法不愛。我聽說父親早年還親自粉墨登場過,在單位組織的文藝演出活動中飾演《討學錢》裡的張先生。在家時,偶爾也聽父親邊家務邊哼唱,並不成段,正經的演唱更無緣聽到。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演出

但父親卻是常常帶我外出看戲的。我騎在他的肩頭,以便能更清楚地看到高高的戲臺上的內容,我從朦朧好奇到漸漸發生興趣,隨著年齡漸長,我對戲的內容也從一知半解到了全然瞭解。那段時光,也是我年少最為快樂難忘的時光。

現在很難想象,那時在這個城市,戲園和戲班非常之多。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解放路的武昌文化公園,離家不算遠,那裡的戲園幾乎每晚都有露天演出,這個戲班走了,那個戲班又來,戲臺從不空著。戲迷們巴不得,樂得個大快朵頤。

戲有摺子戲、整戲,還有連臺本戲。摺子戲是短戲,或是從整戲裡抽出的較有名的情節片斷。整戲就是有開頭有結尾的情節完整的戲。連臺本戲是比整戲內容更多的,通常要連續幾天才能演完的大戲。對戲迷來說,戲越長,當然越過癮。

兩個摺子戲父親最喜歡。一個是《葛麻》:馬員外嫌貧愛富,僱工葛麻仗義助人,撮合小姐與窮書生結成了姻緣。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葛麻》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葛麻》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葛麻》

一個是《楊絆討親》:樂於助人的趙能言為搭救上吊的陳老頭,以說親為餌騙取債主楊絆聘金紋銀100兩,又把狗充當新娘塞入轎中,讓對方立下“迎親以後不找媒人”字據。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楊絆討親》

父親說,葛麻和趙能言都樂於助人,在樂於助人的過程中,也著實嘲弄了一把為富不仁的財主。雖是短戲,卻是笑料十足,大快人心。父親沒有很高的文化,卻也講出兩句道理:卑賤者最聰明,富貴者最愚蠢。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蝴蝶杯》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寶蓮燈》

當時最精彩好看的整戲,可能就是《寶蓮燈》和《蝴蝶杯》了,傳奇色彩很濃,最後都是經過百般周折,有情人終成眷屬。連臺本戲主要是《四下河南》和《封神榜》,推出時間較晚,沒時間看周全。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熊劍嘯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張巧珍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李雅樵在教學生李祖勳《楊乃武與小白菜》(右)

看大戲,最好是看名角的演出,像當時的張巧珍、李祖勳、李雅樵、熊劍嘯等,其表演功夫十分精湛,念唱打做無不到了極致。看名角的演出,一般都在大劇院裡。

我和父親在武昌湖北劇場看的《蝴蝶杯》,那算得上一次難忘的精神大餐。我那時不大,多少有些看熱鬧,我看見鳳蓮展示家傳之寶,在“蝴蝶杯”的上方,翩翩飛起兩隻彩蝶。我被那個特技驚呆了,這是戲啊……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圖為:民眾樂園的大門口,戲劇海報清晰可見

看戲最有名的地方,是位於漢口江漢路的民眾樂園:一座西式風格的老建築,高低三層,每層均設有不少戲場,一間戲場比鄰著一間戲場。想想,該有多少場戲同時上演?又是何等的熱鬧?那是名符其實的戲窩子,戲種也較多,所謂,京漢楚,樣樣有。

有趣的是購一張通票進去,想看什麼戲,悉請尊便。只是,一天的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看全所有的戲,只能按自己的喜好,選擇三場戲,並且這三場戲的上演時間,是分別按早中晚錯開的。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20世紀90年代的武漢輪渡

我們去民眾樂園看戲,須過江,先乘車後乘船。距離雖遠,一家人卻在週末,穿上乾淨衣服,帶上乾糧和零食,不辭辛苦,趁興而去,盡興而歸,感覺上如同過節。按父親的話說,那裡既有故事戲文,也是真人真演,鑼鼓絲絃、服裝道具樣樣不少,那樣的環境下泡上一天,是大享受。

那個年代末,父親的風溼性心臟病,因長年的積勞成疾,發生了惡化。那時他已退休,有了大量的閒適,卻因雙腿浮腫,再也不能出門看戲。

淚奔!那些年,楚劇是他和父親最快樂的回憶

楚劇音帶

那以後,楚戲的演出,也在這個城市裡越來越少,好在又有了音帶,人們習慣了通過播放機和音帶,來聆聽楚戲的挽音,聽著似乎熱鬧的唱腔,內心裡卻帶著一些難以言說的落寞情懷。

冬天是父親的病發期,他穿著厚重的棉襖,仍然痛苦得渾身哆嗦,他袖著雙手,將身體傾歪在桌沿上,他對我說,放一段戲吧。

我摁了一下播放機的鍵,楚腔楚韻在他的面前響起。他痛苦的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然後閉上眼睛,任那聲音一遍又一遍在心間流淌,沉重的雙眼不想去睜開……

我記住了父親的快樂。這快樂的內涵十分豐富。一個幼年喪父,同母親相依為命度過孤苦童年的人,在此後的人生路途中,又挑起成家立業的重擔。戲曲用它的悲笑串成的愛,給了父親,溫暖了父親,父親的心裡也裝著這悲笑和愛。父親盡著自己最大的付出和努力,在艱辛的生活面前,從未表現出痛苦,直到病體沉重的時刻。

我無法抑制淚水的長流,那段屬於父親,也屬於我的快樂時光,再也不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