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劇大師沈雲陔遺史》連載(十三):請你幫我吃飯

“跟沈老出差,不會吃虧。”

這不過是句玩笑話罷了。然而,戲言謔語中不無讚許之意,從生活小事上關照青年,資助他人,也是沈老一貫遵循不悖的“規矩”。

那是一九五六年,沈老打聽到文化部在北京主辦全國戲曲演員訓練班,便力薦餘少君、張漪、丁桂英等同志赴北京參加全國地方戲曲演員訓練班學習。臨行前,張因家境貧寒,無錢添置新衣。沈考慮到這是去大場合,代表我們的劇種,不能太寒酸。於是,為張借了一套合身的衣服,又打扮一番,這才上路。

進京後,大家學習任務異常緊張,生活也很艱苦,加上對環境的不適應。一到休息日,頗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感。沈老發現他們瘦了,就利用假日帶大家逛逛公園,散散心。他對餘少君說,人家的姑娘紅花雨點,我屋的伢們面黃肌瘦,要補補。於是,把大家帶進了全聚德烤鴨店用餐。

飯後,眾人說,大家“抬石頭”(即出份子錢,現叫AA制)。沈老笑了笑說:“莫吶,莫吶,我包了。你們的工資還要養家……”

說罷,搶著埋單了。


《楚劇大師沈雲陔遺史》連載(十三):請你幫我吃飯


又一回,我和餘少君在省楚劇團食堂吃午飯時,聽他講了一饒有趣味,不,十分稀奇的故事。

話說,三年自然災害時, 有那麼一天中午,在武昌珞珈山附近的一條大街上,一老一小兩個飢腸轆轆的行人尋覓著,老者想找一家餐館犒勞辦事能幹的女兒,美美地撮上一頓。可只見滿街盡是賣壹仟圓(現幣壹角)一碗的蘿蔔湯,終於找到一家頗為高檔的飯店,老者從上衣口袋裡掏出最後一張高知優待餐券,特地點了一碗女兒最愛吃的雞蛋炒飯,外加一盤葷素搭配的菜。

姑娘正待狼吞虎嚥時,他們看見一個戴著"武漢大學"校徽的男青年在櫃檯前徘徊不止,眼睛時不時地直勾勾地瞅著桌上的飯菜,老人見狀,沉思片刻後,急忙按下女兒舉筷的手,叫她把那個青年叫過來,他笑著對小夥子說:"來,這位同學,你坐下,我想請你幫我個忙,我的菜飯要多了,還沒動過,吃不完,又怕浪費,想請你幫我吃一些好不好?"他邊說邊將面前熱氣騰騰的飯菜輕輕推到小夥子面前。然後,拉著姑娘一陣風似地逃出了飯店,另找吃飯的地方。

" 爸爸,您,您瘋了!"姑娘一跌足,扭頭哭了起來。

父親大笑地撫摸著她的頭說:“丫頭吶,你媽總說你聰明,今天麼樣苕了,人家是個正在讀書的大學生,是最需要營養的時候。看他的樣子一定是餓壞了,我想他不是冇得糧票,就是冇得錢,造孽。我往日逃難時還不是有好心人搭救。”

“一個生人,憑什麼……?”

“生人?不是的,伢,是熟人。你想想,將來你不是也會上大學麼,到那時,不就成了熟人?一回生,二回熟唦。嗯,我們現在能幫幫你未來的同學,難道你還不該高興高興嗎?"

老人一番話說得姑娘不好意思地破涕為笑了。

誠然,吃喝不等於友誼,施恩不見得有好報,但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情況下,及時適度的表示,往往有利於幹群之間、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交流。也是人生旅途心靈中一縷恆久不息的春風。還有,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餘少君問我說:“你猜,這位老人是誰呢?”

我久久不語,抬頭望著院子裡的那棵高大的梧桐樹。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易俗,湖北黃陂人,1958年考入湖北省戲曲學校年楚劇科,坐科表演專業8年,師從 “滿肚子師父”、知名楚劇老生應工演員陳匯南。後分配湖北省楚劇團(現為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從事專業編劇,任藝術室副主任;後借調武漢大學任教兩年,任教研室副組長;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進修二載,任學習組長;為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